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94 期 焦點人物

回首來時路 無盡感恩在心頭 (下)

歐善惠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名譽教授

 

 

 

 

學術研究  創造三贏

研究是教授本職之一,通常也是負擔最重的工作,即使擔任吃重的行政職務,也不能放棄研究工作,因為學術是不歸路,放棄研究之後,就很難回頭。

研究是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可以是一種改良,也可以是一種創新,改良的價值較低,創新的價值則較高。有經驗的教授,可開闢新的研究領域,引領新的研究方向。就像有經驗的地質師,可發現新的礦區,引領跟隨者前往挖礦。

個人一生在研究上都是跟隨者的角色,靠時間累積一些成果。1978年獲得博士學位改聘為副教授以後,就開始獨立做研究。當時的環境,有些研究計畫是主動找上門的,有些研究項目當初也沒有把握,但也大膽承接,靠的是信心與努力,<台灣南部海岸侵蝕之研究>就是其中一例。

台灣南部海岸呈現全面性侵蝕,台灣省水利局每年編列龐大經費,保護此段海岸,當時的農業發展委員會也成立專案研究計畫,研究南部海岸侵蝕對策。個人獲得長達5年的研究工作,並由水利局提供現場海灘斷面實測資料。研究成果具有實用價值,且已落實於國家建設中,例如<離岸堤海岸保護>之研究,除具學術價值外,已被工程界應用於台灣南部赤崁及林邊海岸之保護措施,此為台灣第一個離岸堤設置。又,<海灘斷面地形變化>之研究,成為當時先進模式之一,對於局部及短時間之海灘斷面變化,提供良好之分析及預測能力。

另外,也獲得花蓮海岸侵蝕對策研究計畫。花蓮港為減少港內共振現象,於民國76年延長東防坡堤,後又因擴建需要,擬再延長東防坡堤800公尺。此計畫經由近岸區波場及流場之數值模擬結果及現場實測地形變化比對,建議取消東防坡堤之再延長。此案獲得花蓮港務局採納,並規劃設置離岸堤保護措施,花蓮海岸也暫時維持穩定。

如此,由公民營機構提供研究經費給大學教授做研究,可解決委託單位所欲解決的問題,也可培養研究生,為國家造就人才,教授也得到研究成果,一筆經費達到三贏的效果,這是最好的組合。

向國科會提出的專題研究計畫,通常可以自己挑選主題,符合自己興趣。國科會的審查制度比較齊全,一般計畫都具有一定水準,所以教授比較重視國科會的計畫。個人有幸,獲得國科會長期之支持,每年均有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執行,未曾中斷,有時每年不止一個計畫同時進行。執行時間較久的計畫有波譜風浪模式之研究。

波譜風浪推算模式發展過程,歷經第一代模式、第二代模式及第三代波譜風浪模式的研究,有應用於大洋中,也有可應用於海岸地區。近期的研究成果,預測誤差愈來愈小,解析度也愈來愈細。個人研究團隊發展出來的WWM模式(Wind Wave Model)應用於颱風波浪之推算,獲得良好的成果,曾發表於一流期刊《Coastal Engineering》。

個人也很感謝國科會長期經費的補助,得以建置試驗設備,及提供研究生之獎助學金。主要設備為斷面試驗水槽之雷射量測設備,可研究規則波浪及不規則波浪通過潛堤後之變形,以及結構物周邊之紊流流況,試驗結果也可提供數值計算結果的驗證數據。

生根成大  開枝展葉

大學裡的院級單位扮演起承轉合的角色,下有學系擔任第一線教學研究工作,課程、師資編制與經費都在學系推動;上有校級單位,統籌全校的業務。如果院長不是很積極,院發揮效果可能有限。中國大陸學習蘇聯的學制,很長一段時間,大學沒有院級單位,1995年以後才逐漸恢復有學院設置。

院長可發揮整合的角色,不論是課程、設備、空間、經費、研究等都可發揮更大效果。成功大學把要分配給學系的經費,全數分配到學院,由學院統籌後,再分配到學系,讓院長可以帶動學院的發展。

當時的成功大學工學院涵蓋領域非常完整,包含傳統的機械、電機、化工、土木、建築等共16個學系及2個獨立研究所,是全國最大的工學院,學生人數約占全校四成。成大以工學院起家,成立於1931年,歷史悠久,師資陣容堅強,學術研究成果豐碩,校友遍布各行各業,對早期台灣經濟奇蹟貢獻甚大。

