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
葛宇甯
總編輯/
吳東諭
副主編/
張嘉玲、楊景涵
學生編輯小組/ 蔡佳穎、郭卉芯、陳浩勻
焦點人物
特別報導
學術成果
教學現場
學生點滴
國際交流
校友動態
系務公告
ricky
5 6 月, 2017
杜風電子報全新改版
鑒於越來越普遍的手機/Pad 閱覽習慣,我們的編輯群從去年底就開始考慮對現有的杜風網站做一些調整,特別是希望也能支援手機/Pad 上更高的可閱性,同時也針對目前網站架構和一些文章類別、功能細項再做整理。
3 6 月, 2017
學思歷程回首與國震中心展望
黃世建老師
我於西元1979年自臺大土木系畢業,隨後在陸軍兵工學校服役兩年。1981年赴美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一年後取得土木系結構組碩士學位。1982年回國任職於中興工程顧問公司,擔任結構工程師兩年。因有感於學用之不足,故再回柏克萊加大進修,於1989年取得結構工程博士學位。之後回國任教於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達17年,2006年回臺大土木系任教至今...
3 6 月, 2017
土木工程實務設計(Capstone)課程心得–溪頭計畫續集
謝沛宸
經過大三整整一年的結構發想、調查、試驗以及規劃設計,最後我們七人分組完成的設計圖初稿獲得了實驗林的認可,隨後並承蒙寶成集團裕元基金會的贊助,實現這座橋的每個拼圖總算都到齊了。
3 6 月, 2017
銀杏橋基本資料及特色介紹
溪頭木橋設計團隊
本橋梁採用「懸帶橋(Stress Ribbon Bridge)」結構系統,其結構原理與吊橋相同,皆藉由懸鍊線形狀之拉力系統以支撐荷重,懸鍊線再以橋塔撐起,並於兩端錨定。懸帶橋與傳統吊橋最大差異之處,在於懸帶橋之橋面板或主梁本身就設計為懸鍊線形狀,利用剛性的材料構成拉力系統。本橋梁原始造型則發想自德國Essing Bridge。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