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
   
友善列印

 

紮實的功夫最了得—專訪臺大水工所黃良雄主任 (1/3)

採訪‧撰文 張國儀

走進黃良雄主任的辦公室,偌大的空間整潔空曠,似乎顯示出主人的淡泊和俐落。剛落座不久,秘書小姐便端上香氣撲鼻的綠茶,黃主任笑著招呼小編趁熱喝,並且告訴小編:「這是我私人的茶葉,外面人喝不到的喔。」這麼簡單的兩句話,便已展現出黃良雄主任的親切,接著他拿出一疊厚厚的資料說:「我大概準備了一下你可能會需要的資料。」這份貼心,更著實讓小編感動不已。

水利組的專業分類
一般說來,水利領域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為水理與水資源兩大類,黃良雄說,早期從事水理領域研究的人員較多,不過雖說專事水理研究,也並非就完全不會做到水資源領域的研究,同樣地,從事水資源研究的專家,也會接觸到水理方面的研究。近年來因應環境的變化,土木工程中有許多與防災及環境有關的課題,水利專業方面的研究就更形蓬勃,「像我們處理的是流的問題,比較多跟環境方面的配合,比方說跟流相關的就有颱風、污染、水利災害等等,題目很多,所以老師們做的領域就比較廣,很多老師一個人就跨了兩三個領域。」黃良雄說,「不過以工具來講,數學工具的確有其限制。就水理來講,大部分是做分析、定率(deterministic)的方面比較多,而水資源方面則是做序律(stochastic)方面比較多,這個領域倒是比較難跨過去。」黃良雄也說明,從大學部的課程可以很明顯看出,流體力學與工程數學的課程大都由從事水理研究的老師來負責,而水文學和水資源工程等,則是由從事水資源研究的老師來負責授課。

走入水利領域的因緣
談起早年的求學生涯,黃良雄說:「我們那個時代人念書比較沒有人看什麼領域,你去問高中生大學在幹什麼,那個時代沒幾個人知道,反正就是隨波逐流,考上了,看你有沒有興趣讀,沒有興趣就轉系或轉學,有興趣的人就留下來了。」形容自己是鄉下人的黃良雄說,他真正開始覺悟到要用功念書,正是從大學開始:「可以說是浪子回頭啦。」他笑說。

中學時代個性較叛逆的黃良雄,不願意被升學制度束縛,但卻對物理情有獨鍾,「所以考大學就完全靠物理這一科了。」考上了成大水利系後,接觸到了力學,黃良雄說:「力學比較抽象,我越念就越喜歡。」不過,他也提到,當年的大學生對於未來的出路比較不會多想,「我們那時候不會想這些,比較特別的是,只要覺得哪裡困難就往哪裡去。」

說起大學時代,黃良雄搖著手說:「我的大學生活不值得談啦,因為我大學時就像公務員一樣。」他形容,每天除了上課,就是往圖書館跑。平常一個禮拜找一天下午讓自己運動到筋疲力盡,禮拜五或禮拜日去看一場電影,「就這樣過了四年。」黃良雄回憶著說:「其他的我不敢說,但大學時比我用功的人真的不多,現在想起來,真是不容易啊!」對黃良雄來說,這份堅持與毅力,其中有著他對家人的愧疚與情意,「我中學時前後左右的同學都考到比我好的大學去了,我想,再這樣玩下去不行啊。」家庭觀念頗重的黃良雄,為此拾起書本,正襟危坐認真用功了起來。

大學畢業後入伍服兵役,退伍後,黃良雄遇上了升學或就業的重大抉擇。「我那時候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先回成大當助教,看看自己要走上未來的哪一條路。」黃良雄為自己的未來規劃了三條路:第一是拿獎學金出國深造,第二是進入國內研究所,而第三則是進入工程界工作。「也不知道幸或不幸,我第一條路走通了,拿到獎學金就出國念書去了。不過現在想想,當時選擇第三條路就好了,因為我1987年回臺灣時,我那些走第三條路的同學都退休啦!」黃良雄開玩笑地說。玩笑歸玩笑,回首一路走來的自己,黃良雄真摯地說:「做研究一直是我喜歡的事情,在這一點上,我是貫徹了自己的興趣,所以我一直都覺得很愉快。」說到自己的研究,黃良雄表示,自己比較偏向理論方面,「我這一輩子遇到很多好老師,大學時的老師,教學非常認真,而研究所遇到的老師學問非常好,對我來說受益良多。我是很幸運的,能夠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他滿足地說。

拿到獎學金前往美國愛荷華大學深造的黃良雄,先是進入了土木所碩士班,畢業後接著又進入了機械所博士班。當時擔任臺大土木系主任的葉超雄教授,因為希望能加強土木系的力學課程,所以積極地向國外網羅人才,正因為如此,黃良雄便與當時前往美國各個較有傳統的水利實驗室訪談的楊德良教授碰了面,「當時是有人推薦我,因為我的背景很符合,不過我和楊教授談一談,也沒放在心上。」到該年八月,黃良雄還記得,他接到了同班同學李鴻源的電話,告知他如果當年十二月他能取得博士學位,就能申請台大土木系的教職。「那個時候只剩四個月了,我的論文才做了一半,連我的指導教授都很懷疑來不來得及,但我想,就拼了吧!」無數個不眠不休的夜晚,真的讓黃良雄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順利拿到了學位。「說來我真的很幸運,這一輩子沒找過工作;到了研究所,我是先有job offer才開始拼學位的,比起現在的年輕人,我真的幸運很多。」不過謙虛的黃良雄說,這並非他特別優秀,「一切都是機運,比我優秀的人太多了,再加上當年臺灣的經濟狀況不錯,所以擴大延攬人才,才讓我有這個機會。」

不過,剛回到臺大土木系的黃良雄,因為是機械博士,所做的研究與土木系完全沒有關係,「我念的是流體力學,做的是水下聲波,但是我回來之後知道自己要調整自己,因為我是土木系的,我要適應土木系,土木系沒有道理再做水下聲波,就這樣一步步慢慢調整過來。」他接著說:「這方面我覺得很多年輕的學者、博士畢業的學生可以參考,你自己要去調整,不能老是要環境適應你,你也要去適應環境。像我一直都是做非常理論的東西,我的指導教授也是,他的理論做得非常好,他常常說,東西做出來,以後有沒有用你不要管。但我回到土木系之後發現不是這樣的,國家給我研究經費,我必須要做出一些國家要的東西,所以我現在做的研究有一半是自己喜歡的,一半是國家喜歡的,我覺得這蠻公平的。不要抱怨人家不支持你的研究,你也要做一些人家需要的,這是我自己調整自己的經驗。」黃良雄說,「我不喜歡去影響別人,但我覺得這是蠻值得分享的經驗。」接下頁

1 / 2 / 3

 

 

 

 

 

 

 

 

 

 

 

 

<連絡我們>
Copyrightc 2009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02)3366-4342 傳真:(02)2739-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