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97 期 焦點人物

凡努力過的,必發生影響;凡發生過的,必留下痕跡。

張鍾雄

台大土木及地質香港校友會長

 

 

 

 

2013年3月,賴勇成老師向我邀稿,我說要考慮一下,因為當時要照顧卧病的父母,實在沒法靜下來寫稿。今年4月,廖文正老師再提醒我,再推辭實在不敬,只好勉強答應。我沒有豐功偉業,只是一個很平凡的校友,過了很平凡的大半生。

台大求學時期

1971年我進入台大,正是海內外風起雲湧的保釣運動尾聲,感受到台大人很愛國,大學是社會的良心。大二開始參加多姿多采的社團活動。在慈幼會當公關部長,鼓勵同學走出校園,服務社群,籌募物資供孤兒院使用。二年級時,與曾崑彬 (B61) 同當土木學會副會長 (副會長有二位,會長是林能白(B60)),還舉辦土木週。相片所示是我親手砌成的土木週標誌。

 

 

有一次,我與其他同學在椰林大道,近台大正門口設置服務站,為來校參加高考的同學提供諮詢服務。突然來了一部轎車在服務站前停下,開車門走出來的正是當時的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先生,他向服務站的同學握手問候,又詢問狀況,非常親民。大三時,我已經修畢大部份的學分,四年級那年,開始選修研究所的課程。我在台大的成績平平,但大學的生活,塑造了我的人生觀,影響著我的一生。

1975年我台大土木學系畢業,短期內在台灣沒有找到合適工作,旋即決定返僑居地香港。

返港工作二年

那時香港已經規劃及設計好要興建的地下鐵路 (Mass Transit Railway),尚待正式動工。同年九月,我應聘進入一間中學執教,任數學科 (Mathematics) 及自然學科 (General Science) 老師。未受過師範教育的我,只憑一股愛心、耐心及儍勁,用盡了各種方法去備課及授課,我矢志要讓天資聰穎及需要特別輔導的同學們同樣得到全面照顧,所以我一課兩講,兼顧不同程度的同學,讓所有同學都能在上課期間充分理解我所講授的。我不單授予知識,也向同學講解做人的道理,他們未來的道路和方向。當好老師實在不易,每次上課我都講到口乾。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我與同學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任教班級同學的品德及成績是全級最好的。這樣的辛勞,總算有了小小的回報。就在此時,我收到工程承建商的聘書,經過深思,我決定轉回本行。

辭職的消息傳出,很多同學在不同時間紛紛到校務處門口哭泣。教務主任問我在此情此景下,是否可考慮留任;校長也要求我留下,轉聘我做訓導主任。既然轉回本行的意志已決,我只好依依不捨推辭。這短短三個月的寶貴教學經歷,深深地影響了我後期參與的教育工作。

我自問沒甚麼比別人強,只懂得凡事盡心盡力而為。

在當時英國統治下的殖民地香港,台大土木學系的學位是不被承認的,是不等同於香港本土或英國大學畢業的學歷。校友畢業回港多從事營造商的工作,很少到工程顧問公司服務,更少到香港政府工作,因為後兩者都須要具備認可的學歷。隨後近二年的時間,我服務於一間日本建設株式會社,承建首期香港地下鐵路工程的期中一段,工程項目包括 cut and cover tunnel,drill and blast tunnel,vertical ventilation shaft,station等等。此段時間的施工經驗,對我往後在顧問工程公司及香港政府土力工程處的工作幫助莫大。

台大土木工程學系的學位於2007年透過Washington Accord 得到認可,這要感謝各方的努力。

日本侵華,殖民統治及欺凌我國同胞,我對他們沒有太多好感。離開教學崗位後,接著近二年在日本營造商的工作,我深深體會到中華民族有很多地方可以向他們學習。他們民族意識極強、團結、服從性高、注重工業安全、品質有保證。當時幾間大的日本承建商把他們在日本建造地下鐵路的技術及施工經驗引進香港。他們從日本進口所有建築材料、機械及車輛;主要的工程技術人員及管工也由日本輸入。他們的愛國心、民族意識值得我們借鏡。

在這二年間,我存了些錢預備深造,英國的大學及亞洲理工學院 (AIT) 都接納了我的申請。AIT卻提供了獎學金,於是我選擇了AIT。說也奇怪,我的獎學金居然是由日本政府提供。後期我還代表香港政府參加為期二週由JICA (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出資在日本的工程會議及各項工程參觀活動。我想,上帝大概是要我對日本寬容。