如何繼續推動院務發展,我曾經請教校內外師長前輩,獲得許多寶貴建議。在工學院6年期間,院務推動相當順暢,系際與院際的交流熱絡,產學合作成果續創佳績,奠定成大榮獲全國各大學產學合作第一名的基礎。成大工學院在87學年度爭取到的研究經費為新台幣14.65億元,平均每位教師獲得研究經費348萬元,創下當時空前紀錄。
為擴大學生學習領域,培養第二專長,因應鄰近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產業人力需求,當時曾在工學院推出次專長學程,包括微機電系統、半導體製程、複合材料、自動化、軟體製作、地理資訊系統等6項產業界最熱門的學程,不僅產業界給予高度肯定,並獲得學生熱烈迴響。當時曾蒙教育部發函全國各大專院校,以成大工學院之模式廣為推行。 

工學院院長期間,吳京校長被延攬入閣,擔任教育部部長,成大開始校長遴選作業,當時大學法的規定,公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分為學校及教育部兩個層級,學校層級遴選委員會推薦二至三位候選人,教育部層級遴選委員會再從中遴選一人擔任校長。

大學是研究學術、培育人才及服務社會的場所,大學師生一向受社會重視,領導大學的校長更是地位崇隆;特別是公立大學校長,因無董事會組織,且學校非法人機構,校長實際上兼負決策及執行的責任,所以校長被要求的標準也特別高。

個人曾被推薦參與兩次成大校長遴選,但結果並不順利,兩次均被學校遴選委員會推薦到教育部,但皆未獲教育部遴選委員會青睞。這當然是個人造詣不足,有待加強;自問凡事盡心盡力,了無遺憾,得失不縈於心,坦然接受。

2001年3月,新上任的成大高強校長邀請我出任副校長,經校務會議通過後上任,當時初期只有一位副校長,擔任所有校務的輔佐工作。

在副校長任內,積極輔佐校長推動校務發展,讓成大躋身發展國際一流大學的重點學校。此外,更連續舉辦六屆成大藝文季,邀請數十個國內外知名的藝文團體表演,形塑校園人文風尚,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南科推手  躬逢其盛

政府為了發展高科技產業,於1980年創設了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歷經多年的努力,卓然有成。新竹園區各產業總額屢創新高,奠定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基礎。但新竹園區後續發展的腹地有限,交通擁擠,為擴大推廣新竹科學園區發展成功的經驗,進一步建設台灣成為科技島,行政院經濟建設發展委員會於1993年提出「振興經濟方案」,其中增設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為其重要執行事項。

由於科學工業園區需要大量研發能量及人力資源,所以科學工業園區必須緊鄰高等學府。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之所以發展迅速,主要是鄰近有清華大學、交通大學及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單位,提供研發及人力資源。如要設置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成功大學捨我其誰,自當扮演重要角色。

1993年8月接任成大工學院院長職務後,思考如何協助學校及區域發展,除積極跨領域整合成大工學院的研發能量外,並於1994年3月,以成大工學院院長身分組團訪問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深入瞭解園區規劃及產業型態,得知科學園區正積極規劃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籌設事宜,設置地點尚未決定,也需要外界支援。

成大工學院領域完整,各類專長領域人才濟濟,訪問新竹園區回來後,由高雄縣政府及台南縣政府共同提供研究經費,邀集工學院都市計畫、電機資訊、土木交通等相關教授共同研商,提出《高雄台南地區雙子星科學工業園區推動計畫書》。

 

南科史前史:高雄台南地區雙子星科學工業園區推動計畫書


當初考慮的基礎是以整個南部都會區發展為著眼點,所以提出雙子星科學園區,高雄地區選擇高雄縣路竹鄉的台糖路竹及本洲農場,台南地區則選擇台南機場鄰近的仁德鄉台糖虎山農場。面積約1,066公頃,鄰近尚有土地可供擴充,兩個基地距離僅10公里。有台1號公路及縱貫鐵路可供聯絡,將來可建輕軌捷運,連接兩地。該計畫書遂成為台南科學工業園區後續規劃之藍本。

