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
     

土木工程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1/4)

虞兆中


往昔的所謂工程大都是土木工程,由於科技的逐漸孳長分工,目前的所謂土木工程僅為眾多工程中的一類。近來在科系整合的聲浪中,大家又強調了各類學術間的通連關係和相互影響。今天所談論的雖以「土木工程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為題,卻難以從整個教育或工程教育發展情況和趨勢的探討中分離出來。所以部分內容不免是有關於一般教育或工程教育的,祗是限於個人的見聞與學識,偏失之處一定不少,務請各位不吝賜教。


一、 我國古代工程知識的成長

1. 我國古代土木工程的成就:
日本人伊東忠太原在所著的「中國建築史」一書中曾說,中國書籍多誇大的記事。或許國人的寫作在外國人看來難免有自我吹噓之嫌。英人李約瑟氏所著「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一書內的論述,應該較具客觀性,較易為人們接受。該書第四卷第三冊「土木工程」篇的引言第一句話就說「世界的古老諸國中,在土木工程方面的成就,論規模,講技術沒有任何國家能超越中國。」的確,我國古代在土木工程方面成就是輝煌的。由下列四個例子可見一斑:

(1) 北平城的都市規畫與建築:登梅山俯覽北平城,北起鐘樓南抵永定門長達八公里的主軸,歷歷在目。這世界最大規模的主軸設計,經由元、明、清三代的經營,論建築群的氣勢和都市計畫的完美,其莊嚴宏偉,氣象萬千,變化玄妙而引人入勝,在世界國的都市中十分突出。

(2) 趙州的安濟橋:俗稱趙州橋,隋代李春所建,是一淺拱結構,跨長三十七公尺半,而拱高尚不及跨長的五分之一。它的造型之美,施工的因難,以現代工程技術的觀點來衡量,仍不失為一項土木工程傑作。反觀歐洲,到十四世紀方有類似的橋梁結構,落後我國數百年。

(3) 四川的都江堰工程:秦太守李冰所建,兼具防洪與灌溉之利,惠及成都平原十餘縣約三百萬畝耕地,使成都平原有穀倉的美稱。後人依據他所遺留的「深淘灘,淺作堰」六字碑編成治水三字經,共二十句六十字,且遵守不渝,使這偉大的工程歷二千餘年功效至今不衰。抗戰期間,國民政府遷都重慶,被其餘澤,供應糧食,對於勝利的獲致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4) 秦漢時期的道路工程:大家都知道羅馬人善於造路,殊不知我國的道路工程也有輝煌的過去。根據李約瑟的記述,秦漢是我國歷史上道路工程的顛峰時期。保守的估計,秦漢時期中國境內所造的幹道長達三萬六千公里,約為羅馬帝國所築道路的三分之二。那是因當時中國水上運輸發達而無需太多的道路的緣故。我國當時道路的規畫和品質則不輸羅馬帝國。秦漢和羅馬帝國時代相當,兩大帝國的道路工程都在這三世紀同趨沒落。

緬懷先賢,景仰不已,尤其在當時的教育背景下(下面要談到),工程前輩有這些作為和成就更是令人欽敬。

2. 我國古代的高等教育:
禮記樂記篇中說「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塾又稱學塾,相當於小學;每黨五百戶,所設學校稱庠,相當於國民中學;每術二千五百戶,所設學校為序,相當於高中;國家設國學或太學,相當於今日的大學。可見我國的教育早就有相當完整的體制。

至於高等教育,胡美琦先生在他所著「中國教育史」中,將其演變分為八個時期,我把它稍加簡化合併成下列五個時期:

(1) 貴族教育時期:從西周到孔子約六百年。教育內容為禮、樂、射、御、書、數。往往少數英武俊秀的平民子弟亦能分享這種教育機會。

(2) 私學講學時期:由孔子至秦約三百年。孔子開私家講學的先河,教育因而趨於平民化,士的階層與起,當時有所謂布衣卿相。更掀起學術思想的高潮,百家爭鳴,是我國學術史上最為燦爛的時期。