考獲專業資格

1979年初取得AIT工程碩士學位後,我即加入一間當時在香港的英國工程顧問公司服務 (是當時香港三大工程顧問公司之一)。1981年我很幸運同時考獲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及「香港工程師學會」正會員資格 (MICE 及MHKIE), 1983年加入了香港政府的土力工程處 (Geotechnical Control Office, 後改稱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fice) 服務至退休。1997年起,我是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及「香港工程師學會」專業考試的評審員。2011年底退休翌日即有大學向我招手,出任教席;但我希望退休後有多些自己的時間,只好婉拒。

參與教育工作

香港大多數好的中小學都是由教會團體主辦;政府辦的學校極少,也很受歡迎。各教會團體是香港的主要辦學機構。我也是在基督教的中小學完成學業。中學時,我已受洗加入教會。1990起正式參與教會的辦學及教育工作,那時我參與的教會只有一間頗有聲譽的活動教學幼稚園 (是城中名人、高官首選) 及一間小學。後期及在我擔任教會教育部長期間,先後向香港政府教育署申辦多三間幼稚園、二間小學及二間中學,也負責辦學經費的籌募工作 (註:開辦費需由辦學團體負責,往後的日常開支則由教育署資助),任創校校監 (School Supervisor) 及校董 (School Manager) 等義務工作近廿年。按香港政府規定,每間學校由一個校董會負責管理,校監擔任主席,向教育署負責;校董會另聘校長、主任、各科老師、職員及工友等負責學校的日常運作。校董會非常注重挑選最好的教學班子,大家必須有相同的辦學理念。香港老師的待遇很好,校董會不希望老師只把教職當作一份好職業,更要有愛心,有教無類。我們辦學不單是要培育學生成才,更要為同學們正心、修身,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觀,為社會儲備未來棟樑,幸好香港教育界也不乏有心人。我要求中文科以普通話授課,避免同學們寫的文章,連兩岸的同胞讀起來都有困難。我們聘請外國老師教授英文,又推動二文三語教育 (二文是中文及英文,三語是粵語、英語及國語),這對同學們以後升學或就業都有幫忙。這七間學校現今都已超過十五年的歷史,很受家長歡迎。

我們有一所全日制小學及一所全日制中學(香港早期都是半日制學校)坐落於新移民區,小部分家庭家貧如洗。校長家訪後告訴我,有幾個家庭真是家徒四壁,家裡沒有傢俱,晚上用薄木板當床睡在地上,同學沒有錢乘公車返校,中午沒錢吃午飯。這是因為新移民不願意領取政府福利金,要自力更生。我知道後,很快地籌了一筆款項,以最簡單及直接的方法去幫助這些同學,希望他們能安心求學,脫窮,未來都能如鷹展翅上騰,拓展豐盛人生。

在香港「土力工程處」服務及擔任「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師協會」主席六年

在土力工程處近三十年的服務,我在不同部門工作,包括設計、合約管理、審核政府及私人工程設計、培訓緊急服務值班人員 (暴風雨期間當值)、礦務及爆炸品管理等等。也不時要出席區議會及立法局的會議,解釋及報告政府工程進度及政策;大部份情況下,我都能夠取得支持。1983年入職初期,即受予重任,那時香港島東區走廊正在興建中,東區的東西交通,主要依靠近六公里長的英皇道這條幹線。每逢雨季,滑坡 (香港稱山泥傾瀉) 及封路頻繁,民間怨聲載道,我用Schedule of Rates 的合約,前後招了兩個標,一個人負責設計、合約管理;邊設計邊施工,前後四年,解決了繁忙英皇道的滑坡問題,迄今已三十餘年,安然無恙。那時候剛是香港整治斜坡的起步,我繪製了不少斜坡整治標準圖 (Standard Drawings),沿用至今。我是第一個採用日本技術在香港試驗在岩石坡上種草,四十年後的今日,還生長得很好,並與大自然環境混合了。在岩石坡上種草價格貴,何必強求,岩石本身就很自然。2000年我參與 Highway Slope Manual的編輯工作,是其中一位Working Group Member。我亦是Vetting Committee Member on Slope Appearance,凡是不採納綠化斜坡面方案的斜坡,都要向這個委員會取得批准,這是為了綠化香港環境。

