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109 期 焦點人物 |
勤學補拙
李釗
國立中央大學 土木系 退休教授
|
序曲
30年前博士畢業回台灣時,正值青壯年,「退休」二字是遙遠又模糊的概念,一心只希望自己所學,能夠有機會為社會做點事。「光陰似箭」則是現在體會最深的成語,此時回顧人生、談談經驗,自認倒有幾分資格,只是退休後的生活,現在才要開始,因此細數工作生涯加深回憶,讓日後平添幾許思緒。
被杜風邀請撰寫此文是一種榮耀,也是分享各種經驗的機會。和多數的人一樣,筆者當年在申請學校和找工作時,都是屬於那種不會一看到資料就會被拒絶的人,也不是那種一看馬上就會被接受的中等人。每次都是要經過相當努力、競爭和煎熬才會有成果。有幸能在中央大學土木系工作到退休,確實感到知福、惜福和感恩,有緣相遇貴人和所有發生在周遭的事,逐步串成了職涯成長與蛻變的曲調。
中場 (一) -- 基本情境
「誠實」是第一個原則,在教學和研究部分,個人始終認為誠實是學習過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在學校如果考試作弊或是實驗數據造假,畢業後不偷工減料也難。可能因個性關係,大學部上課時規矩不少,工程材料教學時有點像在軍校上課,如圖1(a):不可私下講話、不要用筆電、不可滑手機、不要睡太久、但是可吃早餐,對學生有要求、不放水,考試滿分會超過100分,但是期末不加分,不用功真當人。雖然嚴格要求,期末教師評量的結果仍有不錯的評價,表示多數同學認同這種有秩序的做法。
研究所課程的做法有些與眾不同,藉此機會和大家分享教學理念,也順便澄清上課不是只有讓學生累而已。80多本隨時可上中央大學圖書館網站下載的博、碩士論文,已完全道盡個人一生的研究紀錄,不值得在此重覆。多年來從事有關水泥材料的研究,因各種材料的組合和組成複雜,加上環境和條件千變萬化,絶大多數的研究都是靠實驗方法進行。做實驗講起來簡單,但也不是那麼唾手可得。從個人指導研究生、爭取資源、申請研究計畫、到規劃、執行實驗的經驗和體會,或有可供參考之處。
中場 (二) -- 研究所課程的做法
研究所課程的訓練和大學部不同,宜訓練碩士具有進行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有適當的獨立性,所以上課方法有不同的考量,如圖1(b)。有感於近年來公共工程中許多設計、監造的案件,常用最有利標的評選方式,選出最適合的工程顧問公司得標。評選過程中評選委員以服務建議書、簡報、答詢為重點依據,因此備標過程對主辦工程師是相當大的壓力,得標是業績,接著準備迎接下一個考驗,前途有點光明;失敗是壓力,皮就要緊一點了,看老板能忍受幾次失敗,前途有危機。碩士畢業進入顧問公司後,擔任主辦工程師是必經的磨練,因此可以藉上課做熱身訓練,讓同學在畢業前能擁有基本的職場能力。
在一些特定的專業領域,如果能好好的讀一、兩本不錯的書,就可以掌握7、8成的專業知識,足以應對畢業後的初期挑戰。水泥材料算是一門敍述性的科學,力學或數學推導較少,大部份內容同學認真讀過和想過就可理解,上課全部聽老師講解的學習效果反而不好,所以要想辦法製造一個機制,讓全部同學都能自己讀書和自己想,才會有深刻的學習效果。筆者在中大講授的「水泥材料物理化學特性」和「硬固混凝土行為學」兩門課,就是依據前述的理念,選擇兩本有關「水泥材料」的聖經級英文版教科書 (Young和Mehta),用一年的時間,要求同學把兩本書從第一個字看到最後一個字,如此除了專業知識外,也訓練同學的英文閱讀和理解能力。
研一上的「水泥材料物理化學特性」課程,在做法上是在開學時先安排每週上課的值日生和上課進度,每週的份量大約是40頁英文書。值日生的角色是上課時扮演老師,負責掌控上課節奏。課前要窮盡所能先理解預定範圍的內容,整合兩本教科書(Young和Mehta)和自己去找的專業知識,製作有條理易懂的投影片;課中要上台報告,在報告過程中和結束後同學都會提出疑問,值日生要負責解答,而筆者會在全程主動或被動的作適當補充,也可能會提出問題請值日生回答,若答不出來,可去找資料下週再作補充報告。