1994年6月提報具體構想,向當時經建會蕭萬長主委及國科會郭南宏主委簡報。緊接著於8月赴美國芝加哥召開台灣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研討會,爭取華人回國投資。隨後於11月在成大召開「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方向研討會」,邀請旅美高科技菁英人士,以及產官學研有關代表,研商南部科學園區規劃事宜。一系列的活動,獲得地方熱烈支持及政府的重視。

後來國科會政策趨於明朗,基於經費考量,高雄或台南僅能擇一地區,設置為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瞬時,台南縣政府及高雄縣政府成為競爭對象,均擬委託成大工學院辦理後續規劃事宜,但成大不便為兩單位單獨規劃,請委託顧問公司辦理。隨後國科會於1995年1月14日宣布南部科學園區設於台南縣新市鄉。高雄縣政府雖然倍感失望,但多年後,路竹基地仍獲國科會開發為高雄科學工業園區。

其後,復於1995年6月至11月接受國科會委託,辦理第一期南科園區「半導體及微電子精密機械兩專業區之產業研發及投資促進」規劃;同年8月下旬,銜國科會之命,組團赴美實地參訪,辦理投資說明會,足跡遍及加州矽谷、紐約、華盛頓、奧斯汀及芝加哥等大城,各方反應熱烈,獲致豐碩成果,為南部科學園區之迅速發展,奠下堅厚基礎。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成立過程,躬逢其盛,順利催生,終底於成,成大基於研究發展,貢獻心力,終能獲得龐大回饋資源,這可謂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發展的史前史。

轉換跑道  革新校務

於2006年成大副校長任內,大仁科技大學董事會數度懇託前往接任校長,又請福智文教基金會董事等人士敦洽;因福智基金會成立時,受日常法師(吳京前部長成大同窗)之邀擔任創會董事,該會在各校及企業推動觀功念恩淨化人心,里仁有機農業,深受肯定。諸多因緣,益以家人支持,思考若轉換私校跑道,將可拓展學養,培育偏鄉子弟,遂而應許。

從成大轉換跑道到大仁科技大學,是從國立轉到私立,從高教體系轉到技職體系,從城市轉到鄉下;在各項資源及學生素質均有明顯落差的教學環境裡,如何推動校務,考驗著校長的智慧。  

大仁科大位於台灣偏遠的國境之南屏東,以藥學起家,成立於1966年,於1999年改制為技術學院,2005年改名為科技大學。藥學及休閒領域已經有紮實的根基,有數篇論文出現國際最頂尖的期刊《Nature》雜誌。擁有南臺灣觀光產業重鎮的優勢,再加上農委會的農業生物技術園區緊鄰學校,可以發展以實務為主的教學型大學。

但私立大學資源相當缺乏,財務來源大部分仰賴學雜費收入及政府補助。加以受到少子化影響,生源大幅減少,教育大海嘯已衝擊台灣高等教育,排名較後段的學校,如位處偏遠又無特色,衝擊更為嚴重,多數學校搖搖欲墜,已無可能挽回。

大仁科大受整體環境影響,學生人數也隨著下滑。早期舉債投資,增加學校財務負擔,整體財務狀況捉襟見肘,常需短期借貸,應付短期資金需求,而且次數越見頻繁;學校雖已改制為大學,甚多典章制度未能配合調整,學校停留在專科學校格局;教師水準參差不齊,少數極為優異,但平均水準低落,對外爭取資源能力不足;畢業校友人數眾多,但校友向心力尚須凝聚;校務行政電腦化不足,公文仍以紙本處理;諸多缺失,亟待改善。

接任之初,秉持過去從事校務工作多年的行政經驗,經聽取各單位簡報實地了解,迅即提出校務革新計畫,包括可立即規劃辦理者25項,應積極規劃辦理者7項,及時程稍遠應檢討辦理者8項,合計擬定推動40項校務革新計畫。每個計畫都有負責推動及追蹤的單位,學校立即有動起來的效果。

為建立永續經營的基礎,學校有必要調整體質再出發。調整項目包括財務狀況、典章制度、招生策略、技職特色、教師評鑑、行政電腦化、國際化、通識教育、校友服務等各項校務工作。每年利用寒暑假時間,辦理全校行政主管共識營,並利用每學期上課前後時間,辦理全校教師及職員成長營,凝聚共識,發揮潛力。

