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這美麗的一切都深深刻在心裡吧!

B06 畢代 史維祥

終於又到了畢業的季節,這時的臺北通常時而艷陽高照、時而陰雨綿綿,如畢業生們的心情般矛盾,分離的感傷、完成學業的成就感、對未來的嚮往與恐懼,各式各樣的情緒交織著,不論你接受與否,它都為大學生活譜下終章,屬於你的終章是甚麼樣子呢?你滿意嗎?

大學這幾年真的發生了好多事,剛進臺大不久就展開了超過一年沒校長的日子,接著來的反送中事件,也在臺大校園內激起了陣陣漣漪;看著各大媒體的爭相報導,漸漸意識到了自己身處在這個受盡世人關注的地方,也意識到我們的思想、作為對於整個社會有怎麼樣的影響。身在這個三天兩頭就上新聞的學校,好像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檢視,頓時感覺肩上多了些重量。話說我們讀的是土木工程學系,光從中文來看似乎不是個很有分量的科系,但若從日文(社会基盤学) 或英文 (Civil Engineering) 的翻譯來看,就足以看出我們的所學是與整個社會息息相關的,可以說是社會發展的基盤,從我們學過的基礎工程學就知道,一個結構體欠缺穩固的基礎,就會相當的脆弱,由此可以了解身為臺大土木系的重大責任,就是利用所學直接回饋給社會。

好聽話是這麼說,但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的真心話絕非如此。

進入這個轉折前,可能要先自我介紹一下,大家好,我是土木四的史維祥,也是B06級的畢代,而且「我!還!沒!要!畢!業!」沒錯,身為畢代的我竟然是個延畢仔,不知道全臺大還有幾個人跟我一樣 (苦笑) 而之所以會延畢是因為在大三下的時候休學了一個學期,那為何要休學呢?這就要提到我想討論的主題了,那就是「讀土木系到底要幹嗎?」或甚至「讀大學到底要幹嘛?」不知道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電機系的葉丙成教授在熊仔的《信》這首歌裡有一段口白提到了他對現今莘莘學子的看法,主要的觀點是覺得現在的學生唯一在乎的就是如何用最快、最便捷的方式來解開、答對問題,以至於在面對人生這麼重要的課題時,仍用一樣的模式在思考,所以當有人跟你說,你去讀XXX就對了,許多人就不假思索地接受了這個答案,因為這樣就不用再去思考,不用再去煩惱,但如果將時間軸拉長,你意識到自己正在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的時候,就已經為時已晚,當時不假思索的結果終究是自己要承擔,於是我不禁思考從土木系畢業之後我能做我喜歡的事情嗎?為了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沒考慮太多就休了學,在休學這半年中,做了蠻多的嘗試,做了一些想做但曾經不敢完全投入的事,也確實做得很開心。

那既然如此為何我又復學了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窮」啊!若要說我在這半年學到最有價值的是甚麼,那大概是身為一個只有高中學歷的人,要在這個社會要生存下去真的沒什麼選擇呀!雖說做了自己喜歡的事,但做沒多久就受疫情影響,生活根本入不敷出,但也沒有機會去找薪水能夠穩定又足夠的工作,這下我才意識到一張大學畢業證書對我的意義是甚麼,那就是「增加生活的選擇」在線上撥穗的時候,吳東諭老師就對我的看法心有戚戚,他提到了他之前也曾糾結要繼續當個爵士鼓手,或回臺大當教師呢?(詳情請見:http://www.ntuce-newsletter.tw/archives/6111) 選擇回臺大教書後,他就問了之前的團員們說:「你們怎麼能堅持走這條路呀?」而團員的回答卻是:「因為我們沒得選啊!」所以說我認為我們花了四年 (或以上) 的寶貴青春在校園裡,通常為的不是回饋社會、造福人群這樣崇高的理想,而是為了讓自己可以更無後顧之憂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想做音樂、想做藝術、想當調酒師,那就去做呀!反正就算失敗了,還有一張臺大土木的畢業證書當墊背,生活也不會太糟糕。

最後呢還是要說一些畢業祝福之類的話。

相信大家都同意今年是特別的一年,因為疫情的關係,畢典、小畢典、撥穗等畢業季的活動一一停辦,身為畢代收到了很多同學深感可惜的聲音,再三請問我有沒有甚麼替代方案,最後雖然仍有以線上的形式舉辦,但還是失去了跟同學、朋友、師長們好好道別的機會。不過我相信雖然留下了遺憾,但也留下了永生難忘的回憶,最後在這邊還是要祝大家畢業快樂,希望在往後的道路上,大家都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就算走錯了也不用急,只要繼續抱著希望走下去,一切終將會柳暗花明。最後的最後,附上一首很有畢業味道的歌曲,希望大家會喜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rGxru6nq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