修課的同學每學期至少都會當一次值日生,如果認真的上3小時的課,說實在的也夠累了,但是同學可以初步學到讀懂英文、條理化的整合資料、簡報時的台風和表達能力、專業知識的溝通和互動、製作有效的投影片等。其他没有當值日生的同學,理論上是應該按進度讀英文書,也是會有相當的收獲,但常常到期末時書還是白白的,只有自己輪值的部份比較有查字典的中文註記。投影片的效果多少會和個人的美工天份有關,但是每位同學的投影片都會被要求字要夠大和顏色對比要強烈,因為能讓全部觀眾都能看清楚的投影片,才是有效投影片。
研一下的「硬固混凝土行為學」課,除了延續上學期上課的做法外,再加入讀英文書寫摘要的動作,就是在上課前,每一位同學都要針對預定的上課範圍,自己先讀英文書盡量弄懂內容,然後把重點摘要寫出來,在上課前交。上課時就由值日同學上台報告並掌握節奏。對一位用功的研究生每週正常要花超過10小時的青春在寫摘要上,相對來說負擔不算輕。
會想到應用寫摘要的方法訓練研究生,是緣起於在美國期間曾受指導教授和學長的啟發。讀書要深刻,需經回想和思考才會有效,讀書到一個段落後,如一段、一頁、或一章,就回想剛才讀了什麼?分析內容重點是什麼?如果能理出頭緒,表示知道剛才看了什麼,若能再思考前後關係如何?為什麼?對自己有何用?有何啟發?……..等等等,則對所讀的內容除可算有充分掌握外,長期而言也算是培養分析的能力。至此讀書都還在想和理解的層次,若能有條理的把重點寫出來,註記在文件的空白處,以下次看到摘要就能聯想到現在所讀和所想的內容為目標,字不在多而在精,長期而言算是培養組織能力的一種方法。
人的一生有很多要讀要學的事物,如何讀好學好和記住,會關係到日後個人的競爭能力,但是要記住談何容易,適當地紀錄、撰寫摘要或許是增加記憶的方法。
筆者曾參與一項重要工程的評選工作,國內前幾名的大顧問公司一起競標,經理級的沙場老將上台簡報都會緊張,所以在學校藉稍有一點壓力的上課方式,算是開始起碼的基礎熱身訓練吧!
小記:一年研究所的課上完後,很多同學的課本側面是上半部比較白,下半部則有多次使用後留下的灰灰手垢,同學們也把此當成業績向人炫耀用功。
|
(a) 大學部 |
|
(b) 研究所 |
圖1 大學部及研究所授課理念與要求流程圖 |
中場 (三) -- 做研究和寫論文
理想上一位碩士畢業後,宜具備初步獨立學習新事物的能力,要能自己開發各種可能資源、收集不同型式的資料、把不會的新事物學會、做好時間管理、適度的溝通協調能力,進而解決工作上的問題。基於這種理念,筆者每年和新進研究生的第一次談話都會說:把寫好碩士論文當作手段,在過程中把握所有機會,盡量充實自己各種能力才是目的,所以筆者通常對問題不會直接講答案,同學要自己尋求解決方法,過程中筆者多處於指導、鼓勵和加壓的角色。這種指導方式,確實可幫助主動認真的同學成長,就業初期受到的挫折比較少。
研究生做論文研究能學到什麼並不一定,要看機會和緣份,但一定和個人的努力程度正相關。通常新生對研究工作没有經驗,多由指導教授先給研究方向,同學要自己把握時間盡快充實自己的相關知識,透過和指導教授不斷的互動和討論後,才會逐步聚焦成論文的研究內容,待有相當的成熟度後,同學就會有相當的能力依據研究目的規劃實驗工作。此時對研究生是可有大量收獲的階段,同學可以絞盡腦汁整合累積的知識盡情發揮,預期做那些實驗可得什麼小結論,如何組合小結論成為論文,同時要規劃實驗順序,如何利用前期實驗的結果作為後續實驗的參數;盤算要使用那些設備和材料?多少數量?如何取得?評估自己的實驗能量,需要那些人力和物力資源?設備能否配合?是否需要安排備案?預排實驗進度,估算試驗齡期,確認能如期畢業等等問題。進行實驗規劃時可利用繪製流程圖的方法,緃向的配置為實驗的順序,橫向配置為研究內容的區塊,幫助自己和別人瞭解掌握研究內容。和同學互動至此,可大致瞭解同學任事「誠心」與「誠意」的態度,這是日後職場上老闆價值判斷員工的重要指標,此時會提醒同學留意工作態度,隨著進步成長的過程,多數同學都會漸入佳境。
