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82 期 學生點滴

2014 TSA (Trilateral Student Activity)學術交流活動心得

魏仰廷

土木四(總召/水利組組長)

 

 

首先,我想先感謝給予我擔任總召的機會的前任總召。雖然這次是我第二次參加TSA這樣的活動,卻還是在許多事務的安排上有諸多需要改善之處,因此,謝謝對於我各種包容及提供各種協助的教授及同學們。

TSA是集合台灣大學、東京大學、首爾大學土木系的學生代表,每年一度的交流盛會,至今已經有了21年的歷史及傳承。TSA每年舉辦的地點也由台灣、日本及韓國輪流主辦,2014年是在韓國的首爾大學舉行。今年大家在學術報告及練習表演的部分花了很多時間,作為總召,看到大家在這麼短的時間難達到這麼大的成果,真的覺得很感動。本次活動能夠圓滿順利真的要感謝很多人,謝謝廖文正教授的帶團與支持,從出發前到結束後的種種協助真的太溫馨以及同學們的互助體諒和主任贊助的紀念品。

上次參加的TSA對我來說印象深刻,回憶滿載,收穫甚豐,所以今年接下總召的職務,總是想著,如果除了學術交流外,大家也能在活動中體驗我之前所經歷過的感動和帶來的影響那就太好了。而這次活動結束後,我也很高興在這次招募的同學之中有人私下告訴我,他對韓國同學的好感度直線上升,很懊惱之前被其他資訊影響。我想TSA帶給這位同學的收穫一定比我想像的還要多。

TSA最重要的意義就是這樣吧,親自看看世界的不一樣,與日韓最高水平的同學們當朋友,只要願意打開心深入交流,能挖掘出的收穫總是比想像中豐富。最後,希望明年在台灣舉辦的TSA也能在非常有限的預算內創造無限的價值,帶給日韓同學滿滿的收穫。

 


出發及接機!

 

目前顯示的是「DSC07431.JPG」
Welcome party

 


體驗當地的 Makgeolli




Sport Party 揮灑青春的汗水!


目前顯示的是「DSC07978.JPG」
目前顯示的是「DSC07984.JPG」
在final presentation 台灣的同學們也有很好的表現.


首爾大學生準備的表演


東大學生準備的表演


It’s time to Farewell.


水利組

土木四 趙若水

大學四年來我每一年都會看到學長姊、同學以及學弟妹在準備TSA,我一直很好奇他們都在做些什麼,但是卻因為時間或準備其他活動而無法參與,沒想到居然在大學四年結束的時候得到了這個機會,很開心能夠代表台灣大學土木系去國外參加這麼有意義的活動。

首爾大學、東京大學以及台灣大學都是國家頂尖的大學,而土木系這交流的傳統讓我們有機會能夠認識對方建立友誼,同時進行學術上的分享,在旅程中我們也進行文化的激盪,了解三個同為亞洲國家文化上的相同相異處。這是我第一次挑戰使用英文對外國人進行學術presentation,雖然之前有國外遊學的經驗,但是第一次與這麼多同為土木領域的朋友們有這麼深的交流,我們建立的感情超過了語言的隔閡,希望我們以後還能夠保持聯絡。

七天的旅程中感謝台灣成員互相的照顧,感謝文正老師對我們的關心,更感謝日本、韓國成員們的熱情,我們感受到韓國主辦國的好客,為我們準備了很豐富的行程,期望明年台大土木也能夠成為令人喜愛的地主國。

 


 

土木二 吳軒竹

早在來土木系之前就聽說過有一個活動叫做TSA,將有機會和來自日本和韓國的學生交流,而沒想到就在大一的暑假便有機會可以參加。從開始準備到最後在韓國的過程中一直在學習,準備的時候開始瞭解港口共振的問題,以及其可行的解決方案。抵達韓國之後瞭解到他們如何將清溪川蓋起來又開放出來變成一個休憩的好地方。同時也經歷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坐飛機、喝燒酒以及用英文跟人溝通。也在韓國真正感受到英文是多麼的友善,因為在韓國只有英文是看得懂的語言,除非到了觀光區,否則主要還是韓文為主。同時我們前往了景福宮,第一次看到龐大的宮廷建築群,也實在讓我大開眼界。這樣的一趟旅程,讓我獲益良多,也希望有機會能夠再去一趟韓國,還有再次參加TSA。

結構組

組長/土木三 江衍辰

對我來說,TSA是我在大學生涯參加的第一次國外學校交流訪問,這帶給我許多啟發。首先,小論文的準備,是課堂內容的延伸。在我們結構組的小論文中,用上了許多工材、結構以及材力的概念。有些有趣的問題我們在修課的時候可能不曾想過,但是透過閱讀論文、報導,思考其中涵義,漸漸將在系上所學的,與實際工程問題有所連結。

