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青春的延長賽──記2025年老OB隼隊的世壯運之路

B78  王聖利

2024年4月,在彩虹球場,一群熟悉又略顯老態的身影再度聚首──老OB隼隊正組隊參加慢壘賽事。這原本只是場單純的運動聚會,卻因為一則消息而掀起心中的波瀾:2025年世界壯年運動會(世壯運)將在雙北舉辦。

這對我們來說,也許是此生唯一能參加世壯運的機會。畢竟要出國參加世壯運,得有錢、有閒、有體力,人數要夠,熱血也不能少,這麼多條件缺一不可。如今在家門口辦,比賽機會近在咫尺,我們心想:「再拼一次吧!」

於是,我開始向一些仍活躍在球場的學長學弟詢問是否願意組隊報名參加「55+硬式棒球休閒組」。沒想到大家反應超熱烈,像是塵封已久的棒球魂瞬間被點燃。我們召集起一支隊伍,年齡從55到68歲,橫跨13個年頭,共21人(含教練),平均年齡約58、59歲,以臺大校友為主幹就有13人,土木系更是佔了其中的9人,印證土木人果真熱愛棒球。

參賽成員中,土木系校友有:B71/ R75(結構)詹穎雯、B72/ R76(應力)彭康瑜、B75/ R79(交通)高均約、B76/R80(水利)江宜玲、B77/ R81(交通)郭志方、R81(結構)廖國偉、B78/R82(結構)王聖利、B79/R83(交通)李岱原、R81/D85(交通)許哲瑋等9人(上下差八屆)。臺大校友有:B75機械系劉清源、孫永健、B75化學系陳啟昌、B76哲學系魏智賢等4人。

隊伍確定後,訓練馬上展開。考量到年齡與安全,我們的操兵守則很簡單:「以不受傷為原則!」練習以腿力優先,守備動作以側身接球為主,能接就接,能撈就撈,撈不到就放過。若是正面的強襲球,記住一件事──頭一定要閃!

雖是休閒組,但我們可一點也不馬虎。自今年過完年後,2025年2月9日起,每週日下午固定在臺大棒球場打擊屋進行打擊、跑壘與守備訓練2小時以上。無論烈日當頭還是下雨,只要能練,我們絕不缺席。到了5月初,我們甚至安排與兩支45+硬式棒球隊進行友誼賽,結果不僅打得有來有往,對手還驚呼我們實力完全不輸45+組。雖然年長他們10歲,但我們有決心、有毅力,才能組成最強、最棒的團隊!

不過,這屆55+組的報名情況出人意料。競賽組僅有來自美國波士頓的Wolfpack一隊(成員多有國際賽或職業經歷),最終由大會安排與休閒組一起打循環賽,戰績則不計入名次。此外,國內參賽的還有JZ與Young Men隊,後者傳聞中還有董事長樂團的吉董參賽!最令人振奮的是,裁判與工作人員一致認為:「55+組的比賽比45+組更精彩、更有拼勁!」。

預賽階段場場激戰,每場都是到最後一局才將比數拉開,最高潮莫過於在臺北大巨蛋進行的冠軍戰。第一局因為大家首次在這種大型賽事出賽,因緊張失常而失誤被對手率先攻下3分,一路落後直至四局下才追平。五局上再度失分,五局下頑強扳平,直到六局下終於逆轉,最終贏球,奪得世壯運硬式棒球55+組冠軍!

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B72土木系彭康瑜學長。除了自主鍛鍊外,每週例行練習他從未缺席。但在今年3月8日「臺大土木OB傳奇明星對抗賽」中,他為了一顆即將穿越的滾地安打,用超乎平常的速度與下腰動作攔下來,並把身體拉回來轉身將球傳向一壘,傳球後卻因重心不穩翻滾在地,導致右肩鎖骨骨裂,必須休養兩個月。令人敬佩的是,他在5月回歸球隊,雖然無法守備和打擊,仍擔任代跑與後勤支援,是我們名副其實的勇士。如果不是因為受傷,我相信學長在世壯運的比賽中,一定會有更精彩的表現。

這不是一場單純的比賽,而是一次青春的延長賽,一次友情、熱血與信念的凝聚。

我們用一場又一場的汗水與歡笑,證明:「只要心中還有夢,球場上我們永遠不嫌老。」

這段旅程還有個插曲──B76江宜玲學姊原本希望加入我們的隊伍參加比賽,但大會以「男子組不開放女性參賽」為由拒絕,所以「小江」學姊只能擔任我們的教練,儘管大會用意令人不解,但也因此促成大會增設女子棒球項目。


1140216每週日下午台大練球

1140427每週日下午台大練球


1140521對美國波士頓狼群隊競賽組



1140522對JZ




1140523對YoungMen

1140427每週日下午台大練球



1140528大巨蛋冠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