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
     

做管理的土木人—專訪捷運公司陳椿亮董事長(1/3)

採訪‧撰文 張國儀

從雙連捷運站出站,沿著短短的商店街走,上了左側的電扶梯來到地面,一片豁然開朗的中庭,左手邊矗立的就是捷運大樓。上樓來到捷運公司陳椿亮董事長的辦公室,只覺整齊敞亮,讓人心神頓開。這時迎面走來一位清斯文的長者,微笑的的伸出手來握手寒暄,他,就是由土木人變身成為管理人的陳椿亮董事長。

走進土木的歷程
問到當初怎麼會入了土木這一行,陳椿亮開心的說,他從年輕時就很喜歡土木。曾經在居高臨下的位置仔細觀察鄰居房屋重建的過程,陳椿亮深深感到,一間房子由打地基開始、鋼筋的配置、水泥的澆灌,一直到內外裝修的完成,最後變得賞心悅目,其實是好大的一門學問。「我突然覺得這是很偉大的工作。」陳椿亮說。再加上當時他聽到有人為土木工程師下了一個定義:「地球的雕刻師」,更讓他對這個工作嚮往不已。

高中時,因為喜歡建築與藝術,陳椿亮更視土木工程專業為他生涯規劃上一種完美的境界,也因為如此,在大學聯考時,他填了土木為第一志願。「那時候我同學還警告我,他說,你如果考得好,就真的會進土木系喔。」陳椿亮也覺得這個同學很有趣,就坦白跟他說:「我就是想念土木系啊!」之後他果然以高分錄取臺大土木系,雖然分數可以填上電機、機械等當時排名更前面的系,但陳椿亮說,他一點都沒有猶豫,因為,土木工程就是他的興趣所在。

正因為是自己的興趣,陳椿亮的大學讀得非常愉快。而他從進了土木系開始,就特別喜歡「交通」這個主題。「因為我對工程方面的人文比較有興趣,學交通的話,就可以又接觸土木工程,又兼顧到人文方面的學識。」陳椿亮說,交通工程其實算是土木工程裡的一個分支,要完全脫離工程中那種硬碰硬的物理作法,因為交通面對的是人,以及人的問題。「交通所有的面向,包括駕駛的行為等等,都是人的問題,這不像鋼筋混凝土,算出來就是結果,接著你就可以處理了。」他解釋道。所以,交通工程中側重的是統計,而統計為的是要去了解人的行為。喜歡處理有關人的問題,陳椿亮在個人的職場生涯中,漸漸走向管理這條路,其實也是有跡可尋。

研究所畢業、當完兵後,陳椿亮立刻就被王傳方教授延攬至新成立的交通大學運輸工程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在運輸工程研究所期間,陳椿亮所做的大部分是統計方面的研究。他提到,談起交通,最基礎的當然就是鋪馬路,但是就算是鋪馬路,這其中也有兩個層次。首先當然就是計算馬路的弧度,讓道路平整,這是工程方面的技術,而第二個層次,陳椿亮說,「那就真的是交通的領域了」。比方說紅綠燈,它本身的物理技術其實並不困難,但它所控制的卻是最重要的「人」的行動方式,也就是讓交通能夠順利運作的重要因子。「交通工程中最基礎的,就是要控制馬路。」陳椿亮說,「軌道交通也有類似的個性。雖然是走在軌道上,但是也有交叉、有車輛會互相穿越,所以會產生碰撞的危險,必須要用號誌來控管。」

入閣當幕僚
1987年,當時擔任交通大學校長的郭南宏先生,被提名出任交通部長。郭部長於是找來了陳椿亮當幕僚人員,也就此開啟了他的公務員生涯。回憶在當幕僚的那段期間,陳椿亮說,郭部長是學者性格,與政界的風氣頗有格格不入之處,當時身為幕僚的陳椿亮曾經建議郭部長:「您應該多去政界進行社交活動。」只記得郭部長回答他:「我要是去社交的話,你們會忙得不可開交,因為所有的理想就得全部靠你們去實現了。」也是因為這樣的耿直性格,在第一次的內閣改組之後,郭南宏先生就被調任為政務委員了。也就是在此時,捷運局長向陳椿亮詢問前往捷運局服務的意願。由於政務委員不再有所謂的幕僚,加上郭南宏先生也大力支持鼓勵,陳椿亮於是來到了捷運局,「從此,一生就奉獻給捷運單位了。」他微笑著說。

來到捷運工程局,遇上馬特拉合約糾紛
雖然是因為工作的關係才開始接觸軌道工程,但由於陳椿亮一直都喜歡與人相關的工作,而軌道交通所運送的正是人與貨物,其中所牽涉的問題層面,並不是單純的工程問題,這對陳椿亮來說,是既有趣又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他對捷運局的這份工作當然是全心投入。

