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40 期 系務動態

99學年度新進教師黃尹男助理教授
(結構工程組)

 

美國紐約大學水牛城分校土木與環境工程博士

專長:房屋結構耐震性能設計、核能電廠耐震風險評估、結構被動控制

 

布鞋與皮鞋

黃尹男

2009年9月30日,印尼西蘇門答臘區域發生了規模7.6的地震,我與來自新加坡、澳洲、紐西蘭以及印尼當地的學者志工在巴東(Padang)進行震後損害調查。圖中我身後為一所倒塌的醫院。

 

1999年九月,我已退伍一年,由老家高雄搬上台北,等待著台科大研究所開學。當時距離我由台大土木系畢業已有數年,對於能重新回到學校學習感到非常興奮。我是繞了一大圈才回到土木這個領域上的。大學時代把多數的時間花在社團,沒有在課業上盡心。服役期間被安排在陸軍總部做國軍營兵舍的結構設計,才發現自己知道的那麼少。雖然結構分析是程式在跑,但為數眾多的參數(尤其是耐震設計相關的參數)仍須仰賴工程師依個案做出適當的選擇。我明瞭沒有對結構材料、構件與系統的清楚認識,不但不能真正成為一個好的結構工程師,更置他人身家財產性命於危險。重拾書本成了唯一的解決辦法。剛開始很辛苦,但學習的樂趣也隨著自己付出的努力而成長,提供了持續下去的動力,也讓我決定在退伍後繼續攻讀碩士學位。退伍後順利考取了研究所及技師執照,並在開學之前先唸過一次結構動力學,就在我準備好好開始另一階段的求學生涯的時候,九月二十一號凌晨,我被住處的一陣晃動搖醒,集集地震振碎了我研究所第一個星期大半的課,還有中台灣的許多家庭。

地震之後,我跟著研究所的學長去了一趟豐原,路斷屋塌的景象猶如電影畫面,令我震驚。十幾層樓的建築硬生生被攔腰折斷,兩三層樓的大市場一樓完全被壓的粉碎,成排的房屋磚牆被老天爺用剪力裂縫打上大叉叉。路邊全是帳棚,受災的民眾排隊領取麥當勞一天兩次的免費食物。他們告訴我,地震那天晚上,整條街上站滿了僅著內褲的苦主,逃命要緊,連衣服都來不及穿。我無法想像他們劫後餘生又望著自己一生積蓄變得殘破的心情。後來我在學校裡學到,目前耐震設計的原則是"大震不倒,小震不壞",腦海裡總會浮現當日看到的情景,第一次,我感覺自己所學與人們的生活有所關連。

從碩士班開始,我的研究興趣與課題就集中在地震工程。我在碩士班開始接觸結構隔減震設計,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大振動台讓我得以大尺寸動力試驗來驗證結構被動控制的有效性,並發表國際期刊論文。在當時指導老師的鼓勵與協助下,我拿到了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的獎學金,赴美繼續地震工程的學習與研究。留美其間,我的研究項目包括房屋結構與核能電廠的耐震性能設計與評估,並於畢業後獲聘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任助理教授。

集集地震發生至今已超過十年,這之間,我在地球的不同角落成長學習,終於有機會回到母校任教,心情跟當初要上研究所時一樣興奮。我念大學時曾在男七住了四年,每天騎著腳踏車往返長興街,十幾年後的今天,我又有了往返同一條街的機會,只是當初踩腳踏車的布鞋換上了皮鞋,從講台下的聽講者,變成台上的授課者,我珍惜這個與大家相處的機會,也希望未來能與大家在研究、課業與生活上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