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
     

天生的行動家—台大前校長虞兆中先生(2/2)

楊永斌

一個人的行動能夠領先,一定是因為他的思想領先。也許是因為工程教育出生的關係,不管是多複雜的問題,虞先生一定可以找尋出答案(雖然他畢生反對標準答案) ,尋找出一個可行的方案,在諸多的環境限制之下。這就是他的行事風格。

在國內的大學教育史上,大家耳熟能詳的是,虞先生擔任台大校長期間,執著推動「通才教育」,不在乎當局的顧忌,真是雖千萬人吾往矣!今日,「通才教育」或「通識教育」已成為國內大學生人格養成與專業訓練的重要一環,我們能不感念這位「通識教育」前輩當年的堅持 ﹖

除了「通識教育」之外,虞先生擔任台大校長三年期間,另一創舉是於七十年間設立「校園規劃委員會」。這也是國內各大學此類委員會的濫觴。從此之後,台大校園內所有新建築在造型、色調、和排列上,都有一定準則可資遵循。特別是建築物的外牆,開始以深褐色的十三溝面磚為共同的外表,來表達台大的建築語彙。此外,台大的「校徽」也是在這個時期訂定出來的,校徽中以博鐘為背景,其所代表的台大精神自不待言,而向外伸展的椰林樹所冒出的新芽,則代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現在這校徽已經成為了台大人共同的精神標誌。

虞先生具有工程師踏實的精神,又兼有科學家敏銳的觀察力,大家也許不知道,現今最流行的「資訊」(information)兩字,正是民國六十六年虞先生在台大推動設立「資訊工程學系」時所率先使用的。

虞先生口才便給、幽默、但具有說服力。平素喜歡逛書店,一碰到不錯的書籍,就買來送人,而且以此為樂。在這方面,我是受益者之一,書架上就有幾本虞先生所送的世界著名橋梁及建築圖冊的書籍。虞先生所送的書多半圖片精美,頗富歷史意義,不僅可以增長我們的視野和胸襟,而且也適合於典藏。

今年的七月底,是虞先生卸任台大校長二十週年紀念,高齡近九十的他在同仁的協助之下,拾級而上重新回到了行政大樓二樓的校長室,拜會陳維昭校長。雖然二十年來未曾踏進這個辦公室,他進門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室內的景物沒什麼改變,大體上都維持二十年前的模樣。接著,他從袋子中拿出一本新書Treasury of World Culture贈送給陳校長,並且肯定陳校長十餘年來領導台大的卓越表現。陳校長也把一些報導同仁傑出研究成果的書籍回贈給虞前校長。這是一次感人的懷舊之行,雖然只是那麼短短的四、五十分鐘的造訪,我們仍然可以從虞先生風趣的談吐中,聯想到「台大與我」一書中所描述的當年杜鵑花城的點點滴滴,那段路程顛簸但是方向明確的令人懷念的旅程。虞先生仍不忘他的幽默,說了幾個令人難忘的往事,並且有感而發的贈送給在場同仁一首他寫的二十字小詩:「睽違二十年,此室最堪憶,而今氣象新,舊痕何須覓」。

虞先生是一個身體同精神一樣強健的人,他常常鼓勵大家在八十五歲以前要多多出去旅遊,聽者多半是莞爾一笑,因為多數人想到自己八十五歲時多半都不能動了,而虞先生在八十五歲之前,卻有五年未曾用過健保卡,以上就是我印象中所知道的台大前校長虞兆中先生。

1 / 2

(編註:本文獲作者同意,原載於《工程》,中國工程師學會會刊第78卷第1期,2005年2月)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