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71 期 國際交流

一段難忘的回憶 ---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 研習生活

洪五爵

營管組

 


雖然已經回國一年多,但那段9個月的生活,總是讓我念念不忘。

緣起

在指導教授曾惠斌教授的推薦下,獲得國科會千里馬計畫的補助,讓我能夠有這個機會前往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 (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NCSU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跟隨Dr. Edward Jaselskis進行為期9個月的訪問學者生活。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位於北卡州的Raleigh(州首都),這個城市並非像紐約、洛杉磯或芝加哥這樣知名的城市,所以在我還沒來到這裡之前,我也不知道這裡是哪裡。但是可以出國做研究感覺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所以帶著不確定又興奮的心情,就來到這個人生地不熟甚至沒聽過的地方。

研究

NCSU是美國第一個州立大學,所以在美國本土知名度也不低。從2011年6月底到達NCSU後跟隨Dr. Edward Jaselskis(以下簡稱Ed)學習至2012年2月共9個月的時間,Ed是我一開始在這裡唯一認識的人,在初期,Ed可以說是我的老師、保母、朋友兼英文家教。Ed雖然是大教授等級的學者,但完全沒有架子,剛開始我還不熟悉環境的情況下,暫時居住在他家中,每天和他一起上下班,他會和我分享現在正在進行的研究,我可以協助的地方,帶我認識環境,還會教我英文單字,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ASCE期刊的主編會在路上教我松鼠的英文和發音。

 

圖1  在美國的第一餐

 

雖然我在台大念的是營管組,但到了美國,和Ed一起進行的研究,竟然是衛星通訊和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這是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由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和Smithsonian museum(世界最大的博物館)的補助,Tele-Engineering Management的計畫希望透過科技和資訊技術的應用,了解古文明的建築和工程的發展。於是,其中一個子計畫(我所參與的)預計前往秘魯了解印加古文明(Inka)的工程發展,該計畫人員來自世界9個不同國家的研究人員、建築師、地質學家、記者、還有一位高中生和一位音樂老師,包含美國、加拿大、秘魯、智利、阿根廷、泰國、荷蘭、泰國、台灣,我們在海拔4500m的安地斯山脈健行和露營10天,7月的南美是冬天,山上很冷,白天大概10度,半夜大概會降到-10度,但健走的過程卻一點也不冷,我們沿途記錄印加文明如何建造民生建築、基礎設施如道路、排水、擋土牆等,並透過視訊互動,和遠在幾千公里外的Smithsonian museum說明每日的研究成果。會中除了博物館中研究南美文化的學者外,還會邀請有興趣的民眾和中小學生參與,對我們的觀察和報告進行提問或是進行教育服務,而我新學的衛星通訊和GIS就在此時發揮功用,因為4500m的山上不會有3G/4G的網路讓你方便的連線,於是我們和NASA合作,透過NASA提供衛星訊號讓我們可在山上建立我們自己的無線網路。而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將我們沿途所經過或記錄路徑、圖片、影像和一些民生與社會經濟資訊透過視覺化地圖的呈現讓無法來這裡的人可以輕鬆了解(因為10天的過程中,第二天以後除了我們,我在山上再也沒看過人類了,我想一般人應該不會來這裡)。

 

圖2  好大的衛星盤

 

圖3  印加古文明路線與建築物示意圖

 

圖4  零污染的山上

 

圖5  零光害的夜晚每天都有銀河和南十字星

 

圖6  彩虹就在你身邊

 

圖7  團隊合影

 

Tele-Engineering Management的計畫也包含教育部份,於是我也和Ed一起前往芝加哥參加Construction Industry Institute(CII)的年度會議,並受邀成為8篇海報剪報的其中一篇,在CII的會議中親眼看到很多以前只有在paper上看過名子的大師級教授,並能坐在他們的旁邊一同用餐聊天,是一件很難想像的事情。

 

圖8  於芝加哥參加CII年度會議

生活

在外靠朋友~

一個人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什麼事情都需要有人可以協助你會更方便,但語言的障礙,又會讓你有時候有點害怕和灰心。剛來美國,唯一我聽得比較清楚在說什麼的外國人就是Ed~因為Ed和我說話會放慢速度,但到了外面,其他的外國人才不會講比較慢,所以總是有點雞同鴨講或是言不達意。幸好,NCSU的台灣同學會給我很大的幫助,也讓我感受到台灣人的團結和互助。台灣同學也曾在我找到新租屋處前收留我兩個禮拜,我也和林書豪一樣睡在台灣同學家中的沙發,和台灣同學一起生活相當的輕鬆,因為都不用講英文而且大家來自同一個國家,可以互相有個照應,吃火鍋、打麻將~這些你在台灣常做的事在美國做起來會讓你倍感親切。