政府的每項政策都對社會影響深遠,當政者制定政策前必須深思熟慮。

1989年在政府資助下完成 Diploma in Management Studies (政府不資助攻讀MBA)。於2007年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率團到重慶市訪問,團員來自政府不同部門,包括很多入職不久的政務官;就西部開發、重慶市社會經濟發展及工程建設作專題考察。我也接待過不少來自國內、台灣、馬來西亞、南韓、日本等等的官方訪問團。在我退休前出任了「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師協會」主席六年 (共三屆)。協會其實是雇員組織,相等於工會,代表雇員向雇主謀求合理的工作環境、福利等等。我同時亦是「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諮議會」的土力工程處專業代表。香港政府共有來自不同工程部門的十個註冊工程師協會,我們有不定期的協商,互相切磋支持,需要時亦會聯署向政府提出要求。

不論是談判,向雇主爭取利益,最好是要達到互助合作的雙贏局面。不要把對方推到懸崖或死角,對方必定反抗,也要給自己及對方留下台階,聚同化異。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今日的對手,可能是你明日的上司。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好。這說來簡單,卻是知易行難。我出任協會主席及諮議會土力工程處專業代表期間,與政府高層建立了良好的互信關係。很多事項上都能互相溝通,有時甚至互相支持。

土木工程師的訓練就是解決面對的工程問題,設計時加上安全係數,能在預計日期及金額內完成,已經很了不起;如果我們能跳出這框框,有長遠的視野,宏觀地瞭解社會,以至世界情勢,向前規劃多二步,我們都能成為好領袖,不會比政治家遜色。

參與HKIE 及 NGO 服務

「香港工程協會」乃「香港工程師學會」(HKIE) 前身,於1947年成立,目標為團結不同界別的工程師,並為會員謀求福利。隨著協會不斷發展,政府於1975年通過《香港工程師學會條例》(香港法例第1105章),正式賦予現時的「香港工程師學會」法定地位 (http://www.hkie.org.hk/chi/homepage.asp)。學會負責擬定專業工程師訓練及資歷審核的標準,對會員的操守亦有嚴格的要求。1982年是「香港工程師學會」重要的一年,香港政府確認學會的法定會籍為公務員 (專業工程師職級) 的入職資格,其後各工程機構亦紛紛相隨,確認學會的法定會籍為入職的主要條件。

2010年我參與「香港工程師學會」的理事選舉,競爭非常激烈。理事會是香港工程界精英匯聚之地,亦是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承蒙香港政府十大工程師協會及工程界朋友的愛護及支持,我僥倖以最高票當選。我參選當然是代表政府各部門專業工程師,也為台大土木學系及台大土木及地質香港校友會爭一席之地。因為我是「民選」產生,任期四年。這四年期間,我盡量深入認識整個組織,我在不同時期參加了策劃委員會、財務及投資事務委員會、月刊編輯事務委員會、管理事務委員會、人力資源事務委員會、公共關係事務委員會及解決爭議方式事務委員會等。「香港工程師學會」有各級會員三萬多人,全職員工近五十人,管理得非常完善。2014年中我卸任前,巧妙地安排了一位學弟成功競選理事,我希望以後理事會都有台大的成員,為校友出聲。目前我還是月刊編輯事務委員會副主席。

另外,我也是香港工程師註冊管理局 (Engineers Registration Board, http://www.erb.org.hk/aboutERB.htm) 的委員,近二年也參與了多次紀律委員會的聆訊工作。
汶川於2008年發生M 8.0級强烈地震後,我於2009至2010年期間利用自己的假期,自費多次參與災區學校的重建工作。又於2013年四川再發生地震後重返評估學校的損壞情況,幸好都沒有結構性的破壞,損壞非常輕微。證明五年前我們每三個星期,由不同界別的專業工程師輪流組隊前往災區監督學校的施工作業是非常有效的。

今年6月下旬,我會協助這個在大陸有超過千間學校的非政府組織到昆明考察學校。這些愛心小學及中學大部份都位於荒山野嶺,交通不便,條件差,每次考察都要租用越野車才能到達。學生來自遙遠的家鄉,在校寄宿。所以除與建教學樓外,還要建飯堂及師生宿舍。

 

2013年四川再發生地震後,於4月重返評估學校的損壞情況

 

三年前我也參與每週日一次在大學裡教導新來港大陸同學的適應課程,教他們講粵語及講解日常生活須知,帶他們逛街、旅遊、參觀名勝等等,也歡迎他們遇到生活上的困難時,隨時以電話、電郵聯絡,讓離鄉背井的學子在香港有小小的依靠及感受到溫暖。