除此之外,與其他國家的同學用一個自己不熟悉的語言討論,增進自己的視野、經歷,能讓自己更加了解外語學習的重要性,並且知道外國學生不同的思考模式、簡報技巧。我相信這對未來出國求學或是工作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歷練,同時也能和外國同學一同發掘東亞國家共同面臨的工程問題。我認為這對了解自己所學很有幫助,也更讓自己了解自己想學什麼、想成為怎麼樣的一個工程師。

再者,我認為這樣和其他國家的學生交流的機會非常難得。就算是交換學生,也只能和一個國家的學生有所交流,而TSA提供一個平台,讓三個國家的學生交換意見,這個機會實在不可多得。透過交流的過程,了解文化的多元性,認知彼此的不同,卻又發現三國的文化都可以追溯到中國,因此有許多共通之處。我相信對學生將是十分寶貴的經驗。與外國人對談的經驗也相當寶貴。

整體而言,我認為對於一個台大土木系的學生而言,不管是對認識外國文化、還是與外國人交流、甚至是自我學術學習的提升,畢業之前沒有機會能夠參加一次TSA,會是一件相當可惜的事情。

土木四 黃禹軒

對於2014 TSA,我在確定錄取了以後就十分期待,因為這是一個很難得可以和世界頂尖大學交流的機會,聽說前一屆參加的同學都收穫滿滿,希望我回來後也能跟他們有一樣的感受。

在七天的旅程結束後,我再次真心地認為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其中最大的收穫莫過於交到很多日本與韓國的朋友了。我一直認為,旅途中最美的風景就是人,跟這些優秀的人才互動、交流、說笑,可以說是人生一大快事。卡老師曾經在大二的橋樑工作營時說:希望台灣每個土木工程師都可以有一些建築師朋友。我想他應該可以再加一句話:每一個台灣的土木工程師也需要一些日本與韓國的朋友。尤其是日本,同樣與台灣都是地震頻繁的國家,他們作工程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第二個收穫就是這幾天我講的英文大概比我過去二十年的人生加起來還多,雖然常常文法都怪怪的,但是沒關係聽得懂就好了,回台灣後至少不再害怕開口講英文這件事了。最後我認為這次出國的體驗給我了很大的衝擊。一下飛機看到了韓國的天空,和台灣確實沒什麼不同,但看看四周的建築物還有人們,心中就有了一個世界真是真奇妙的感覺,看來世界真的蠻大的,每個地方的人們都各自遵循著一套不同的遊戲規則,而且很順暢地運作著。太久沒離開台灣會讓人視野變得有點狹隘,以為全世界都長這個樣子。希望以後還可以有機會多出國走走。

土木二 張碩羽

 

TSA帶給我的變化說也不少,半強迫自己用英文對話一週之後變得不會很害怕說出口了,即使一個單字,同樣的意思可能要不斷轉換,再轉換成一句冗長但直白的話,但依舊是種溝通。

能了解到兩國在系上的差異以及當地的產業文化也是很難得的經驗,畢竟是第一手消息絕對可信的多。

關於報告的部分,由於年資尚淺(?)可以說是看完了各組的報告才對這些組別的內容有實際的認識,從這之中學到不少資訊,也對自己未來的走向更加的確定!

除此之外,在韓國生活的這一週親身接觸了他們的文化,從年紀相仿的人中所見所聞大概就是最真實的韓國樣貌了,其實他們也是很熱情很好的人們,跟看國際比賽時看到的根本不能相提並論,才懂得原來那不是民族性的問題,而是個人因素作祟。

TSA於我而言真的是難能可貴的經驗,一種淬鍊自己往國際化邁進的妙方!

大地組

副召/大地組組長/土木四 張安瑋

 

 

第三年參與TSA,內心除了滿滿的感動,還有說不盡的感謝。首先感謝總召仰廷當初說服我參加,我也很高興自己做了這個選擇。

前兩年都是結構組的成員,今年則加入自己較不熟悉的大地組,一開始面對韓國傳來的題目有點手足無措,感謝郁惟學長指引我們方向,更感謝林銘郎教授給予我們非常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讓我們得以順利作出一份有深度、且能代表台灣工程特性的報告。也感謝我的組員:妤玲和沛宸,他們十分積極也樂於學習,在討論的過程中給予我許多回饋,我很幸運能跟如此優秀的組員合作!

