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90 期 焦點人物

參加中國工程師學會與我共成長

林志棟

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一) 讀「詹天佑先生年譜」結緣中國工程師學會

中國工程師學會創會ㄧ百多年。我個人結緣於學會係於弱冠之年,迄今正好四十四年。民國60年春天,負責主編成功大學土木及水利三系所畢業特刊「橋」。

規劃土木水利工程師傳記文學專欄,共邀稿四篇勵志文章: 「詹天佑先生年譜-凌鴻勛著」; 「值得回憶的事-宋希尚著」「十六年築路生涯-凌鴻勛著」; 「回憶與感想-徐世大著」。其中以中國工程師學會民國50年出版「詹天佑先生年譜」讀後感。一書內容最能激發莘莘學子見賢思齊,發揮雄心壯志開拓前瞻視野,終身勵志以工程師為職業。

 

 

(二) 大學四年同窗,鵬程萬里四十年後專業領航工程界

大四下學期在畢業特刊「橋」開工後。工作團隊善盡學以致用,發揮創意思維。參與「橋」可行性、規劃、設計、施工及維護各階段生命週期作業。一群準工程師們,賦予「橋」無形生命。竣工四十年後,午夜夢迴大學四年工程教育點點滴滴令人懷念不已。

當年求學同窗如今皆功成名就活躍於工程界:如世曦顧問李建中董事長、環興顧問周南山總經理、行政院毛治國院長、環保署阮國棟技監、捷運局鄭國雄總工程司、泰興顧問張鴻仁總工程師、成大方一匡副院長、成大高家俊主任、台大蔡丁貴教授、中鼎工程葉英蕙經理及吉興顧問張道明協理等。同窗們在土木水利運輸各領域皆有所表現、各領風騷。畢業前夕,工作團隊對「橋」工作付出,對工程師靈性培養頗有助益。日後工程師秉持樸實無華本色,克勤克儉耐勞任怨精神。勇於承擔長官交辦工作「當責不讓」。為台灣工程界盡一份心力,引以為傲自譽為中國工程師之父詹天佑先賢傳人。

 

 

(三) 碩士論文投稿工程月刊有如黃鶯出谷

民國60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民國38年(1949)次的準工程師們投筆從戎。服二年預官役,擔任媲美蔣百里將軍擔任保國衛民之職責。役畢處變不驚進入研究所深造;效法詹天佑、凌鴻勛等工程先賢以路工為職志。本人在恩師蔡攀鰲教授指導下,從事「公路工程路基土壤阻力值」論文研究。老師並將本人碩士論文改寫「台灣南部地區土壤阻力值與其工程性質之研究」。民國66年11月,發表刊載於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月刊。

民國60年代,台灣工程界及學術界以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月刊及中國土木學會土木季刊二期刊最具學術代表性。碩士論文順利發表,本人也養成在國內中文期刊撰寫論文習慣。迄今陸續在國內各工程知名期刊,發表公路工程相關文章達兩百八十餘篇。要感謝中國工程師學會發行「工程月刊」,在三十多年前之啟蒙,提供工程科系師生論文發表園地。

研究所碩士畢業論文發表,不僅培育研究生寫作能力,且增進文章投稿信心。也延伸本人在研究所指導碩博士班學生論文;投稿中國工程師學會發行英文期刊(JCIE)及中國土水利學會土木水利學刊。雖然英文期刊接受率不高;但博士論文若能被接受,畢業條件門檻(SCI)自然通過何樂而不為。

(四) 受業張志禮教授養成學術社團法人服務人生觀

研究所進修期間,曾修習張志禮教授開設之交通工程特論。內容從運輸規劃、運輸計劃、運輸經濟、都市計劃及交通工程等熱門專題。也奠定本人在交通及運輸工程知識磐石。張教授仙逝後,身為弟子幸運得到貴人提攜。幸運也是機運成為海洋學院河海工程系,公路工程授課之接棒人。張教授當時為中國工程師學會總幹事,為國內少數交通工程專家。當時大有為政府正從事十大建設,重大工程建設方興未艾,交通工程當然十分熱門。張教授溫文儒雅、英挺非凡。令人仰之彌高,加深受業弟子對中國工程師學會望之彌堅之印象。

研究所畢業後不久,在台灣省交通處公路局長官徐敏哉主任推荐下。加入中國土木水利學會及中華道路協會成為永久會員。幾年後又加入中國工程師學會成為終身會員。本人歷經中國工程師學會及中國土木水利學會二十多年來見賢思齊及耳濡目染後,民國89年10月成立中華鋪面工程學會。民國93年擔任學會第二任四年理事長;民國95年理事長任內積極加入中國工程師學會成為第十九個專門工程學會。這些因緣際會,源自本人感受於中國工程師學會張志禮教授及中國土木水利學會徐敏哉總幹事之社團服務人生觀薰陶有密切關係。

