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三 李騏維
本學期營建管理的校外參訪在位於捷運南港站附近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隧道工程」,為了改善出入科技園區的交通,以及為了滿足園區內部的用電需求,此次工程預計建造一個涵蓋東西向4公里的區域,隧道總長716公尺,斷面高12.9公尺、寬18公尺。此工程的承包商為福清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監造單位為鴻宜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圖一、工程位置示意圖
(source: 台北市新工處招標新聞稿)
在踏入隧道之前,鴻宜工程的長官先帶我們到簡易簡報室介紹隧道的施工工法、支撐設計的相關實施方式與後續規劃。期間有同學詢問關於人力與物資管理的問題:要是施工期間真的遇到了無法避免的延宕,那麼應該怎麼合理的規劃手邊的資源,在花費成本最小的情況下以最高的效率解決問題呢?隨後長官接過麥克風,提到人力資源的調配、小至鋼筋大至水泥攪拌車的安排,並舉了工程期間實際遇到的一個問題以及當時的應對方式。
「其實營建管理是很高階的工程人才會接觸到的學問,也需要相當的規劃與資源調配方式才能做好。」前半部分的參訪之旅,以長官的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畫上尾聲。
接著我們離開簡報室,來到了實際工址的所在地。建設公司的同仁招呼大家戴上安全帽、換上雨鞋穿上反光背心,隨後就帶著我們走入了竣工中的隧道。隨著我們一步一步的深入,建設公司的先生依次介紹了隧道中的機房與電力系統、通風設施、緊急逃生通道、維修走道與排水系統等工程。

圖三、隧道工程外部照片

圖四、隧道內部的通風機房
一個完整的工程,需要很多相關專業的通力合作,包括測量、地質、地工與結構等。不同領域間彼此的聯繫與交互需透過多方的溝通協調,才可以在不彼此打架的前提下共同朝著目標前進。其中管理顧問公司協助統籌資源與監督進程,其中當然包含工期規劃與應對風險。而實務上的工程管理,因為實際的工程進度常需依據現場情況滾動修正,與課堂上教授教到的PERT方法預估工期的模型相比,往往是更加的複雜且充滿不確定性。理論與實務的差距,或許就能在工程參訪的一步一腳印中,找到屬於每個人自己心中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