學術報告之外,行政、表演、紀念品等細節也都不馬虎。感謝仰廷一手包辦各種行政事務,也感謝軒竹負責處理機票事宜。今年紀念品包含阿里山檜木製竹筷、故宮瘦金體習字帖筆記本、以及日星鑄字行的鉛字「友」,搭配精美包裝和印有「友 Friend」字樣的小卡,很體面也很用心,讓日韓學生讚不絕口,感謝沛宸的努力!表演部分則謝謝孟慧帶領的帥氣街舞,以及碩羽、宜家負責台味十足的兩支MV舞,也謝謝最後幾天辛苦練習的大家,一起完成了很棒的表演。

特別感謝指導老師廖文正教授,在簡報內容與技巧上給予我們許多實用的建議,使我們獲益良多,也謝謝老師給予我們莫大的鼓勵,讓我覺得心裡有股溫暖的力量支持著我們勇敢前進。

韓國對我而言是個陌生的國家,加上出發前一些雜務,讓我沒有特別興奮的情緒;直到Welcome Party上遇到許多去年、甚至前年認識的朋友們,又結交了許多新朋友,加上教授們激勵人心的話語,我才驚覺要好好把握這七天的每一秒鐘,因為這真的是最後一次機會了。七天的旅程裡,不僅使我對韓國的印象大改觀,也讓我又熟識一群很棒的朋友們。去年的心得裡我寫到TSA的菁華之處在於「讓來自三個非英語系國家的學生,在短暫的七天內學習彼此文化的差異,體認同為人的基本精神,甚至成為一生的朋友……」,其實那時對「一生的朋友」沒有太多想法,但這次TSA真的讓我深切體會到友誼的力量,也讓我更加深信:只要有心,「Someday we’ll meet again」。

謝謝韓國,謝謝TSA!

土木三 王妤玲

自從台大土木系成為我的第一志願之後,TSA一直是我最期待的活動,參與TSA不僅能夠體驗當地文化與生活,還能夠與日韓兩國的學生進行土木領域的學術交流。

我的學術分組被分到大地組,在做學術報告的同時也借此機會閱讀了許多相關書籍與文獻,對大地工程多了一些瞭解。我所負責的部分是台北101的案例,台北101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建築,但相關書籍或查詢得到的文獻都僅只提到基礎工程的皮毛,因為有了林銘郎老師的幫助,我才有機會對台北101的基礎工程有更深一層的瞭解,才能夠做出一份比較完整的學術報告。

起初我對於自己的外語能力甚是懷疑,自認英文程度比不上其他人,雖然學過一點韓文,但也不到句句流暢的程度。不過,這樣的擔憂在Welcome Party開始後就煙消雲散了,日本韓國同學們的熱情與誠摯,讓語言隔閡跟本不成問題,讓我們很快地搭起了一座座友誼的橋樑,交流著彼此文化的不同。

因為TSA,我遇見了許多相投的朋友們,看見了自己更多的可能性,體驗了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文化,從別人的眼中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國家,借鏡別人的優缺以重新思考自己的優缺,讓我們能夠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有更好的世界與未來。

謝謝今年主辦國首爾大學的同學們盡心盡力地準備,也謝謝日本東京大學的同學們帶著他們的熱情一起來參與TSA,更感謝台大一起為TSA奮鬥的夥伴們,以及全力支持TSA的教授們,期待明年再與你們相見!

土木三 謝沛宸

很高興今年能夠和大家一起到首爾參加TSA的活動。在這七天的行程中,不僅能和外國大學生進行各種交流,也開拓了我的視野。

從出發前籌備的過程開始,思考紀念品的內容、與組員討論學術交流的主題、還有一起練習表演活動等等,或許不是很容易,但是我們都努力的達成了。

在這次TSA的戶外行程中,首爾的基礎建設令我相當驚艷,當中有許多設計想法相當有創意與巧思,例如行人穿越道的特殊照明、可超車的公車專用道等等,我覺得這些是值得我們參考學習的。此外,這些活動都是由地主韓國學生親自帶著我們在首爾走透透,因此也可以較為深入的體驗韓國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

至於與韓國、日本學生討論學術發表也是很難得的經驗。由於每組三方學生各自準備的學術主題不盡相同,因此光是要決定整合後的發表架構就花了不少時間,必須和韓國、日本學生互相詳細的解釋、溝通各自的想法,彼此取得理解後才能順利完成整個報告。

這次的活動和日本、韓國的學生以英語互相溝通交流,認識了許多朋友,也互相交換了彼此的文化特色。七天,其實也一瞬間就結束了,感謝一起籌辦的夥伴們,還有接待我們的首爾大學,讓我有個難忘的回憶。

