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
     

傑出的個人,來自團隊的支援—專訪宏璟建設公司曾元一董事長 【下】(3/3)

《我想讀上集》

採訪‧撰文 張國儀
照片提供 / 曾元一

積極參與學術社團並成立研究單位
在將近四十年的工程師生涯中,曾元一不止奉獻自身所長於國家的工程建設,他也非常熱情積極地參與學術界的社團活動,並且促成了臺灣營建研究院的成立,對於學術界的襄讚協助,實可說不遺餘力。此外,他也與臺大土木系教授陳振川、系友佑彬集團曾崑彬董事長一同創立了財團法人臺大土木文教基金會。「臺大土木文教基金會是臺大唯一一個系裡的基金會,當時大家幫忙奔走,為基金會募到了一千多萬的款項,用來提供土木系促進各類文教工作,像是協辦研討會、補助特殊研究經費、邀請國外教授前來演講等等。」曾元一說。此外,前身為臺灣營建研究中心的臺灣營建研究院,當初創立的目的則是為了提供業界一個公正獨立的評議單位,「我們需要一個中立性很高的單位,來為業界的營建管理做出一些中肯的建議與評估,所以我們希望讓身為第三者的教授們來做這件事,也藉此增進土木系與業界之間的交流。」曾元一說。

積極、熱心如曾元一,他的努力與成就當然也得到了與眾不同的肯定,除了曾獲選擔任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國土木水利學會兩會的理事長之外,曾元一更是史無前例地榮獲了兩個學會分別頒發的一年一度的工程獎章,此般殊榮至今仍無人能及,也可說的確實至名歸。

民國七十三年榮獲總統府頒發保舉最優人員榮譽紀念章

想對土木人說的話
曾元一再次強調,身為土木人,一定要有團隊合作的精神,土木工程光靠一個人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而做為一個土木人,更要有奉獻的精神,並且以成就工程作品來滿足自己,同時要知道,土木這一行,個人要做富翁很難,雖然並非完全不可能,但可以肯定的是,初入行時所獲得的報酬,一定不如想像中豐厚,甚至可能會讓人覺得與付出的努力不成比例。但是曾元一耳提面命地說,「要記住,一個人的價值是隨著年齡而增加的,現在你可能會覺得獲得的與付出的不成比例,但可能等你老了,雖然你只值一千塊,但人家卻願意出兩千塊錢請你。」他以過來人的心情這麼說。

而除了團隊合作與奉獻精神為土木人之必須外,曾元一說,擁有工程倫理也非常重要。他說,曾經有人邀請他演講,針對現代年輕人的工作態度與能力似乎大不如前的情況做一些評論,他的反應是:「我覺得話不能這樣說,以前我們年輕的時候長輩也看我們不順眼,覺得我們很不敬業,但我們要依據事實才可以這樣評論。」他拿第一高速公路與第二高速公路來做比較:「第一高速公路是我們這一輩做的,等到做第二高速公路時我們已經退居幕後了,是一批新人去做的,兩相比較起來,我們還是覺得二高做得比一高好,這就表示了每一代還是在進步的啊。」曾元一認為,前輩要評斷後輩時,一定要看全面的事實,不能只憑片面的印象來下結論。然而,他也強調,年輕人學土木,一定要培養健全的工程倫理。「倫理這兩個字與道德不一樣,倫理是一個團隊的道德。我只勸大家,工作一定要注重倫理,要知道,道德與倫理是遠遠高於法律的標準。」曾元一比喻工程倫理就像是醫生的醫德,「醫德是比較個人的道德規範,比方說你的牙齒在痛,我就幫你把牙齒拔掉,法律上並沒有規定我不能這樣做,但是事實上醫德比法律的規範更高,如果你的牙痛並不一定要把牙齒拔掉,那麼我就應該要盡力想其他辦法幫你保住牙齒,並且解決疼痛的原因。雖然拔掉你的牙並沒有犯法,況且以後可能這顆牙齒也會爛掉,但是,能夠為病人的最大利益著想,這就是醫德。」曾元一說,做工程也是一樣,整個工作團隊一定要有一個清楚的觀念,那就是,要提供安全、高品質的工程,並且凡事都以這個準則為優先,「整個團隊中只要有一個人沒有道德觀念,就會拖垮大家,這是很嚴重的事,每個人都一定要謹記在心。」曾元一語重心長地說。

未來的土木人該往何處去?
「做土木工程的人,如果沒有什麼政治傾向,真的應該要往大陸去,如果你只是希望能夠做出一個成品可以服務老百姓,以地球村的觀念來看,大陸是我們土木人最好的去處,現在他們擴大內需,要做鐵路網,很需要土木人,像高速鐵路網,還有上海的捷運要由目前的兩百多公里增加到八百公里,機會非常多。」曾元一建議。此外,他也提到,現在的土木人最痛苦的就是,國家的基礎建設都已經差不多完成了,而土木工程最大宗的一定就是國家的公共工程,「老實說,臺灣太小了,公共工程的空間本來就不多,就像我,一生負責過三個水庫:曾文、翡翠和南化水庫,臺灣以後已經不可能再蓋水庫了。」曾元一說,過去臺灣工程最輝煌的時期,如十大建設、十二、十四項建設,「好的時期都被我們佔了,留給大家的機會真的已經很少了。這也並非大家不努力或不去開發,而是政府沒有機會可以給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往外發展,才能奉獻所學。」

曾元一認為,未來在臺灣的土木將逐漸走向維修、環保和觀光等方向,但是他更強調,「學土木沒有國際觀不行,現在最需要土木工程的地方是中國大陸、東南亞,甚至非洲這些國家,像我,有興建三座水庫的經驗,在臺灣已經無用武之地,但是到中國大陸去就不同了,大陸幅員廣闊,可以蓋的水庫有很多,經驗累積多了之後,我們就可以走上國際舞台。」但是,也許有人會問,中國大陸人口眾多,他們會需要臺灣的工程專業人員嗎?曾元一說:「當然需要,因為我們的技術仍是比他們先進,尤其是在設計和經驗上,都遠勝於他們。我們擁有許多值得他們學習的地方,大家千萬不能妄自菲薄。」

1 / 2 / 3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