2009/12
   
友善列印

 

笑傲江河的水利大俠—專訪成大水利系蔡長泰教授 (4/4)

採訪‧撰文 張國儀

臺灣的水利問題該從何下手
談到工程與環保之間的衝突,蔡長泰說:「工程是要讓大家能夠公平地享用大自然的資源,並且與大自然共存。我們蓋水庫,讓大家都有水喝;我們蓋電廠,讓大家都有比較便宜的電可以用,我們沿海地區容易淹水,我們就去做海堤、去做排水,這些都是正確的作法。既然我們生活在沖積平原上,本來就會淹水的,但我們的作法是使得大部分的地方不會淹水。」他更說道,台北的水利工程如果不做,能夠像現在這麼讓人安居樂業嗎?「如果我們把堤防都拆掉、把水庫的水都放掉,到時候基本生活都出了問題,還有人理直氣壯地提環保問題嗎?如果今天臺灣的面積、人口密度跟美國一樣,我們也敢拆水壩,我們也可以不做堤防,這一塊就讓它去淹,但我們做得到嗎?」蔡長泰再次強調,土木和水利工程的目的是讓所有人能夠在一個既有的環境下生存、繁榮、進步,這是誰都不能輕易拋開的事實,「我們唯一要討論的不是要不要工程,而是不要過度去開發。但是什麼叫過度?這不是哪一個人說了就算,而是要大家去討論、去說明的。」

至於該如何處理臺灣的水問題呢?蔡長泰認為,首先,就是要讓大家認識臺灣的環境。「其實所有國家都一樣,只要有人在的環境,都是脆弱的,大自然本來就不是為我們而生,我們要認清這一點。」此外,蔡長泰也希望大家可以去思考:「為什麼會有這一塊你居住的地方?為什麼你能居住在那裡?」蔡長泰表示,無論氣候變不變遷,像是豪雨這一類的自然現象從古至今都有,這是我們無從逃避的,「所以水利工程師就是要在這種狀況中盡量去減少你可能受到的損失,但是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此外,蔡長泰也提到,台南科學園區本屬低窪土地,開始建設時,就花了許多經費在做填土改良、滯洪池、排水系統、雨水下水道等設施,所以這一次的八八水災它能夠倖免於難,「所以改善環境、減免水患,需要很多投資,不要以為八年八百億很多,十個縣市去分,一個都市平均分到十億,但排水溝一公尺就要幾萬塊錢啊,你說這樣的經費多嗎?」

人類的文明不斷在進步,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人的壽命也越來越長。「事實就是你喝的水越來越多,你洗澡的水也會比你父母親的時代要多,我們用掉的資源比以前多了好幾倍,叫你省,你真的省了嗎?高爾省了嗎?這不是那麼容易的,大家要有這個共識,這一切都需要時間、需要銀兩,要慢慢地大家自然地去做,要先從了解自己的環境開始。」蔡長泰說,這其中很多是經濟問題,而非工程問題。治水,不能只靠一味藥。「就像愛滋病、癌症有所謂的雞尾酒療法,治水也是,綜合治水就是雞尾酒療法。」蔡長泰說。然而,是否使用雞尾酒療法,還是需要病人同意才行。「如果大家可以認同水患很危險、水患是有可能發生的,所以願意投資去開發、去防範,那麼這個綜合治水才可能施行。」

儘管氣候劇烈變遷,但蔡長泰說他不怕。「大自然本來就是會讓人受苦的,要生存本來就是不容易的,現在我們想想自己的生活其實過得還算不錯,其實都是經過前人艱苦奮鬥的成果。就算氣候變遷真的來了,你還是要想辦法活下去啊,這是我們工程師該做的事情,面對洪水來了,你怎麼辦?你當然要想盡辦法,打不過就逃啊,總是要留著一條命,以後還有再起來的機會。那如果打得過你就要想方設法,無論如何總要撐過去,老子不行還有兒子啊!」蔡長泰豪情萬丈地說。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認知到,我們本來就居住在一個脆弱、動態、可能發生任何災害的環境裡,只能自己多加警惕,提高危機意識,並且擁有自救的能力,「這雖然不能保證你不受災,但至少狀況會好一些。」蔡長泰說,水利工程能提供的只是專業上的協助,而全民的觀念能否導正,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給後生晚輩的建議
對這個問題,蔡長泰沈吟了一會兒,接著他笑說:「其實我不是很成功的例子啦,看我讀書的過程就知道,只不過我一直很幸運。不過,就我的經驗來講,我覺得努力用功還是很重要的,要茲茲不倦地去念。我現在回想大學時代,我真的很用功,收穫也相對多,最初看不出什麼,但慢慢日積月累就會看出有幫助。我想對年輕人說的就是,用功。」此外,蔡長泰認為,敬業也是非常重要的態度。「不管做什麼事,你做了不喜歡可以換,但也不要老換。四十歲之前都還算年輕,還在調整適應當中,但是不要蹉跎。有時候我們會挫折、會失敗,那是一定的,就像我們投稿會被退回來,這是會發生的,但是面對挫折,最終還是要回到務實面,人家會退你稿,就表示你真的一定有點不好、有點不夠,你就要接受,然後看看能不能更進步。」

蔡長泰說,求學,務必要用功,做事,一定要敬業。不要把一時的得失看得太嚴重,挫折,難免,把怨天尤人的時間拿去改進,才是實際。

1 / 2 / 3 / 4

 

 

 

 

 

 

 

 

 

 

 

 

<連絡我們>
Copyrightc 2009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02)3366-4342 傳真:(02)2739-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