我時常勸告年青一輩,要誠心待人;一個人如果有機會、有能力去幫助身邊的人,這已經是上天給你的祝福。永遠不要祈望回報,想也不要想。無論對方如何對待我們,我們對人,都要問心無愧;所以我到那個地方,晚上都睡得很甜 (一笑)。

參與「台大土木及地質香港校友會」服務

2001年「台大土木及地質香港校友會」在創會會長麥立明學長 (B56) 領導下籌組成立。麥學長早期在工程顧問公司主理岩土 (大地) 工程方面的工作,後期自立門戶。麥學長非常關心校友們的就業及專業資格的考取,也是一個很虔誠的基督徒。

在麥會長的吩咐下,我草擬組織章程,以簡單的內閣制來團結校友。校友會以促進會員間之互助、聯誼及學術、經驗之交流為宗旨。我們舉辦專業資格考取工作坊,協助校友透過學歷​認證 (IEET),考取「香港工程師學會」的專業資格,也與「香港工程師學會」合辦研討會。成立首屆,麥會長特別要我負責專業資格這方面的工作。由第二屆起我一直擔任副會長至2011年接任會長,並將於今年底卸任。

 

(左起: 林家馳,張鍾雄,麥立明,勞敏慈)

 

2008年4月13日麥會長因病去逝,我接任代會長至11月的會員大會。我認為以大部分校友服務於承建商的一個組織,若能由任職於承建商的校友出任會長,將更能團結校友。蒙陳文 (B63) 校友答允出任會長至2011年11月。

香港校友會非常感謝台大土木學系及台大土木系校友聯誼會的支持,於每年11月下旬香港校友會舉行週年會員大會時都組團蒞臨指導;另外也非常歡迎澳門、馬來西亞及汶萊校友的蒞臨支持。他們的參與,帶給我們歡樂、鼓勵及美好的回憶。附上二張週年會員大會的相片,供大家參考。

 

 
 

香港校友會認為,如果嘉賓每年遠道而來只為了參加會員大會,我們實在有點過意不去。於是我們策劃了參觀、拜訪活動,在年會前或後舉行,多瞭解當地的工程最新發展,何樂而不為?漸漸地,這樣的安排,成了慣例,每次亦盡興而歸。另外,土木學系及校友聯誼會都希望能够聯絡多一些海外系友,於是我們安排台灣及海外系友於2013年11月香港年會前拜訪澳門系友,又於2013 年7月聯合台灣及汶萊校友參加馬來西亞在吉隆坡舉行的「文華之夜」,同時到檳城探望系友。今年9月我們將到亞庇 (Kota Kinabalu) 及汶萊。希望校友們能飲水思源,多關心母系。

在這裡要特別感謝的是校友聯誼會台灣中部負責人曾崑彬學長及南部負責人郭倍宏學長。我們每次到訪,他們都在百忙中抽空熱情招待。當然還有很多學長給予參觀訪問上的方便,一起在此致謝。

 

2012年5月參觀台灣自來水公司

 

2012年5月參觀台灣自來水公司

 

2012年5月拜訪財團法人台大土木文教基金會郭董事長倍宏學長

 

2012年11 月參觀香港零碳天地

 

2013年4月攝於宜蘭渡小月國宴指定餐廳

 

2014年11月台大土木系校友聯誼會訪問香港政府的土力工程處

退休生活

目前我部分時間在一間工程顧問公司工作,還繼續在HKIE及香港工程師註冊管理局服務 (全義務性質)。去年底起擔任「香港顧問工程師協會」義務秘書 (相當於秘書長) 及理事工作,這協會是香港眾工程顧問公司與香港政府的對口,不時向政府爭取更合理的顧問工程合約聘用條件,反映業界意見。另外我還是繼續在一個服務了近三十多年的香港基督教聯會團體當義務工程顧問。希望在此年邁髮華時,還有小小的剩餘價值回饋社會。

凡努力過的,必發生影響;凡發生過的,必留下痕跡。

雖然我已經登陸 (年過60),但身邊每一個人都有強項,都是我可學習的好對象。

以上是我一點點的生涯記事及學思歷程與大家分享,希望不辱父母、台大及社會對我的栽培,不愧於後人。祝大家健康、快樂,家庭幸福。

 

 

 

 

 

推到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