(3) 國家教育時期:秦漢時期約四百年,國家教育興盛,其中最有名的是漢武帝崇尚儒學,興太學,立五經博士。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博士原為官名,始於戰國時期。於武帝前,博士是掌通古今的學術性官職;武帝後則專指講授五經的教授,即國立大學(太學)的教授,與今日的博士不同。

(4) 門第與寺院教育時期: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約七百年的期間,由於上層政治不安定,士族門第形成特殊階級。教育內容分兩部分;處世循道家思想,治家則遵儒家傳統。又由於佛教的與盛,尤其是禪宗的崛起,而產生了寺院教育,山林講學。

(5) 書院講學時期:宋以後直至清末千餘年間,書院講學擔負教育的重要使命。宋代設有白鹿、石鼓、應天、嶽麓等四大書院。元代更盛,在各路、州、府都有書院,明清尤多,且有私家設立的。

3. 我國古代工程知能的培養:
古代的讀書人認為工程乃匠人技工之事,講器而非論道,不登大雅之堂。因此,我國古代的教育學府中,無論那一個時期,那一階層,都不講授工學。工程知識的培養,就全仗師徒傳授和觀摩、思考、閱讀等方式的自我進修了。

由於土木工程和人類活動的關係密切,有關的記述散見於各種寫作,例如,「爾雅」中有專講宮室施工的一章;讀「紅樓夢」亦可窺見當時豪門府第屋宇庭國的概貌。這些資料汗牛充棟。因為作者們大都不是專家,著眼的角度不同,不免偏失,甚至虛構誇大,真正可作參閱的資料有限。像宋朝李誡所著「營造法式」,明朝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等工程專著,實在是鳳毛麟角了。

水利工程是唯一的例外,水的治理對於人民生命財產的影響太大,一直備受重視。夏禹且因治水有功,得民心而做了皇帝。所以治水雖仍沒有列入教育系統,卻被認為是一種經世之學。以文獻而論,史記有「河渠書」,漢書有「溝洫志」歷代正史都有專篇記述水利工程。水利文獻中很有一些連貫的研究性作品。例如:漢朝桑欽著「水經」,北魏酈道元加注而成「水經注」,其後清朝趙一清又加闡釋而成「水經注釋」,層層深入;宋朝沈立著「河防通議」,過了三百年,元朝有一位從中東的瞻思將其內容增補,沿用河防通議的原名另寫成一書,前輩後輩作接續的努力。其他像明代潘季訓的「河防一覽」,清代靳輔的「治河方略」和傅澤洪的「行水金鑑」等,亦都是經典之作。

徐世大生先在所著「中國水利學史」中曾說:「後世無專習水工者,殆以水官已有專設,從事水利事業者得以吏為師也。至不世之治水能人,多憑其天資卓見,立功當世,雖或著書立說,能與以規則而不能與人巧,此四千餘年來之憾事也。然即此留遺之區區,整理而歸納之,亦不失為今日水利工程學中金科玉律矣」。先賢的成果得來不易,值得我們珍惜。


二、 西洋高等教育的發展

1. 希臘羅馬的學術活動:
以大思想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為中心的演講討論,具有濃厚的學術和教育意味。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且先後設立學苑(Academy)和書院(Lyceum)來培養教師。其後有聲譽卓著的亞歷山軸學府,常被稱為歷史上最早的大學,實際上是一個由政府支持的師生團體,它設有藏書逾七十萬冊的圖書館。他們研究討論的範圍有:文學包括文法、邏輯、和修辭,數學包括算術、天文、和幾何,以及音樂、法學、神學、醫院等六方面,而沒有工學。

2. 早期的歐洲大學:
由於希臘、羅馬時期公共講學風氣的延續,加以中世紀教會維持了一些學術活動,早期歐洲的大學從同好結合的團體,不經籌劃,無意間逐漸形成。所以很難確定它們成立的時間,最早的有十二世紀法國的巴黎大學,以研究神學為主;意大利的波隆納大學,以研究法學為主;意大利的沙利諾大學,以研究醫學為主。稍後有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又遲了一點,到十三世紀成立。德國早期的大學有1348年成立的布拉克大學,布拉克現為捷克首都,當時屬德國;以及1392年成立的漢德堡大學。其他如莫斯科大學創於1755年,柏林大學創於1810年,更遲了三四百年。