 

圖9  睡沙發也很舒服

 

圖10  與台灣同學聚會

 

和台灣同學的生活固然開心,但也因為太親切,反而感受不到是在美國,於是我鼓起勇氣決定自己找房子而且我要和外國人住,這其實是一個冒險的決定,語言的隔閡、人種的不同甚至外國室友的素質都有可能產生影響,但我覺得來美國就應該要跟外國人住,最少英文會比較進步。在台灣同學的協助下,從祕魯回來後我找到了一個新的租屋處,這也開啟了我在美國這9個月最難忘的回憶。記得台灣同學告訴我:「五爵,明天你就要搬到新房子了,如果你和3個白人女大生住在一起,我們以後每個週末都要去你家開party」。天阿,和3個白人女大生住應該是男生的夢想吧~最少~國外電影中的白人女大生都是金髮碧眼、身材姣好。

 

圖11  夢想中的新室友

 

事與願違這句話在我開啟新租屋處的大門,我完完全全感受到其背後的真正含意,「說好的白妞呢?」

 

圖12  新室友1號~Rodney(嘻哈音樂創作者,H:185cm,W:100kg)

 

圖13  新室友2號~Aaron(美式足球校隊,H:185cm,W:150kg)


圖14  新室友3號~Jahrea(籃球校隊,H:190cm,W:130kg)

 

「五爵,明天你就要搬到新房子了,如果你和3個白人女大生住在一起,我們以後每個週末都要去你家開party」。這句話在搬入後的第一天夜晚一直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

第一天除了簡單的自我介紹,我無法也不敢和他們說太多話,白人說話我都聽不懂了,更何況是講話字都黏在一起的黑人,而且,他們的外型就是一個讓你親近他們時很大的障礙。第一個夜晚我徹夜難眠,我想應該大家都會跟我一樣吧~不過既然來了,就是要進步,不管是英文或是獨立生活,於是第二天我開始用我的破英文和他們聊天,起初我完全聽不懂他們的文法、用字,因為那和我們在台灣受的英文教育幾乎完全不同,所以我總是在猜他們在說什麼,不懂的就一直問。和他們的外型完全相反的是他們的心,他們3個來自同一個家鄉,從國中就認識開始念同一間學校到高中和大學,感情就像親兄弟,而他們不但沒有把我當作外國人,不同顏色的人或是只是一個住不到一年就要搬走的過客,反而把我當成他們的兄弟,對我的照顧甚至比台灣同學還在更多,和他們住在一起,語言是一個大問題,但每天的生活,聽他們說、學他們說,久而久之我英文竟然進步神速,剛來美國除了Ed以外的外國人我幾乎都聽不懂,但和他們3個住兩個禮拜後,我到外面聽其他的外國人說話,都聽懂了而且速度也跟得上了。以前和外國人對話有障礙的我,竟然可以和Ed或是其他的研究生聊天1、2小時都沒問題。除了語言,和他們生活最大的收穫就是感受道地的美國大學生的生活,我想那是我和台灣朋友住在一起永遠都無法感受到的。我們一起創作音樂、吃喝玩樂、過節等,還有一些礙於尺度,不適合在這邊詳述的活動或是生活點滴,都是這輩子最難忘的回憶。

心得

大多數的台灣學生到國外第一個問題就是語言,千里馬的補助最長一年,在這期間其實光要克服語言的問題和適應生活就要花一段時間,能夠和指導教授一起進行研究甚至有所成果,是真的很可貴。除了學術研究,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生活過程,感受不同的文化衝擊,感受國外大學的教學方式不同,或是英文的加強等,我想都是千里馬計畫希望受補助者感受的。很幸運的我遇到一個亦師亦友的學者,很幸運的我遇到一群來自台灣互相幫助的朋友,更幸運的我多了3個來自不同父母親感情卻像親兄弟一樣好的黑人弟弟。這9個月的生活所經歷的總總,並非這樣簡短的分享可以道盡,想藉這簡短的心得鼓勵以後申請千里馬的學弟妹,國外的生活往往因為不熟悉或是孤獨而讓你在生活上有些阻礙,但如果可以勇於接受不同的挑戰,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想法,也許在一團不確定或是疑問中,不論是求學或是生活上,都有可能讓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意外和驚喜,就像我擁有了一輩子最難忘的回憶。

 

 

 

 

推到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