營管組

組長/土木四 吳柏勳

首爾除了新穎的高樓之外還富含有許多古蹟和文化在城市裡,以市政廳為例,他們會在舊有的市政廳後再加蓋新的市政廳,不會拆除舊有建物。台北或許也有,卻沒有讓我感覺到每個老舊的建築有一個自己的舞台,只是跟新房子擠壓在一起。首爾有些廣場雖然是較近期的建設規劃,卻也有濃濃的歷史味。

 

首爾市政廳
古蹟都有自己的小舞台

 

韓國朋友都稱其為「世宗」大王
相傳他發明韓國文字,被印在一萬元上以示紀念。

 

在眾多組別裡我是屬於營建管理組,營建管理組的特性就是廣,能夠針對許多較人性社會性的方面去做探討。最直接衝擊感受人性還有社會的就是土木系畢業後起薪,在韓國首爾大學畢業起薪一年五萬美金,東大畢業起薪八萬美金,台灣大學畢業後我給的數據是1.5萬美金,似乎還有點高,我不認為台灣公司營收差給不出高薪,只不過沒有野心、不作研發、安於現狀和炒房地產的普遍社會心態,或許不會需要太多頂尖的人才。

三國基本上內部市場都已飽和,需要像外去承接案子,不過日本朋友給出日本近年向海外發展受阻,雖然其技術精湛品質良好,卻因價格過於昂貴無法被市場接受,相對的中國、韓國就會已及格的品質,較低價的預算標到工程。因此跨國做生意不能單純僅靠技術,符合業主的需求才是重點所在。台灣雖然沒有像韓國巨大一條龍的營建公司可以站在世界百大,卻也不必過於自卑。有些負責設計結構,有些負責材料製造供應,另一部分專營模版澆灌、機電整合,在台灣各個營建夥伴各有所長的發展,便能形成有彈性的強大組織,不需要就能解約,沒有累贅,這是跨國大企業所沒有的優勢。

台灣技術其實也不落人後,不然101也蓋不起來,不過最讓人詬病參差不齊的品質,最終還是錢關難過的問題:稅收、金錢文化、愚人掌權,點到為止。或許土木工程或各大行業某些發展的受限,問題不是出在羊身上。

一星期跟所有TSA的夥伴相處下來體會不只十分的深入且豐富,每當再次回想,除了美好的回憶之外,也會讓我再度得省思我們做為學生的不足,甚至擴大到台灣土木工程的困境、社會共識的缺乏及未來需要再精進的方向。最後感謝文正教授、在夜晚扶持我的朋友、所有TSA夥伴和地主韓國的熱情和厚道,讓我有這麼一趟難忘可貴的旅程,謝謝。

土木三 陳孟慧

先要感謝系上願意給我這樣的機會參與TSA,雖然一開始我很訝異能獲得這個機會,也曾經想過要放棄,懷疑自己無能擔當起代表台大的任務,如今回想起來,真的很慶幸能夠把握這次的機會,因為TSA絕對會是我求學旅程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一件事。

這次TSA被分配到營管組,一開始還很擔心根本還沒修習過營管的我,到底要拿什麼跟別國交流?於是在籌備期間,總是戰戰兢兢提心吊膽地顧慮很多,後來才發現其實情況沒有想像中的嚴重,雖然在小組討論時無法跟日韓學生一樣提出專業的見解,也或許因為營管的特性(常常沒有標準答案),我們用著略帶結巴的英文,討論著也許這輩子再也不會用英文討論的話題,例如各國的文化差異、工作環境差異、營建工程發展的條件、甚至是各國年輕一輩的心態與價值觀等等,真真切切地讓我學習到了非常多課本上學不到的事情。

除了學術的部分,我想學術之外我們所做的,才是TSA的重頭戲吧!所有由主辦國精心設計的活動,每個夜晚不同主題的Party Time、Party之後更瘋狂的Second Party、各組別帶開體驗最貼近當地生活的Group Trip、全部人打散重新分組的Sport competition、最後壓軸的各國表演、壓軸之後的兩日遊玩,無一不是充滿記憶點與歡樂的活動,在每個活動當中感受到日韓兩國同為土木人那源源不絕的熱情,用各種作夢也不曾設想過的方式與未曾謀面的人締結深厚的友誼,一切是那麼的陌生卻又熟悉,彷彿上輩子就註定了在2014的TSA台日韓三地的學生就此結緣一般,我想這就是TSA之魅力所在吧!