優質良好的大學裡,各種多元的意見都可以接受,大學校長本來就是來服務所有的教職員工生,就像一個樂團的指揮,可以使樂團合奏出美麗樂章,也可使每種樂器有其揮灑的舞台。

個人也自許為大巴士的司機,知道目標方向,平穩地開車;車上的乘客也要有共識,才能前往共同的目的地。而且,在不同的路段,要有不同的速度,才能平安到達。

教師平均水準雖不足,但每位教師自己一點點的小進步,可累積成學校的大進步。教師配合學校的步調,可達到改進的效果。就像整體鴨群往前走,學校不會故意打亂鴨群,每隻鴨跟著群體走動,不會覺得吃力,就可達到目的地。如個別鴨隻不配合,只有被淘汰。

受聘校長六年(兩任),帶動學校走向更多元化發展,建構完備的典章制度,進而精進組織改造工作,提升學校整體格局。學校財務狀況也大幅改善,償還巨額長期貸款,舉債指數從最高時的22.32降為0;健全的財務狀況,調整後體質,足以應付未來更嚴苛的挑戰。

學校榮獲教育部技專院校校園環境與安全管理績效評鑑特優,全國第一名。教師取得證照數較5年前成長2.5倍,學生取得證照數較5年前成長3倍,是教學績效的展現。

技職體系強調產學合作,國家級的「屏東生物技術園區」鄰近學校,該園區為亞洲第一個國家級農業技術園區,學校就近提供「農業生物科技」及「產業技術服務」爭取合作,成為綠色矽谷。2008-2012年任內推動創立中華民國農科園區產學協會,並任首屆及第二屆理事長,促進相關產業繁榮發展。

私立學校雖然資源不足,發展不易,但行政效率極高,遠非國立大學可比。例如,921地震後,教育部要求全國各學校,立即辦理校舍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工作,並限定一年內完成。有些國立大學3年才完成工作,大仁科大只利用一年寒暑假時間,就完成5棟大樓的耐震補強,並拆除一棟位於校門口的舊建築物,將原址闢為綠地,校門意象大為改觀,展現極高的效率。

個人慶幸有這段私立大學的辦學經驗,嘉惠偏鄉子弟。

社會服務  奉獻心力

除研究教學行政工作外,社會服務也是大學教授回饋社會的重要工作。30餘年來,曾任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員,推動國家公共工程順利興建。參與經濟部四十餘項國家重要水資源、發電、港灣等經建計畫之審查工作,落實經濟建設。任法務部調查局公共工程諮詢委員會委員,提供專業諮詢及工程弊端意見。任教育部各項大學及技專院校評鑑委員百餘次,廣提建言。參與推動國內大學工程教育認證,與國際接軌,提升教學品質。多次任甲等特考口試委員、高普考及升等考試之典試委員、襄試委員,為國舉才。

積極參與相關學會,投入服務,曾任國際工程教育網路協會國際理事會理事;2008年創立中華民國農科園區產學協會,為打造台灣綠色矽谷努力,2008-2012年任首屆及第2屆理事長;2004-2006年膺任中華民國力學學會理事長,推動力學教育紮根及兩岸學術交流。

曾任中國工程師學會等多個專門學會重要職務,1997年以來,每屆均膺選中工會理事,2001年起續獲7屆理事長延聘為獎勵委員會主任委員,評選工程獎章、傑出事業機構、傑出工程教授、傑出工程師、優秀青年工程師及優秀工程學生得獎人。歷年得獎人均獲社會高度肯定,並蒙 總統召見嘉勉。2005-2007年兼任高雄市分會理事長,2008-2010年任常務理事。2013年起鑑於社會擁核及反核立場對立,為提供專業學術意見,促進社會理性與和諧,學會特成立「電力及核能安全專案小組」,曾兼任該小組召集人,積極研提正確、客觀、合理的專業意見,以化解擁核與反核民眾之對立,促進社會理性與和諧。

  曾擔任1994-1995年台南國際同濟會會長,並為府城集思早餐會之會員。府城集思早餐會是一個以「勤儉博學」為宗旨,結交益友的社團。會友來自各行各業,各人精通的領域不同,但都有理想與抱負。藉由每個月早餐聚會一次,輪流指定專人報告,歷年來,前輩們的行事風範,無私無我的付出,傳授專業知識,成功經驗,分享人生體驗與友誼,對時事的剖析,問題研討的真知灼見,令我敬佩,對個人的指導與提攜,更是感念在心。