通常水泥材料領域的研究,因各種參數條件的變化複雜,多半是藉助實驗結果直接觀察材料行為,透過不同實驗參數的配置和量測項目,規劃研究內容。實驗參數為影響因子和其水準的組合,如影響因子為養護溫度時,10、30、50度就是其水準,各水準的間距最好相同,除方便分析外,繪圖也比較美觀。
規劃實驗時就依研究主題先列出所有可能的影響因子,評估各因子在研究中的重要性並排序,再依研究的規模、目的和自己的實驗能量,選擇重要和擬探討的幾個影響因子後,再設定各因子下的水準。没被選中的影響因子在試驗時,應控制為固定不變的常數,以避免進行實驗時,因未被控制的因子變化影響實驗結果分析,甚至誤導結論。如混凝土搗實不是研究的影響因子,製作混凝土試體時,就應確實控制相同且適當的能量搗實每一個試體,以避免不均勻也不可知的試體密實度造成實驗結果變異。
設定各影響因子下的水準時,可依高、中、低,或常見、比常見高和比常見低的概念,設定三個水準的實驗。若是影響因子重要,可增加實驗水準,反之則減少實驗水準。由於實驗數量為影響因子數和水準數的乘積,若增加因子或水準數,會大幅增加實驗數量。為達研究目的擴大研究成果,常需增加因子數和水準數,但是增加的實驗工作量可能無法負荷,所以就要想辦法減少實驗數量,但不影響研究成果。較簡單的做法,可對最重要的影響因子,設定比較多的水準,再選其中最重要的水準,安排進行其他次要因子的實驗,以減少實驗數量,但對研究結果的討論影響有限。若可利用統計學中的實驗設計法進行實驗規劃,透過適當的設計,除可讓研究結果分析和結論有統計學的依據外,也可減少實驗數量。若實驗數量減少過多,雖然仍可進行統計分析,但是會增加結論正確性的風險,甚至可能誤導結論。如田口氏直交表實驗設計法,可大幅減少實驗數量,但是由於探討某一因子不同水準下的影響時,其他各因子在各水準下的影響為直交關係,即假設其他因子下各水準對擬探討因子有相同的影響力,所得的分析結果為相對的關係,適合用於講求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生產實務,快速篩選重要的影響因子和其適當的水準;相對而言,較不適合用於需深入探討的研究工作。
從開始思考到進行實驗計畫,由於腦汁會被絞盡,所以對研究生是一個會成長和有成就感的過程,規劃完成後就可以開始實驗工作。實驗開始之前的準備工作也是大考驗,包括實驗設備、材料和步驟的籌備,實驗設備要掌握其是否正常堪用?保養是否適當?進行實驗的動線是否順暢?使用設備的時機是否會和別人衝突?若要採購新設備,則要弄清楚學校採購程序和經費來源、設備規格和功能、進行訪價和比價等。實驗材料主要需掌握材料的種類、數量和來源,購買或有人提供之材料都要聯絡交貨取貨的時間和地點,進貨後還要安排存放地點和存放方法。準備工作中最重要的部份是徹底掌握各種實驗的步驟和方法,有規範的實驗方法就要確實依據規範進行,如果是自行開發的實驗方法,就要深入的思考其嚴謹性。若實驗錯誤而要重做,浪費人力物力還算小事,大家的挫折感和重做消耗的時間會比較傷腦筋。
開始動手做實驗的初期是磨合期通常不會很順利,要熟悉材料取用、設備操作、數據取得、流程動線、人員配合等事項,待初步實驗數據取得後,要立即分析結果,先看數據的變異性和再現性,若有疑慮就要立即檢討原因和尋求改善做法。在此階段,諸事不順,需自己逐一的去解決,可自我訓練溝通協調、整合人力物力,及組織專業知識的能力,過程累但會有所成長。待實驗没有大問題步入常軌後,即依規劃進度按表操課,過程中最好養成用文字、照片和影像紀錄的習慣,當取得數據後立即製表繪圖進行分析,研判結果趨勢是否符合規劃假設,若有異常現象,就要立即檢討原因並改善,千萬忌諱等全部實驗完成後再一次分析檢討實驗結果,將會喪失第一時間改善的時機,可能導致日後重做的挫折。
在實驗空檔就可開始整理和撰寫論文的文獻回顧和研究方法等章節,若有問題就適時的找指導教授討論或報告進度。到實驗後期就要掌握畢業時程,必要時可用反算法,如先預定口試時間後,反算自己寫論文所需天數,就可訂出取得實驗結果的最後時間。
