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36 期 學生點滴

馬來西亞結構競賽
Asian Universities Build and Break Competition

黃順勇、吳日騰

大學部學生

 

2010年10月2日,國際著名的結構工程師學會(IstructE)舉辦了一場讓亞洲地區學生參與的結構競賽,全名是 Asian Universities Build and Break Competition (AUBBC),由該學會的馬來西亞分部主辦,地點位於吉隆坡的國家能源大學(Universiti Tenaga Nasional)。

在收到邀請函之後,台大土木系也派了一支五人隊伍代表台灣前往馬來西亞參加比賽,成員分別是黃順勇同學、吳日騰同學、梁鈞皓同學、鄭雅文同學以及沈明毅同學。參加這個比賽的除了馬來西亞代表之外,不乏一些外國隊伍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代表中國大陸的同濟大學......等等,總計有55隊。

我們於10月1日星期五下午抵達馬來西亞,那裡的天氣十分炎熱,我們每個人簡直可以說是汗如雨下,氣溫大概有32度吧!初到人生地不熟的國境,我們很幸運地沒有遭逢交通方面的困難,因為主辦單位已經安排好了相關的接送服務,非常周詳。抵達國能大學之後,那邊的工學院院長蘇哈里先生(Mr. Shuhairy)即帶我們去吃午餐,為這趟難得的馬來西亞之旅展開了序幕。

我是馬來西亞華僑,因此我對當地的環境相當熟悉。但其他四個同學卻不是如此,所以我很擔心他們沒辦法適應當地的食物,沒想到我的夥伴們宛如蝗蟲過境般把所有的食物一掃而空,可想而知我們當時肚子有多餓!當天晚上,我們五人在旅社裡為明天的比賽做準備,由於過去的兩屆比賽題目都是製作塔吊模型,因此我們探討關於塔吊的力學傳遞機制,並參考前幾個星期研究所學長給的意見,做了一些計算和初步的簡略設計圖規劃,希望能對明天的比賽有所幫助。

第二天早上我們起了個大早,每個人為了即將來臨的比賽都相當興奮與緊張。令我們非常不好意思的是,蘇哈里先生相當慷慨的請我們吃早餐,這頓早餐的當地名子叫做Nasi Lemak,是馬來西亞的一種傳統食物。吃完早餐後,蘇哈里先生帶我們前往比賽會場(Dewan Seri Serjana),下方所示之圖片即為比賽會場的樣貌。

 

比賽會場陣容浩大

 

比賽時間只有兩個半小時,包含設計與製作模型,因此時間上並不充裕,所有製作模型所需的材料都是由主辦單位提供,像是竹籤、稻桿、紙膠帶、裁切工具、捲尺……等等。在拿到比賽題目的當下,我們其實有點慌亂,題目和我們原先準備的塔吊結構相去甚遠,因此所有的事前準備絲毫派不上用場。爾後我們研究題目,認識到題目的本質是要製作橋梁結構,只是必須滿足一些刁鑽的要求。

儘管我們最後並沒有得名,但透過這次比賽,我們獲得了很多實務上的經驗,並且瞭解到自己所學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很多事情不是可以從教科書上學習到的,諸如:如何成功地施做「固定端」(Fixed end)、材料的自重問題、整體結構的穩定性(Stability)、如何找到一個最簡單的傳力機制而不是將問題複雜化……等等,實在是獲益良多,也體認到我們未來還有好大一段學習之路要走。

 

比賽進行中

 

台大土木系五人代表隊

 

賽後合影

 

比賽結束之後,我們前往參訪馬來西亞著名的雙子星大樓(Petronas Twin Tower)。IStructE 馬來西亞分部的主席Ir. David Lau告訴我們,大樓在夜間看起來如此矇矓不真實,是因為大樓的表面使用了特殊的粗糙材料,當表面反射了底下聚光燈打上來的光線時,就會造成如此的視覺效果。 (這張照片絕對不是用電腦合成的!!)

 

夜間看似朦朧不真實的 Petronas Twin Tower

 

IStructE 馬來西亞分部贈與我們的參加獎牌。我們由衷感謝他們如此辛勞地舉辦這次的比賽。

 

 

 

第三天,主辦單位安排我們參觀綠建築。令我們大吃一驚的是,所謂的綠建築導覽竟然是參觀IStructE 主席「David Lau他家」!!!這棟建築是以新穎的綠建築概念設計而成,不需要任何的空調系統。儘管天氣相當炎熱,我們在房子裡仍舊感覺十分涼爽。主席在一邊講解綠建築的設計原理之餘,也讓我們了解到因為全球暖化的問題,未來幾年內綠建築必定會是土木界的新趨勢。

我們一行人搭乘傍晚5:35的飛機離開馬來西亞。非常感謝這三天以來當地人對我們的幫忙與照顧,也謝謝系上願意提供這次寶貴的機會讓我們五個人出國參加比賽,相信這一趟旅程將會為我們的大學生涯點綴出一個永生難忘的音符!

 

Siti Aliyyah Masjuki, 幫我們接洽很多事的Siti小姐。

 

我們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黃尹男助理教授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