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109 期 特別報導

草帽.夏天的碎片.我們走過的島

林小晴、張庭瑜

土木三

 

 

 

 

一轉眼回來已經四個月過去,大三上學期也即將結束,如今那四十天的記憶像是一塊紅色胎記印在身上,不痛不癢,卻也不曾遺忘,算是二十歲夏天的印記吧。

因為沒有腳踏車、摩托車,也覺得現在不走以後大概不會走了,再加上當時想要逃離苦悶的生活出去晃晃、尋找方向,所有的原因集結起來,我們決定……走吧!

但是剛上路的第一個禮拜真的有點後悔,為什麼要這樣整自己?左膝不太舒服,每天頂著曬到頭會暈的艷陽走八九個小時的路(還好有草帽),而且走到後半里程數時腳底板就開始痛。到底,為什麼不把時間拿去學想學的東西?為什麼不去打工、家教存點錢?為什麼不在家裡的沙發看電視就好?那時,真的好想回家、回到舒適圈,而且沒有把握我們能不能走完。

還好我們都是一不做二不休的人,中間雖然因為有事情必須回臺北一個禮拜(參加工院盃女籃賽),但還是坐火車返回原地點繼續接著走。若我們就這樣留在臺北了,大概會遺憾一輩子吧!第二次下去,因為休息一個禮拜膝蓋的狀況好多了,心態上也跟第一個禮拜不太一樣。對於今天上路即將遇到什麼未知的事情、有趣的人感到興奮,也慢慢找到走路的節奏,可以約略抓到幾點我們可以走到哪裡。

這四十天感受到「人」其實是旅程中最重要的一環,旅途上的人們因為緣分所以相遇,而緣份的延續與否又各自不同,仔細想想,實在是個有趣的部分。像是在鹿港遇到的機車流浪二人組,在臺南、屏東、東部等地都還有再遇到 ; 在鹿野遇到的徒步半島二人組,後來在頭城又遇到,最後幾天就變四人組一起走回臺北。還有在沿途遇到的當地人、其他徒友等等,緣份實在很奇妙。

出發前曾聽人說:「環島是一種逃避,回來了,問題還是在。」那時候覺得這句話有點悲觀,現在回來了,對於這句話大概同意百分之七十吧!我認為這的確是環島的一部份、一個面向:旅人藉由環島跳出原本的生活圈,從泥淖中抽離(這比較是我個人的感受),真的可以忘卻一些煩惱、治癒一些事情;然而,是否解決了那些問題、怎麼解決還是要看每個人的情況。在這四十天的環島過程,我無法確定有沒有改變什麼,但肯定的是有多了些什麼 — 大概是多了對於生活的不安分、有了一些對於追求心之所向的力量以及更認真看待自己所處的環境和資源,似乎還有一些,但目前的我還不能確定地說出。

當時回來像失了魂,有些碎片不小心遺留在那些走過的地方,久久無法回到生活。感謝爸媽願意讓我出門,也謝謝庭瑜一路上的包容,還有路程中遇到的每一個人。臺灣真的好美,好想再去一圈,可能不只一圈,但不會再用走的了,哈哈!

(林小晴)

 

 

山佳往鶯歌的路上,是不是很容易看見彩虹?

已經不知道是回來後的第幾天,有事要去臺南一趟,然後就憑著直覺訂了一班幾乎站站停但是沒停萬華的莒光號。原本想在瘋狂漫長的車程中把每一次報站的廣播都錄下來,臺北板橋樹林山佳鶯歌桃園中壢楊梅……,然後我就睡著了……早上六點的火車真的有點太早。不過還好,睡著前看到了彩虹,好濃好濃。而上次看到彩虹其實也是在同個地方,是我們走路的那四十天的第一個傍晚。那時剛下過雨,趕在夕陽落下前折射了一道淺淺的弧線。

已經不知道是回來後的第幾天,其實還是沒有整理好所有的獲得和遺憾。如果可以,現在最想回到的場景是那個濕漉漉的清早、沒有看到日出的太麻里海邊。就那樣靜靜地坐在可能坐起來不是很舒服的石灘上,靜靜地看著浪在有點距離的那方一波一波地打上,靜靜地聽著浪在有點距離的那方一波一波的打上。疊著石頭,石頭滑落,換一顆,又滑落,再換一顆。就這樣什麼也不做的一個下午,卻覺得好像想起了一些、反省了一些、也放下了一些。然後有種能量重新集滿的感覺,起身後,去吃晚餐。 