實驗進行到中後期,就可以開始寫論文的研究結果與討論章節。學寫論文最初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先參考學長們的論文,也就是在文獻回顧時,仔細的揣模別人分析、推演、討論實驗結果的思考方法。動手寫論文時,可依前期的實驗規劃,並配合流程圖,初步安排組織研究結果與討論的架構。通常各節的簡單習慣寫法,可先概述本節內容,用圖或表呈現實驗結果,討論實驗結果的現象、原因、機理、用途、問題等,如有結論則說明結論。撰寫時要留意文意推衍前後的邏輯關係。
如何安排討論和分析試驗結果,没有一定的模式,通常利用繪圖的方法比較容易顯現不同因子中各水準對量測項目的影響趨勢。開始時可能要利用試誤的過程,把實驗結果用不同的組合方式繪圖,一般將圖的緃座標作為量測的實驗結果,橫座標為第一個影響因子,用多條線的圖示再結合第二個影響因子,觀察兩個不同因子下不同水準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若要觀察第三個因子的影響,可在第三因子的不同水準下,分別畫出第一和第二因子的影響圖;若要同時觀察第四因子的影響時,則可在第四因子之各水準下,繪製第三因子的組合圖,因此一張紙最多可同時呈現四個因子的影響圖。若有第五、第六因子時,雖不常遇到但也可依此概念用貼紙的方式在牆面上全盤展現結果。
在一張紙上同時畫出四個因子對量測結果的影響圖,可幫助瞭解和掌握各因子對試驗結果的影響,但通常也不易一眼就看出全盤的影響情形;可將各種圖畫出來後貼在牆上,自己長時間坐在圖前觀察、分析實驗結果的各種變化情形。分析時畫圖的方式和組織排列不是一成不變,可變換不同的做法,選擇最適合寫論文的架構,組織圖的排列順序和方法。依經驗,畫圖時作為量測結果的緃座標尺度最大值宜相同,以方便比較量測結果在不同圖間的變化情形。選擇影響因子時,則宜選擇有顯著影響的因子作為第一和第二因子,比較容易分析和發揮實驗結果。一般判斷因子對量測項目是否有顯著影響的方法,是看線的走勢,如果線有斜率、或線和線之間有區隔等現象,表示在該因子下各水準變化時,量測結果有明顯的變化;反之,如果線的走勢較平,或線和線聚在一起,則表示變化該因子下各水準對量測結果的影響不明顯。分析時,若量測結果對兩個因子畫圖時,線和線的走向相同且接近平行,表示兩個因子對量測結果有一致的影響,可對兩個因子的影響下之水準變化作簡單趨勢性的結論;若畫圖時,線和線的走向不一致,甚至有交叉的情形時,表示兩因子間有統計學所稱的交互作用,下結論時要針對不同因子不同水準的條件,分別做結論,不宜直接做一致趨勢性的結論。
實驗結果分析討論完成後,可視研究的特性,繼續運用和分析實驗結果,如進行回歸分析,建立兩因子或多因子間的關係。試驗是耗用大量人力和物力的工作,為了讓辛苦的結果不白費,除在實驗過程中要養成習慣,每一小動作都要盡己所能避免產生誤差,以免造成結果分析時的困擾,另外所有得到的實驗結果都要盡己所能充分發揮,榨乾試驗價值,常常在分析的努力過程中,會有不預期的新發現。在撰寫結果討論時,對結論和建議的內容應已有概念,依所討論內容簡潔有力的寫出結論即可,但應避免將結果討論中未說明的事項作為結論。建議章節相對較有彈性,理想上是寫出自己在研究過程中值得後續研究的新發現;也可寫自己的研究缺失,值得供後續研究參考改進;也有因為建議事項將來不是自己做,所以就盡情的發揮建議學弟做了,如圖2。
一般寫論文是在最後才寫第一章和摘要,依所做的研究內容撰寫研究緣起和研究目的,就像先射箭後畫靶,依所做的內容和結論寫研究目的和範圍,以避免第一章寫的研究目的後面没討論没結論,形成未完成的研究。至此一本碩士論文已大致完成,最後交給指導教授之前,宜檢查到没有顯而易見的錯誤,如在文獻回顧和全文中適當的註記參考文獻,若未適當註記參考文獻,以嚴謹的學術要求而言,可視為抄襲,不可不慎。其他宜注意參考文獻的排列順序和格式,英文標點符號之後和括號之前應有一空格,且標點不應是每行的第一個字母等。檢查錯字是最應該做好的事,但常常難免有疏漏。總之,盡力仔細檢查論文的初稿後再交給指導教授,除顯現自己的責任感外,在檢查過程中自己也可能會有新想法,應避免把指導教授當成自己改錯字的研究助理。