談到在捷運局讓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與法國馬特拉公司的合約糾紛。當年由於捷運工程的延宕,造成馬特拉的損失,於是馬特拉提出仲裁案,向捷運局求償十億元。而由於中間的訴訟過程又是拖延反覆,到了最後,賠償金額竟高達十三億。陳椿亮提到,那是捷運局士氣最低迷的一段時間,每天要面對的,就是內外交相的煎熬。「曾經有捷運局工程師搭計程車,司機一知道他是捷運局的,當場就趕他下車…」陳椿亮說,「也有機電處的同仁因為受不了這種壓力,割腕自殺…」在捷運局飽受社會各界的攻擊之餘,擔任主任秘書兼發言人的陳椿亮,還得面對局內同仁恐慌與挫敗的情緒。當時包括台北市議會、調查局、監察院、行政院,都組了調查團隊來調查捷運局,壓力之大,可想而知。「那時候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印文件,提供給這些調查人員參考。」陳椿亮搖著頭說。一肩扛起應付外界批評的重責,陳椿亮也說,「那時候大家都無心工作了,因為辦個捷運局,結果弄得人人喊打、越辦越錯,不但名譽掃地,而且感覺起來就是動輒得咎。」

對外應對得宜,獲頒傑出公關優秀發言人獎
越艱困的時刻,越容易出現重大的挑戰。就在此時,李濤先生打電話到捷運局,邀請捷運局人員上節目來面對大眾的質疑,並做出說明。職責所在,陳椿亮當然義不容辭的接下了這個任務。「我印象很深刻,那是個現場call-in的節目,而且現場還有一位市議員,除了要聽事件的經過如何,也要看我們捷運局是如何與民眾對話。節目一開始,接到的都是憤怒的民眾打進來的電話。所有人都大罵捷運局敗家,搞到賠了這麼一大筆錢。」親上火線的陳椿亮卻表現出臨危不亂的風度,他心平氣和的面對猛烈的詰問,提醒民眾,當時木柵線麟光站有許多民眾抗爭,因為進出不方便,所以不希望捷運繼續施工。由於陳情抗議的情勢持續不斷,捷運局也就同意先暫停這一段工程的施工,希望能緩和民怨。「我跟他們分析,捷運局做的是一個未來的工程,還沒有看到實際的成果、提供便利的服務,所以大家抗爭。而為了民意,我們也暫時停工,希望能好好溝通。這一類的爭執,沿線都是,只是大家對麟光站的記憶比較深刻些而已。」陳椿亮不疾不徐的解釋,當土木工程有所延宕時,機電工程卻還是繼續在工廠裡生產完成,而當機械工程完成,車輛運來臺灣,卻全無用武之地。即便如此,車輛的養護還是要繼續的,不能就放著任其生鏽,並且還需要動員人力來做測試,再加上倉儲的費用,林林總總,就是一大筆金額。「因為這樣的工程時程拖延,造成了乙方的損失,這也就是今天馬特拉向我們求償的部分。」陳椿亮說。

經過與民眾苦口婆心的溝通,在下半段節目中,民眾打進來的電話,都以安慰、鼓勵居多了。對這樣的結果,陳椿亮說,他感受非常深刻。「我體會到,因為自己的專業,所以講出了井井有條的道理,讓別人認識、了解,使大家有了共識。這其實就是應用土木專業去處理其他方面的事務了。」也因為這一次出色的表現,李濤先生向財團法人公關基金會推薦陳椿亮,而他也在該年度獲得了傑出公關優秀發言人獎。

對內安撫人心,提振士氣
然而,對捷運局內部來說,遭受外界猛烈砲火的攻擊,其實也是艱苦不已。陳椿亮說:「我記得那時候我每天到局裡的工作就是開座談會,一個單位一個單位開座談會,因為性質不同,有規劃、設計、施工等部門,每一個單位的問題都不太一樣,我就分別與他們座談。」陳椿亮抱持三個主要想法來與同仁座談:一,捷運局已經到了谷底,接下來不可能更壞,只會反彈爬升;二,以前沒有人做過的事,不用怕別人追究責任,因為無前例可循,只能自己慢慢摸索。所以,未來一定會做得更好,也一定可以彌補起過去所做出的錯誤決策;三,時勢造英雄,要把握住這個時機,做得好,就是英雄,「不然的話,你像一般公務員,每天都在處理例行公事,不會有凸顯自己的機會。」陳椿亮說。也就是這一番真心對談,捷運局內部的軍心漸漸回穩,大家的工作士氣也開始凝聚。「主任秘書的工作就是要分析條理,讓同仁了解情況。」這是陳椿亮所下的註解。 (下一頁

1 / 2 / 3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