健康、家庭與事業

以上談的都是個人的事業發展,人生除了事業之外,還有家庭與健康兩部分;可以說健康、家庭與事業是人生交響樂的三部曲,三者是共存的,是相輔相成的,是相互影響的。有些人因太重視事業而忽略健康,有些人因太重視事業而影響家庭,都會造成人生的遺憾。人生到了老年以後,一般也是以這三項的平均成績來評量,任何一項得分過低,都不是幸福的人生。

健康是人生的基礎,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個人有幸,健康未曾出現大問題,例行身體檢查,雖有紅字,但都在可控制範圍內,個人也儘量注意身體出現的警訊,儘量延緩老化的速度。

    家庭是生命成長的地方,也是人生的主要場所。個人有幸,得上天眷愛,有個美滿家庭。修讀博士期間,因至中油總公司使用電腦,結識服務該公司的內人林瓊瑛女士。後因家父過世,弟妹尚年幼,須承擔長子責任,婚後內人請調高雄煉油廠,住在梓官鄉下,到孩子就讀幼稚園,才搬進煉油廠宿舍居住;等么女上了大學,才舉家搬到台南。如今三個女兒皆研究所畢業,並已成婚,皆有美滿歸宿,分居紐約、台北、台南。內人與我均已自職場退下,我也成了七個孫子女的外公,常相往來,歡享女婿女兒的孝心。

 

2006年么女在美國紐約結婚,回台舉辦感恩餐會,全家留影。
( 前排:右一 長女,右二 歐善惠,左二 內人林瓊瑛,左一 次女,
後排:右一 長女婿,右二 么女,左二 么女婿,左一 次女婿;另兩名當時外孫女 )

 

 
歐善惠教授夫婦出外踏青健走

結語

回首來時路,考上成功大學,沒想到就此結下一輩子不解之緣,在成大完成學位,從講師做到副校長,之後應聘至大仁科技大學擔任六年校長,再回成大擔任名譽教授,現今若沒外務,仍天天至成大研究室報到。此生感謝南一中為我奠基,成大及大仁給我成長發揮的空間。

蓋己立而後可以立人,己正而後可以正人。凡任每項職務,皆以感恩、學習的心情,全力以赴,勤於溝通請益,公平公正處事,集結多方智慧與力量,達成任務並加創新。

此生,要感謝學校的教育,師長的教誨提攜,同儕的砥礪相挺,好友的陪伴協助及家人的鼓勵包容,才能一圓鄉下孩子的夢,築夢踏實。

 

 

 

 

 

歐善惠教授 小檔案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士(1968)、工學碩士(1971)
國家工學博士(1978)

現職

國立成功大學 名譽教授(2006-)
國際工程教育學會(iNEER)理事(2006-)
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常務理事 (2003-)
中國工程師學會 理事(1997-)、獎勵委員會 主任委員(2001-)、常務理事 (2008-2010)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理事(2002-)、評獎委員會 主任委員(2014-)
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 董事(2003-)、常務董事 (2009-) 
中華民國海洋及水下技術協會 理事、常務理事、獎章委員會主任委員(1991-)

經歷

大仁科技大學 校長(2006-2012)
國立成功大學 副校長、工學院院長、所長、系主任、教授、副教授、講師 (1975-2006)
中華民國農科園區產學協會 理事長 (2008-2012)
中華民國南部科學園區產學協會 理事長 (2006-2008)
中國工程師學會高雄市分會 理事長 (2005-2007)
中華民國力學學會 理事長 (2004-2006)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委員(2005-2009)
經濟部水資源審議委員會 委員(1994-2009)
財團法人中技社 董事 (2006-2009)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董事 (1993-2000)
東南亞大學校長論壇國際秘書處 秘書長 (2005-2006)
國立成功大學微奈米科技研究中心 主任 (2002-2003)
國立成功大學慶齡工業技術研究發展中心 主任 (1993-1999)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會士 (2003-)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海洋工程委員會 主任委員 (1994-1996)
美國夏威夷大學、德瓦拉大學 訪問學者 (1978-1979)

 

 

 

 

推到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