|
圖2 做研究和寫論文流程圖 |
中場(四) -- 申請科技部研究計畫
教學生涯中,每年都有研究生,為尋求研究資源,年年都需要申請科技部(國科會)計畫,或其他公、民營單位的研究計畫案。尋求資源時,科技部以外的計畫案相對單純,若是公務單位的計畫案,主辦單位會先上網提出研究需求,再透過評選機制,選出適當的執行單位。若是民營單位的計畫案彈性較大,多半可透過前期的溝通,互相瞭解需求和執行能力,談妥後即可簽約研究。
申請科技部的研究計畫案有一定的遊戲規則,經多年的演進和改善,目前審查運作時,任何委員個人無法不合理影響別人的計畫案,審查委員的審案保密性夠,有相對的客觀性,通過或不通每一個計畫案的過程,都是依據多位審查委員的意見和排序決定。依經驗,申請人個人近年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計畫書的撰寫內容,是影響申請計畫是否通過的主要因素。撰寫研究計畫書因人而異,可充分發揮主持人的創意,但是計畫書是給審查委員看的,審查委員認同給高分,才有比較大的機會獲得計畫支援,所以最好能先想如果自己當審查委員時將注意那些重點,再揣摩將來審查委員可能重視那些項目,撰寫計畫書時就想辦法讓審查委員認同自己的計畫書內容。
以下寫科技部計畫書的經驗僅供參考,當然不能保證計畫案會通過,但是一定不會被加分的事最好能避免。計畫書中個人近年研究成果宜顯示:主持人認真做研究且年年不斷,有多個研究領域或對特定領域有深入研究,成果可發表並受期刊肯定,對現提計畫具備充分的執行能力,可如期完成計畫並獲得研究成果。
計畫書的主體部份首重擬定適當的研究題目,宜用少量字數清楚易懂地點出研究主題和範圍,避免嘩眾取寵和過大範圍的主題。選擇研究主題因人而異,如何審查也人人標準不同,故無法具體說明宜做那些主題的研究。自己的經驗無法說明應如何寫計畫書,但可建議寫計畫時宜避免的事項:如避免選擇冷飯重炒的研究主題,若覺主題不夠新或是延續性的研究,没關係,清楚說明研究內容的賣點和亮點也會是很好的研究;避免選擇改變一些材料參數,然後試驗項目一一做一遍的主題,只是換研究材料和實驗參數的研究還是一道冷飯;避免選擇採用很貴的高階材料去改善如廢棄物等低階材料的性質,其成品即使有部份改善但仍是低階產品的研究;避免選擇僅觀察現象或僅供參考的實驗,而實務應用意義不大的研究;避免選擇和研究主題關係不大的實驗方法,易讓審查委員誤會没有掌握到研究重點;避免預期研究成果和研究內容落差太大,易有誇大不實之感;避免因擬申請專利,而太過隠晦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若審查委員看不懂或看了不舒服,可能不易認同計畫。
摘要是整份計畫書最重要的部份,必須要好好寫,宜清楚簡潔的寫出此計畫的意義和亮點,包括目前什麼事物不足,本計畫擬解決什麼問題,用什麼方法,期待什麼成果,最好是讓審查委員看完摘要即能掌握計畫的輪廓,並認同研究內容。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預期研究成果等,撰寫時盡力而為,擴充說明摘要中所述內容的重點、賣點和亮點。背景說明中最好有自己先前的研究成果、初期試驗結果、或充分的文獻回顧及參考文獻。研究方法中除說明試驗方法和數量外,最好能配合精心設計的流程圖,以方便審查委員快速瞭解研究內容,以爭取認同。若是多年期研究計畫則宜分年撰寫研究工作和預期成果,一般兩年期計畫比較好寫,三年期計畫中的第三年研究工作因不易預測,留意不要寫得太虛或有湊數的感覺。
