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
   
友善列印

 

每個工程都是自己的孩子—專訪傑出系友常岐德前局長(1/4)

採訪‧撰文 張國儀


為何進入土木系

說起進入土木系的因由,常岐德說,在台中一中時,其實他最有興趣的是美術。「我那個時候很喜歡美術,所以真正有興趣的其實是建築系。但是大專聯考第一次考到屏東農專,第二年再考,才考上了臺大土木系。」他說,填志願時,原以為土木和建築差不多,「結果一進去,才發現土木系跟建築系完全是兩回事。我在高中時非常喜歡美術,結果進了土木系後根本沒碰過美術的東西,一天到晚就是鋼筋混凝土、計算,所以跟建築完全脫節。」他笑說。

而民國五十七年自臺大土木系畢業後,由於家境的緣故,再加上常岐德在家排行老大,下有兩個弟弟、兩個妹妹,經濟壓力頗為沈重,「所以當時本來申請到美國去讀書,但因為機票錢籌措不出來,所以我走不了。」雖如此,他還是開朗欣悅地說:「我很驕傲的是,我讓兩個弟弟兩個妹妹都大學畢業,所以我這個老大的任務也算圓滿完成了。」也因為要支援家人及弟妹的生活,常岐德大學畢業服完兵役後,便立即投入了工程業界工作,就此展開他精彩的四十年工程師生涯。

由基層做起的硬底子工程師
服完兵役後,常岐德先是進入了一家民間公司,參與澎湖跨海大橋的建設工作。「做了一年多之後,因為我大學同學在台北考公職,也拉我一起去考,那我也考取了,所以就離開了澎湖。」他說,回台北後的第一個工作是在當時的省政府林口開發處,「那時候省政府要開發林口成為一個約五十萬人口的市鎮,我們就被派到山上去做測量,做了兩年,但後來因為土地徵收發生了問題,所以這個單位就解散了。」常岐德說,因為單位解散,當時與他一同進入林口開發處的十多位大學同學,因為長官的一席話而決定了未來的發展路向,「我的長官分析,我的個性跟嗜好應該是跑工地的材料,而其它的同學性情比較安靜,可以走設計的路線,所以從那時候開始,我們這十幾位同學就分開各自發展了。」因為認同長官的分析,於是常岐德來到了榮工處,從工務所主任開始做起,而他的同學們則大部分前往工程顧問公司從事設計工作,「所以說我們土木系畢業的人,路途其實也是蠻寬廣的。」他回憶著笑說。

來到榮工處,是一件令常岐德引以為傲的事。「這二十年當中,我施工過幾個明星工地,那真是讓我們非常驕傲的。像是臺灣第一條海底隧道,高雄的過港隧道,還有臺北的榮民總醫院,都是在我擔任工務所主任任內完成的。」他說。

進入榮工處所參與的第一個工程便是民國六十二年台北市的麥帥公路。「麥帥公路後來改成國道一號高速公路。那時候的道路都只有兩線道,我們除了把它拓寬成四線道之外,還蓋了南港收費站,而且還把整個山給炸掉。」常岐德說,當年的他是爆破隊的隊長,而在工程完工後,他還被榮工處送去瑞典的諾貝爾去學習爆破技術,其中的艱辛真是不足為外人道。

難忘榮民總醫院
談起榮民總醫院,常岐德說:「到現在為止,榮總還是亞洲樓地板面積最大的一個單一建築物,一層樓就有一公頃、四百多間病房。」對他來說,這棟建築的施工是個極大的挑戰,「除了樓地板面積非常大之外,當時遠企大樓、SOGO百貨、明曜百貨幾個大樓都在施工,我們面臨到工人缺乏的問題,大家都在搶工人。」但人緣極佳的常岐德,運氣也非常好,在施工過程中,有幾家協力廠商持續配合施工,也讓榮總大樓在五年內如期完工。「我非常驕傲的原因是,當時臺大醫院也正在興建,而且他們比我們早一年動工,但最後比我們晚一年完工。更重要的是,當時遠企和臺大醫院都有顧問公司來進行規劃,而榮總大樓則完全是我們自己來做,不管是材料的規劃、進場的時間點、施工的次序、工人的安排等等,都是我們自己安排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比他們更早完工,這讓我覺得很欣慰。」常岐德嘴角泛起了微笑。

而談起榮總興建工程的規劃,他也提到,一般土木工程規劃的大都是建築物的結構部分,至於內裝及外表的美觀部分,通常就交由建築師及室內設計師來規劃,「這種與美感有關的部分,需要比較有藝術頭腦的人來做規劃設計,但是當時榮總大樓的結構工程完成後,其實內裝的部分,也是我在當主任的時候做起來的。」常岐德說,雖然當時也聘請了設計顧問公司畫出規劃圖,但是因為身為使用者的護理長們不滿意太過古板的設計,於是常岐德便向他們請教:「那你們想用什麼顏色?護理站要怎麼規劃才好?你們的櫃臺要做多高?病床應該怎麼放?櫃子應該怎麼安裝?這些全部都是請教他們的意見完成的,畢竟他們才是完工後真正要使用的人啊。」懂得尊重並傾聽使用者的意見和心聲,這也是工程師非常重要的價值。接下頁

1 / 2 / 3 / 4

 

 

 

 

 

 

 

 

 

 

 

 

<連絡我們>
Copyrightc 2009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02)3366-4342 傳真:(02)2739-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