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
     

土木工程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4/4)

虞兆中

 

4) 土木工程教育職業導向的增進:

美國「土木工程」1979年8月份那一期刊載了一篇土木工程教育討論會的報告,標題是「土木工程教育─增進職業導向」。對於土木工程教育的改進和發展提出一些極有意義的問題和建議。內容有下列五方面:

(1) 關於非技術性課程與職業導向:他們認為以往和現在的工程教育旨在造就技術專家,對於職業條件未加重視,而妨礙了執業後工程師能力的發揮。今後工程教育應加強人文與社會科學,語言及文家表達等以增進學生的職業素養,並提高他們對於國家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 關於教師的實際經驗:目前各國的大學教師大都是當初在取得博士學位後立即應聘任教,缺乏實務經驗,對於實際工程問題往往瞭解不夠,因此所調教的學生也難免不切實際了。他們提出大學教授,甚至主持教育行政的系主任和院長是否應該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問題。他們以為至少宜延攬富有經驗優秀工程師參與教學工作。

(3) 關於大學工程教育的期限:知識在成長,工程的要求在提高,四年的大學教育在從前也許足夠,可以今後是否能在這時限之內,達成培養工程師的目標,他們認為是一相當嚴重的問題。他們建議考慮延長一年或一年以上。1960年代美國有少數大學曾將工學院各系改成五年制,終因缺乏全面性的配合,學生望而止步,不得已又恢復四年制。所以這可算是老問題。

(4) 關於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的設置:美國各大學研究所內讀工程的所獲得的學位是科學碩士,哲學博士或科學博士,至今還沒有工程的學位。因此建議增設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兩項學位。在我國已無這項困擾。

(5) 關於「臨床經驗」(Clinical Experience):美國醫學教育在1900年大事改革,增加臨床經驗教育,實施至今成效卓著。工程方面就土木工程而論,與人類生命財產的關聯決不亞於醫學,因此他們主張應該考慮增設與醫學院類似的「臨床」實習。目前美國工學院畢業生須有四年工作經驗後方可取得工程師執照,已有重視臨床經驗的意味。假如改由學校正式將臨床實習列入教學措施,必可收到普遍而徹底的效果。這項主張果真實現的話,那末工學院將有附設的工程服務部,一如醫學院的附設醫院,可以熱鬧了。
這篇報告雖僅針對土木工程教育,也實在反映了整個工程教育面臨的問題。他們所提出的意見具有強烈的振撼力。對於我們從事工程教育和接受工程教育的人是很有啟示性的。

5) 土木工程教育發展趨向:

時代在變,高等教育的方向在變,工程師對於自己的期許亦在變,這一勢態指示了土木工程教育發展的趨向。

(1) 基礎教育的強調:未來大學階層的工程教育將有別於早期的著重技藝操作訓練和後期的著重科學教育,而傾向於強調基礎教育。在教育體系上,它的上面有偏於職業性的碩士班和偏於學術性的博士班。而且充實健全的基礎素養會使人有工作的高度彈性和多方面的適應能力,對於個人才能的發揮,超越時間的限制都十分重要。

(2) 人文與社會科學教育的重視:科技愈發達愈易使人迷失,科技工作者尤其要自我警惕。人文與社會科學的薰陶修養不僅有助於瞭解人生真諦和社會責任,對於工程師職業的執行亦有裨益。

(3) 進修輔導的提供:無論以集中或分段方式來接受高等教育,所獲得的知識都有時間性。要使自己不落伍,能跟隨著時代的步伐,那末在畢業的那一天也正是進修始業之時,而且進修還竟是終身的事。所以,明日的大學應該為這此進修人士提供輔導的服務,包括再教育課程的開設在內。這也是大學的一種社會使命。

(4) 電腦的駕馭:電子計算的問世改革了世界,人類創造它而屈服於它。為了它,多少知識領域重行衡量了以往成就的實用價值,不少的智慧結晶被打入了冷宮。事實上人會創造它,亦就會改變它。比方說力學方面的好此圖解法,不管如何巧妙精微,因數位計算機不能接受而被一筆勾銷,現在我們已能使計算機製圖,圖解法的抬頭又有了徵象。所以我們今後對於電腦的態度要從屈從改為駕馭,不可再以能寫程式為滿足,必須對它作較深入的認識,進而使它聽命於我們。

(5) 接受未來挑戰的準備:明日一定有明日的問題,或由於物資能源的日漸短缺,或由於人口的更形膨脹與集中都市,地球有限空間的利用和自然災害的防禦也許有所突破,海洋開發和太空探索可能成為風尚。幾乎人類所有的重大建設都與土木工程有關,而且土木工程人員往往擔負先鋒的任務。我國最近完成的十大建設可為例證。教育的使命在領先時代而不僅是追隨時代,土木工程教育為接受未來的挑戰要早作準備。

6) 我國的問題:

最後講講我國有關土木工程教育面臨的問題。限於時間,僅就下列三項談一談:

(1) 推廣教育方面:各級學校的夜間部目前大多成了正常教育的補充班,有違當初為推廣教育而設置,供在職人員進修的原意,亟待改正。其他如空中學校,函授學校也宜籌設。我國近年來倡導早起運動,已有成效,乘機舉辦晨間班,想是可行的。

(2) 研究所教育方面:根據六十七年科技會議的資料,我國的研究人員大三千餘人,亦即每萬人中有二人,美俄等國每萬人中的研究人員是蘇俄31人,美國26人,日本22人,西德14人,法國11人,英國8人,義大利5人,都遠超過我國。現在我國正向技術密集的高級工業邁進,土木工程方面亦向高水準技術發展,像專營施工的榮民工程處近數年來大量延攬研究所畢業生便是一例。高級人才的需求日增,擴充研究所並加強其條件,確是必要的。

(3) 職技學校的師資方面:目前我國工業職業學校和工業專科學校師資缺乏的情形至為嚴重,而且未來職技教育在我國教育的比重上還要增加,更加強了問題的嚴重性。怎樣培養這些教師,必須謀求解決。現在的教育體制和造就這此師資的教育單位如工業教育系,工業教育研究所等恐已難以適應要求。有待檢討更張。

目前我國土木工程界不僅對自己國家的建設負有重責,並且正向世界工程界進軍。我們現在在海外的工作:在設計方面,中興工程顧問社、中華顧問工程司、中鼎工程公司三機構便有工程人員388人:在營建方面,榮民工程處、中華工程公司、臺灣機電服務社、新亞工程公司、大陸工程公司等五機構合計工程金額逾10億美元,工作人員達5838人。海外發展全憑技術與管理,今後我土木工程界勢須與世界科技一流的國家作競賽。其實國內工程也一樣要為達成最高水準而奮鬥。假設這些是作戰,那末戰士的培養悉賴工程教育。因此,整體的健全進步將是我國工程教育面對的大課題。

教育是文明社會的獨特活動。對於文化的延續推進,教育有承先繼往,啟後開來的重大功用。時代不同,環境各異,它的設施和內容不可避免的有所調整改變。為求今後最佳的發展,關於教育問題,評鑑以往,策勵未來的探討應該經常不斷的進行。

土木工程教育是工程教育的一部分,而工程教育又是整個教育的一環。今天談的所涉及的範圍也許比題目所示的稍大稍多,無非希望就有關各方作一接近全貌的描述。旨在提供一些資料給諸位參考,並藉此將個人一些淺見向諸位請益。謝謝!

 

 

1980年5月30日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專題演講,彭雲宏記錄。
原載「土木水利」第7卷第3期,1980年11月。

1/ 2 / 3 / 4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