避免明顯灌水研究經費,出席國際會議最好明列會議主題、地點,及預期發表論文,再列依規定的經費,即使撰寫計畫書時,國際會議的資訊尚不清楚,至少也要寫自己的打算,如會議名稱、地點和擬發表論文方向等,審查委員和行政人員才易核給經費。研究設備費不宜列一般實驗室都會有的基礎設備,或個人應具有的設備,如電腦等3C產品等;對研究所需較高經費之設備,宜說明設備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及其規格、訪價、比價情形等;若是自行設計設備,則附初步設計圖;說明若無法獲得設備補助時會有何不利影響;設備經費較大時,若學校或院、系可提供配合經費,且配合款比例愈高,則獲得補助的機會愈大;若是經費夠大,則宜說明此設備可如何供多人使用,及日後管理方法等。計畫人事費用依慣例編列即可,若有特別需求,如工作量大的實驗工作,則宜說明必要性,如圖3。由於一位專任研究助理的費用,可補2~3位碩士班兼任研究助理,所以一般科技部的專題研究計畫核淮專任助理的機會不大,若不是真正重要且特殊的研究計畫,可不必列專任助理,以免讓人另眼相看。
消耗性器材費用宜盡量如實細項編列,較不易被刪,避免以一式、一批編列費用。若研究內容有外出調查、採樣、野外或特殊試驗等項目時,除交通出差費外,有時可編列研究人員的意外保險費,亦可適度編列論文發表費、參加國內研討會等費用。若需使用科技部貴儀中心的精密儀器,則需編列儀器使用費,由於科技部對該設備有提供補助經費,一般都會合理補助此試驗費,但是若屬主持人自行委託其他單位進行的委託試驗費,則需另外在如消耗性器材項下編列,並說明項目、數量、和必要性等以爭取審查委員同意。
|
圖3 申請科技部研究計畫經驗流程圖 |
謝幕
教學研究過程中,充分體會從事學術研究的酸甜苦辣,然而一直持續的走到退休,表示喜樂還是多於煩惱;碩、博士班研究生陸續畢業,表示研究處於不同階段的進展。筆者是從事有關水泥材料的研究,由於材料成分複雜和條件會改變,不易利用數理知識作為研究工具,需利用實驗的手段進行研究工作,透過細心規劃、嚴謹操作、認真工作和耐心量測,就可直接觀察材料的行為,再經過適當的分析就可得到結論,做多少就有多少成果,只要認真、謙虛,每一個人都可以投入研究並獲致成果。謙虛的意思是認知自己有所不足,而願主動努力學習,同時也是培養辦事能力的機會,正所謂「勤學補拙」。
進行實驗的研究看似簡單,但若未適當操作,即使是無心小錯都可能造成全軍覆没,所以必須全程嚴謹地對待每一細節,每一動作都要以避免誤差為依歸。規劃和執行試驗時最好能養成預估可能問題的習慣,進行每一動作前先預判可能的後果,進而出手就會謹慎,試驗的品質會比較好,分析比較容易,試驗時人員的安全性也比較有保障;不計後果瀟灑出手的結果,經常就只是累到自己和讓指導教授生氣。
實驗工作是辛苦的,安排適當的工作環境和動線可增加工作效率,若工作量大,如拌製水泥砂漿或混凝土試體,可用生產線的概念讓操作順手,少走一步路,少舉一次手,都是改善工作效率的做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抓住機運耍點小聰明,嘗試研發可改善工作效率但不影響實驗品質的工具。早期製作5公分立方水泥砂漿試體,是用鐵模每組做3個試體;用鐵模製作砂漿棒試體,一組做兩根。同學要耗費很多時間在拆模、清模和組模,效率不佳,所以起心動念想一次多做幾個試體改善效率,經過一陣努力後,發展出PVC材質,一次可做36個5公分立方砂漿試體,和一次可做10根砂漿棒試體的模具,如下圖所示。
然而PVC模具好用但是也有缺點,如試體隔板若操作不慎易斷,宜先準備更換的備品。和使用鐵模相同,試體製作完成後,易從底板接縫處漏水而影響試體的水膠比,所以在灌製試體前要用矽膠封住接縫。前述僅係舉數例供參考,主要是想說明研究邏輯上海闊天空,在動手際實驗前,若有較佳的思考與行動,對改善研究成果和培養學習經驗都會有正面的幫助。