早期歐洲大學的教育方式可分為兩部分:一是讀課,當時印刷不發達,書籍缺乏,所以採讀課方式。由學校規定讀課的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學生跟不上;也不能太慢,太慢了則有偷工減料,拖延課程進度,賺取學費之嫌。並有額外讀課,由高年級同學主持,為低年級同學補習。二是辯論。那時教師稱為師傅(Master),類似我國漢朝的五經博士。

3. 早期的美國大學:
美國的第一所大學是1636年成立的哈佛大學,初為培養教師而設,規模很小,開始時僅有一位教師,1642年有學生二十名,1660年有學生六十名 。第二所是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1693年創立於維吉尼亞州。它因創建榮譽制度,考試自律不要人監考,和選課制度,學生可依自己的意願選讀課程,而聞名教育界。此校目前仍沿用舊名,已改為州立大學。第三所是耶魯大學,創於1701年。此後普林斯登大學設於1746年,哥倫比亞大學設於1754年,布朗大學設於1746年。這些都是私立大學。最早的州立大學是1817年 設置的密歇根大學,第二所是1819年設置的維吉尼亞大學。

早期的歐美大學仍都沒有工程方面的課程。


三、 早期的土木工程教育與學術團體

1. 早期的土木工程師學會:
十八世紀的英是一個富有活力,欣欣向榮,科技居領導地方的國家,積極致力於工程建設而獲有多方面的成就,執業的人數亦很可觀。為謀技術的切磋改進,大家對於學術性的活動深感興趣,於是在1771年John Smeaton等人創設了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他們首先採用了Civil Engineer 這名詞,原意為民事工程人員,以別於軍事人程人員(Military Engineer),而作為一種行業的名稱。早期Civil Engineer 執業的範圍很廣,包含了一切工程業務。當時英國工程界人才輩出。如建造運河的James Brindley,建造倫敦橋的John Rennie,建造道路大名鼎鼎的Thomas Telford,都是這團體的成員。至於John Smeaton 本人則以製造機具而著名。他們的環境和我國早期的工程師相同,全靠自修而有所作為,真是不容易。現在這個學會已改為Smeatonian Society。

1818年英國又有一群年青人組成了另一個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亦即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並邀請前輩Thomas Telford 擔任首屆會長。1828 年該學會中會章中給民事 (土木) 工程下了這樣的定義:“Civil engineering is the art of directing the great sources of power in nature for the use and convenience of man”。意思是說,民事 (土木)工程是使自然界的廣大能源為人類所用,給予人類便利的技能。這定義確是高明,在今天看來,仍然對整個工程界具有勉勵鼓舞的深遠意義。

此後,歐洲其他國家如瑞士在1837年,荷蘭在1847年,法國和奧地利在1848年亦相繼有了類似的團體。美國先在1848 年成立了波士敦土木工程師學會,四年後亦就是在1852年美國土木工程學會誕生。

上述這些學會對於工程,尤其是土木工程科技的推進都有所貢獻。

2. 早期的土木工程教育:
法國在1716年設立了橋梁路工團,1747年設立了橋梁路工學校,這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學校。該校教師著有材料力學、水力學和機械方面的書籍。1794年又在巴黎創設多元工藝學校,隨後1799年德國也在柏林成立了營建學校。

至於工程教育納入大學系統則又遲了二十餘年。以當時十分重視技術的英國來說,直到1826年倫敦的University College開設Machanical Philosophy一課,工程學理的探進入大學之門。又十年後倫敦的King’s College 開始教土木工程。1840年格拉斯哥大學設置了第一個土木工程與力學講座。

美國在1824年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創立,便開始講授土木工程。隨後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設置了Scientific School,對於應用科學加以注意。1861年麻省理工學院成立。1862年林肯總統簽署Morrill 法案,由聯邦政府以公地贈予州政府,協助各州籌設以培養工農人材為主的所謂Land Grant College,以應國家建設的需要。如今這些學院大多已擴充為大學。從此工程教育成為大學教育的重要部門。 (請接頁2)

1/ 2 / 3 / 4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