(五) 申請中國工程師學優秀青年工程師遴選失利,轉任教職

民國64年6月研究所畢業,高等考試及格申請到台灣省交通處公路局新建工程處任職。分派到公路局材料試驗所,擔任薦任幫工程司。在當時楊廷英副總工程司領導下成為柔性路面研究小組研究員,從事公路工程材料及技術研究發展工作。服務公職近七年,負責公路工程材料試驗、鋪面檢測、專題研究等業務。舉凡重大公路工程及橋梁新建、拓寬、養護之水泥、瀝青混凝土配合設計;路基土壤路面厚度結構設計。橋樑基礎土壤力學試驗及分析等皆為份內工作。尤其參加長達四年「柔性鋪面試驗道路觀測評估」之專題研究收獲最多。

   至今午夜夢迴,猶深深感謝當年指導本人成長茁壯的楊廷英總工程司、王賢彬副總工程司、張廷玨處長、葉燊副處長、謝志尚主任等。此專題研究順利完成,培養本人對公路工程專題研究之樂趣。並奠定公路工程紮根務實工作經驗。此歷練對未來出國深造及大學任教幫助甚大。民國70年3月,本人將多年在職工作心得及研究成果彙整成冊。承蒙公路局胡美璜局長推荐,參加中國工程師學會青年優秀工程師遴選,準備不足個人努力不夠不幸落榜。 

事隔半年,喜獲中國工程師學會優秀青年工程師遴選委員,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主任歐陽嶠暉教授之知遇。及大學同學李建中教授引薦,經系務會議面試表決通過,進入中大土木擔任教職。如今回憶起來若不是當年年少狂狷,參加中國工程師學會青年優秀工程師遴選。面試時獲歐陽教授青睞,沒有機會轉換人生跑道由工程師轉任教職。人生際遇可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而在二十多年後如願以償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殊榮,可彌補當年優秀工程師落榜之遺憾。也印證事在人為有志者事竟成之古訓。獲得此殊榮由衷感謝感恩人生旅途上,每一站貴人之提拔與相助。                 

(六) 從事教職善盡學會會員義務,與中國工程師學會共成長

從事公職教職四十年來,服務公職期間幸逢貴人提攜。分別在國立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復興工專土木工程科兼任講師及副教授五年。民國71年2月又欣逢貴人提攜,轉任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及教授迄今三十多年。多年來積極參加國內外各知名工程學會學術活動;如擔任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央大學工學院學生分會指導老師,指導國科會大專學生暑期專題研究獲中國工程師學會論文獎勵。指導碩博士生將論文發表於工程會刊及中國工程師學會英文學刊(JCIE)。由於學刊SCI加持對博士生通過畢業門檻及教師人員升等頗有助益。鼓勵大學生、研究生申請中國工程師學會優秀工程學生獎學金皆能喜獲佳音。除此積極熱心參與中國工程師學會各項委員會之活動,如擔任資訊、倫理、教育及編輯等委員會委員及主任委員,盡工程教授一份心力。

 多次擔任傑出工程師評選作業小組土木類組委員兼召集人遴選林樹柱總經理、林鴻祺總經理、張燕京總經理、陳煌銘總經理、朱台森協理、林文雄副總經理、張武訓處長、秦中天副總經理、謝宇珩總工程司等十多名六年國建及新十大建設叱吒風雲傑出工程師。工程先進之傑出表現犧牲奉獻,對台灣寶島邁向現代化功不可沒。見賢思齊之際,不只感佩也由衷感激。祝福莘莘學子和中國工程師學會一樣常青永在。

 

 

(七) 結語

本人弱冠之年讀「詹天佑先生年譜」,結緣於中國工程師學會至今四十多年。大學黃金四年工程教育培育,四十多年後同窗,鵬程萬里皆以詹天佑先賢傳人自居。本人碩士論文投稿啟蒙於中國工程師學會發行「工程月刊」,有如黃鶯出谷迄今亦三十六年。受業中國工程師學會張志禮總幹事門下,養成工程師學術社團法人服務人生觀。成立並促成中華鋪面工程學會加入中國工程師學會成為專門工程學會。因緣際會,參加中國工程師學會優秀青年工程師遴選失利,得貴人之提攜相助轉任教職跑道,也是另一種工程教授事業開始。從事公職教職四十年來,享受中國工程師學會會員權益,善盡學會會員義務。參加各項學術活動與中國工程師學會共成長;最後榮獲傑出工程教授殊榮也是一種肯定。本人弱冠之年與中國工程師學會結緣獲得啟蒙,不惑之年參加中國工程師學會各項學術活動,專業更加滋潤成長茁壯;睿智之年知足感恩分享中國工程師學會資源及榮譽。四十多年來與中國工程師學會共成長。中國工程師學會成立超過百年,邁入新紀元之際。恭祝百年延壽生日快樂,繼續領航工程師追求卓越再造美麗的寶島。

 

 

 

 

 

 

林志棟教授 小檔案

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首任國立中央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主持人(1998-2000)
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品保中心執行長(1982-迄今)
國立中央大學工地主任班執行長(1993-迄今)
國立中央大學品管工程師班執行長(1996-迄今)
國立中央大學綠營建產業發展中心主持人(1999-迄今)
第二任中華鋪面工程學會理事長四年
民國98年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
中國土木水利學會理事二十年及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四年
中華道路協會理事二十四年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十二年
中華鋪面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二年及常務監事十年
中國工程師學會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二年

 

 

 

 

推到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