歹戲拖棚,久佔戲臺除了角色容易疲乏外,也會直接影響整個社會的滾動傳承,同一份工作做了三十年,雖然體力還濟,心力尚可,總也想到人生的接續,回顧多年的教學生涯,絕大部分的學生也都進入職場,努力為自己在人生的曲線中畫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衷心祝福。課暇來研究室小談的畢業生,娓娓道來職場的趣談與成就,總掩不住幾分的欣喜,常常接到紅色帖子,更會回憶起該學生在研究過程的過往,想交棒的想法終於形成。因為有緣相遇貴人和所有發生在周遭的事,也就串成了職涯的曲調。行文至此,感覺有點流水帳的鋪排,無論如何一萬多天的日子,本來就不容易濃縮成幾頁的文字。
後語
從小讀書就不算是好學生,上大學後稍有起色,赴美讀書曾經歷掃地、擦廁所、倒垃圾和端盤子等工作;到通過博士論文口試,同時獲得中大土木系聘任,還是單身準備回國時,心中是感概萬千,印象最深刻的感觸是:想要有收獲前,一定要有付出代價的準備。加上人在壓力下比較會發揮潛力的概念,研究生多是在有壓力的情形下畢業,所以過程中同學對筆者的好話不多,互動多屬於敬而遠之的關係。為了學生將來更有競爭力和堅持自己的教學理念,諸多不快意的言表,筆者坦然承受,因為過早的解釋或表白不如讓學生自行從研究和就業中體會。畢業後師生關係明顯改變,互動熱絡且溫暖,每年會由一位選出來的召集人,帶著在學的學弟妹辦一次兩天一夜的聚會。因筆者單名「釗」,含意甚深,美其名為「金刀門」聚會,同學携家帶眷參與,每次都會有半數左右的畢業生參加,年年聚會至今已約20載。成員隨著時序由單身參加、携伴參加、近年已有很多第二代的小朋友一起來了,聚會中包含學長姐在社會上工作經驗分享,並與在學同學交流,活動第一天夜晚更是酒酣耳熱話當年,看到一個個學子成長、茁壯,時間竟也到了職場該謝幕的時候。數十年來金刀門聚會成為筆者教學生涯甚為期待的活動與安慰。
時代在進步,由於科技的進步神速,回顧之前和現在的學生,現實上現在的學生幸福許多:早期同學是到圖書館影印參考文獻,現在是在自己房間上網谷歌找資料的對比;希望更多的惜福、更多的感恩再造福,對現在求學中的學子,引發更大的求知動力。前述不見得適用於現在的教學環境,若有可用之處參考,本文之願足矣。
李釗老師 小檔案
學歷:
中原大學土木系 學士 1977
美國密蘇里大學羅拉分校土木系 碩士 1982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土木系 博士 1986
經歷:
中原大學土木系 助教 1979 ~ 1980
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 副教授、教授 1986 ~ 2016
論文奬:
中國環境工程學刊學術論文奬(1997)
李釗、于惇德、曾迪華,「水泥固化體長期抗硫酸鹽侵蝕之研究」,中國環境工程學刊,第七卷,第二期,第97-104頁(1997)。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年度論文奬(2005)
劉志堅、李釗、王韡蒨,「台灣地區粒料活性之檢測方法研究」,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十七巻,第三期,第437-450
頁(2005)。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年度論文奬(2009)
李釗、劉志堅、王韡蒨、王年福,「台灣地區粒料在混凝土中鹼質與碳酸鹽反應活性之研究」,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二十一卷,第一期,第73-82頁(2009)。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年度論文奬(2013)
王韡蒨、劉志堅、李釗、許書王,「高溫燒結含矽質再生材料在水泥基質中的潛在鹼-矽反應膨脹行為研究」,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二十五卷,第一期,第9-20頁(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