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
     

天生的行動家—台大前校長虞兆中先生(1/2)


楊永斌

最近我們正在徵求昔日與台大前校長虞兆中先生有淵源或共事過的朋友們,希望能邀請到一百人以上,共同來寫與虞先生有關的回顧性文章,或者提供既有的文章,準備出版一本 虞兆中先生九秩壽慶文集,以慶賀他九十高壽。我是該文集編輯委員會的主任委員,自是必貢獻一篇,這就是撰寫此文的緣由。

根據虞先生的理論,他年輕的時候教書,對待學生的態度如同「大哥」,就是一個字「嚴」,凡事要求完美;到了中年,態度略有轉變,就如同「父親」一般,有幾分仁慈和祥和了;而到了退休之前,那就如同「祖父」了,當然是和藹有加,只覺得學生活潑可愛,不忍責備了。照此一理論,我就是「孫字輩」的學生了,的確,我是虞先生所教過的最後一班的學生,那是民國六十八年,我選修的是台大土木研究所結構工程組的「高等結構學」,由虞先生和林聰悟先生合開,隔年他就退休了。最具傳奇性是,當然是他退休後又被徵召當了三年的台大校長。在那個威權政治的時代。

擔任臺大校長時的虞教授

以「孫字輩」的學生來寫「祖父輩」的老師有它的困擾,這就如同當年左宗棠、曾國藩的孫子們,如果他們要細數祖父的豐功偉業時,可能會有某種程度的困難。我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就是如此。大體上我耳濡目染的知道虞先生的很多的事蹟,但是因為「後生」的關係,相關的時間和細節無法精確掌握,因此我稱本文為「印象派」的文章。諸位如果有需要虞先生的「寫實派」描述,那只有去找丁啟財、茅聲燾先生等人了,他們屬於「子字輩」了。

先從上面的「高等結構」談起吧,這門課用的教課書有兩本,一本是Hall&Woodhead寫的,另一本是Gere&Wearver寫的,但是我們閱讀最多的則是,虞先生所發表的一系列有關彎矩分配法和矩陣分析的文章。虞先生以學術起家、著作等身的人,他在結構專業上有很多創見,就如同他在行政表現上一樣卓越;台大土木研究所在結構力學方面,得以維持如此高的水準,人才輩出,虞先生長期的薰陶,應居首功。

虞先生在上課時,一點也不八股,只要談到橋梁,那麼世界各地重要的橋梁的工程進展,可說如數家珍一般,這一座橋的主跨有多長,那一座的有多長,他都能記得。我就是在他課堂上,首次聽到十九世紀最重要的橋梁之一「布魯克林大橋」這一座吊橋的故事。虞先生從美國偉大的工程師Roebling講起,他在這座吊橋計畫開始的時候,因為受傷感染到破傷風而去世,可說是壯志未酬身先死,於是由他的小兒子(小Roebling)來繼承志業,很不幸的,他又因身先士卒,長時間潛到「沉箱」(橋柱的基礎)底下去查看施工情形,而得了淺水病,於是施工單位就在工地旁搭了一個小屋,在窗口擺了一張床,讓他可以在病榻上指揮整個作業,每天該做什麼事,就透過他的妻子來進行協調、管理和指揮的工作,最後終於把大橋建造完成了。這就是偉大的布魯克林大橋的來歷,也是虞先生上課所講的故事。

五年前當我出任台大工學院院長時,虞先生來到我辦公室小坐,提醒我兩件事:第一,辦公室職員接電話的技巧很重要,不管是認識不認識的人來電,都要有禮貌、用服務的心態來接應,要知道一個單位的形象往往壞在一兩個接電話沒耐心的人的手上。第二,大學校園是年輕人學習和成長的地方,學生在校園裡事情鬧得再大,都不要完全用對、錯的角度來看,而要用教育的眼光來看,盡量給他們機會,到後來他們都會迷途知返的,這是我在台大服務近四十年的經驗。虞先生上面所說的兩點,深深影響到我日後處理行政和學生事務的思維。

即便是退休了,虞先生每周二和周五的早上,都會按時到應用力學研究所401室,多年來如一日,未曾間斷。最近我因事去該室請益時,聊到一些他大學時代的朋友,他說某人雖然能力不錯,但因個性過於拘謹,以致於成就受到了限制。他認為:「一個人如果真想做事,只要認定是正確的,就要即刻動手去做。沒有等到所有條件都準備好,才動手的道理,機會不會等你的。」也許,這就是虞先生所說:「知識就是責任、能力就是責任、機會就是責任。」如果你有知識、能力,但不知如何掌握機會發揮長才,那你就沒有善盡知識份子的責任。顯然的,這是一種積極的入世觀,有別於一般消極等候理想條件的來臨。

虞先生本身就是一個身體力行的人,單就民國六十一年到六十八年擔任台大工學院院長時期,他就設立了兩個學系(造船、資訊) ,兩個研究所(造船、環境) ,兩個博士班(土木、機械) ,還有兩個中心(工業、地震)。此一豐碩成果,在台大的發展史上,可能少有,己使在國內的教育史上,可能也是前少古人,後少來者。今天台大的校友能夠馳騁於不同的工程領域,在海內外均有卓越的表現,虞先生當年所建立的深厚基礎,應居首功。值得一提的是,民國六十四年間,在虞先生的穿針引線下,當時以「工業報國」為職志汽車工業先驅嚴慶齡、吳舜文伉儷,慨然捐資八千萬元(含興建研究大樓,現值應為數億)在台大成立「工業研究中心」。次利首開國內企業大筆捐款贊助大學的先河,也是至今為止建教合作成功的典範。

此外,虞先生對於台大七十二年學年度籌備設立,並於退休之時(七十三年學年度)開始招生的「應用力學研究所」,也是居功厥偉。該所目前已成為台大的十大重點系所之一,在國際力學享有極高的聲望。虞先生對工程界的貢獻,還應包括他所親手推動設立的「中華民國力學學會」和「中華民國結構學會」,這兩個學會是國內最活躍、最健全的社團之一。請接頁2

1 / 2

(編註:本文獲作者同意,原載於《工程》,中國工程師學會會刊第78卷第1期,2005年2月)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