已經不知道是回來後的第幾天,至今每個睡不著的夜晚總是會不小心在腦中閃過在臺一和臺九線上的好多片段。那個帶錯路的路口、對我們微笑的每一個身影、下過雨後路旁要閃躲的蝸牛群,還有那些默默溜進鞋子裡可以視而不見繼續前進的小石子和令人寸步難行的鬼針草。想到最後一哩從汐科走回北車的那段路,更是特別深刻、鮮明的印象,呼吸好似也回到那時的一步一步。過了基隆,下起暴雨,和第一天一樣。過了中午,逐漸步入南港,天氣也慢慢放晴,和第一天傍晚一樣。其實當時很害怕,想停下來坐在路邊一直到天黑,想要回家吃晚餐但是很不想把最後這段路走完。連續三十三個居無定所的晚上,四十個步行的日子,聽起來好像做了什麼,但是其實很害怕就這樣走完最後自己也無所改變無所成長。四十個日子就這樣成為過去,然後和很多個昨日一樣那些黑的發燙的柏油路也會慢慢褪色,褪得比陰天下的影子還要虛無縹緲。所以在每前進一步後總是更覺躁動,然後便開始毫無理由地等起每一個紅燈,是過去那段日子裡不見得會總是遵守的一件事。固執的想要把每個紅燈都慢慢等完,不管那個路口有多小、多麼不可能有車輛進出。

但終究還是來到了終點,而就像四十一天前、出發的前一晚一樣,臺北車站被令人費解的燈光包圍,臺北的一切都還是太熟悉,彷彿出發只是早上的事。好在我們曬得夠黑,算是有留下一些出走的證明。當下只覺得平靜、帶點沽名釣譽的興奮,在燈光不足的夜晚拍照也就只專心想著如何在曬黑了的膚色中對準焦,沒空再去想那些踏不踏實、真不真實的矛盾了。

已經不知道是回來後的第幾天,開始找盡各種理由想要離開現在的位置跑到平常上學路線外的好多地方。也許是結束時太不真實,所以總想再回到那四十天的每個角落,努力在好多街角路口、路橋、紅燈的斑馬線上尋找當時的身影。總想在那些投影上我們身影的小碎片中拼湊出完整的臺灣,好讓自己確定那四十天是真實存在的。這算不算是學會了對現實生活的逃避和害怕?哈哈。不論如何,至少時針分針還是繼續轉動著,就算想常常溜出忙碌的臺北,該做的事還是會繼續完成的。

已經不知道是回來後的第幾天,心中除了更多的茫然之外最多的還是感謝。謝謝每個你和你們,對就是在說妳!

想起了學長(註1)在他徒步分享會上提到王家衛導演對於環島三大族群分析的那段話。我想,要從一段不太一樣的日子裡走出來總是困難的。王家衛導演的那句話,我想我現在會這樣解釋:可以走出失業失戀失志,因為會跳進另一段時光隧道裡。

已經不知道是回來後的第幾天,其實對我來說這樣的時間還是太短太短,來不及整理好那些聽到的故事、回應那些受到的幫助,更來不及處理好說出口和沒有說出口的遺憾及懊悔。但我想我也無法確定究竟多長的時間才足夠讓人在無所遁逃的回憶中找到出路。只希望在小碎片要撿完的那天,臺灣還是一樣好好的,而我也知道了明天要走幾公里,要在哪個小鎮住上一晚。也許,也為在步行中的旅人,送上一瓶涼水。

以上。

以上是在回來後大概過了兩個月後寫的吧!有些地方一直寫不出來然後就這樣不小心放了兩個月XD!現在看看覺得很神秘,被過濾出來的怎麼都是些惆悵和遺憾。其實在走臺灣的日子裡,默默收集了很多美味的小吃和很多可愛的場景,可是似乎不小心就會把他們捲到底片的最內層,不小心想不起來。曾經覺得,不應該一直停留於過去或是不斷重播一些瑣碎的生活小片段,覺得洗過的底片還是靜靜收在抽屜就好。現在想想,洗出來,偶爾拿出來看看也不錯。也許是老了一歲,也許是最喜歡的冬天來了(雖然沒有冷到),總之,現在回想起那四十天走路的日子,全是會讓我在椰林大道騎車時不小心笑出來的瞬間們。世界好像變小了,好多地方都有當時眼神掃過的影子。也許還會再去一次吧!但絕對不會用走路的XDD

(張庭瑜)

 

註1:杜風104期特別報導「一個島,一雙腳 — 徒步環島教我的事」的作者,土木四黃品維

 

 

 

 

 

推到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