土木二 徐筱晴

首爾市政廳

 

踏入TSA這個活動,其實始於一場插曲,從響應朋友邀請報報就好的心態到突然認真準備面試,幸運地加入這十五人小組的活動後,前期的準備先後因為換組然後等待主題而緩慢的運作著,但在最後衝刺期突然瘋狂的感覺,還猶存在心,雖然因為腳傷讓我對不能參與跳舞有所遺憾,但準備禮物的過程其實也蠻愉快的,直到真的踏入機場的那天,才真的體認到我們要去交流啦。

韓國與日本的夥伴們都非常的熱情,他們不僅包容我有待加強的英文,在與他們溝通的過程還能間接了解他們的文化,獲益良多。此外在這趟旅程中,亦能增進與台大土木本系的情感,跨年級的組成讓人有學習的指標,總體而言這次活動,對內對外的人際關係我都感到有所增長!

參加TSA與我最初想像的當然有些許不同,但人文、風情、回憶將會永存,期待明年的到來,也許將會與今年的夥伴相遇。

都市規劃組

土木三 張家懷

一開始報名TSA活動,其實並不清楚應該期待些什麼,只是覺得能夠發揮自己的專業,出國進行學術交流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但現在回想起來,這或許是我大學生涯中所做出最好的決定。

在學術分組上,自己是屬於Urban Design隊伍,由於在台大土木並沒有這一個學術分支,我們在製作簡報的過程不免覺得力不從心,無法針對今年的主題「stable」來做發揮。在這次與韓國及日本的各路好手切磋之下,我了解了許多關於都市規劃的實務以及理論,並學到了如何用最嚴謹的組織架構,來分析大城市現有的關於產業轉型、防災以及永續問題。這樣的體驗不但讓我意識到自己仍有很大的學習空間,更激起了我對於都市計畫領域繼續研究的興趣。

 

與日本、韓國隊員合影,攝於閉幕晚宴

 

但在學術以外的活動,不論是開、閉幕晚宴,以及大大小小的field trips,或者是每天晚上不可或缺的beer party,都更加地拓展了我的視野,也開啟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友誼。區區幾句簡單的英文,來自三個不同國家的我們便能夠相談甚歡,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在短短的幾天內,不論是旅行時與隊員的閒談,或是夜晚派對時的把酒言歡,都讓我們這群原本彼此陌生的人們因而熟識。而在最後一天交換紀念品時,韓國隊員們還特地準備了小卡片,上頭寫滿了對我們每個人想說的話,令我感動萬分!實際走過了這一遭,我在這片陌生的土地方感受到了韓國人滿滿的熱情,也徹底顛覆了之前對於這片土地帶有成見的想法。

此次TSA對我而言最大的收穫,也許不是學術知識上的增長,或是異地的文化體驗,而是這次旅程中所認識的所有人。我將珍惜這每一段緣分,並希望我們有朝一日會在世界的某處再次相會!

土木二 陳奕廷

 

 

從高中開始,我就一直對國際交流有很大的興趣,我去過新加坡,也接待過日本人。得知了TSA之後,它早就被我列入大學必定爭取的活動了。很幸運的,因為老師及學長姐的關係,我在大一就得到了參加的機會。正如同大學的層級比高中還要高,我所學所見的一切都讓我的眼界更開闊。在準備報告時,我們就遭遇了困難,幸好有老師及學長的指導才讓我順利完成發表。在韓國,我見到了頂尖大學的模樣,遇見了來自兩所頂尖大學的學生,從此,我心中悄悄萌發了自己要向上提升的激動。對於首爾,我也用上了自己身為土木人的一點知覺,有所見識,也從中學習。如同文正老師說的,去過TSA之後,都會立下一些目標,我也立下了屬於我自己的目標。也希望有機會,明年的TSA中,我能夠檢驗自己的成果!

土木二 韓宜家

 

 

其實一開始並不知道這個活動,一切都是因緣際會下參加了這個活動,又因緣際會下被分到了Urban Design這組,感謝這因緣際會!

在作Stable這個主題的時,因為大學部沒有Urban Design這組,組員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這讓我們在準備學術報告的過程沒那麼順利。

我們有去問城鄉所的教授,感謝畢教授給我們的建議。特別感謝廖文正教授給我們的指導,在最重要的一刻修正我們的方向,並告訴我們以後寫論文應該抱持的態度。

聽著不同國家發表自己的研究,能從其中發現原來這個主題,居然可以從那麼多不同的角度切入、觀察。如同廖教授說的,能夠在這個年紀感受到這種正面的衝擊,是件多麼幸運與難得的事!

很高興不僅交到了新朋友,期待明年的TSA,YA!
                

 

 

 

推到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