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80 期 國際交流

2014
同濟大學-台灣大學
聯合畢業設計心得感想

汪方瑩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姓名:汪方瑩
學院: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方向:建築工程系
交流學校:台灣大學
同濟指導教授:周鋒教授
台大指導教授:黃世建教授
時間:2014.3.17-2014.5.15

 

台灣是一首未完成的詩,而國立台灣大學正是我愛上的這首詩的理由。在這片熱帶的土壤上,我滿懷熱情而來,噙著熱淚而別;帶不走的,留不下的,是我對台灣大學師生們滿滿的深情想念。在踏上歸程的那一刻,記憶氾濫如潮水,腦海裡放映著一張張熱情陽光的笑臉,一幅幅相聚相歡的片段,一句句聚餐苦匆匆的離別贈言,一段段與君同台的學習歷程,沒有理由不喜歡這裡,沒有理由不留戀這裡;我告訴自己,我還會再來。流光容易把人拋,都還沒來得及道別,就匆匆離去。

兩個月,長度雖然很短,寬度卻很廣。在時間座標的長軸上,我在台大黃世建教授和同濟周鋒教授的共同指導下,畢業論文進展順利,並同時和研究領域相近的蔡克銓教授交流,研究能力得到提升,按計劃完成了畢業的具體任務和安排。黃教授為國家社會奉獻的精神、嚴謹治學的態度、詼諧幽默的談吐,都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我。我也深深折服於蔡教授的研究深度和學術水平,這些身為學術界大師的人格特質,都將對我今後的學習產生深遠影響。在空間的寬度上,我從台北之北到達了恆春之南,縱跨整個台灣;除了賞心悅目的景色和揚名中外的美食,台灣的風土人情更是台灣濃墨重彩的一筆。

緣起

其實更願意用[緣不知從所起,一往而情深]來形容對台灣的感覺,也許是因為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也許是因為台灣大學的名氣,抑或是台灣的美食小吃,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就開始關注這個可愛而又浪漫的島嶼。大二的時候,聽聞我們學校與台灣大學有「聯合畢業設計(論 文)專案」,就下定決定一定要來這裡。除了深入地了解台灣之外,覺得能在台灣最高學府國立台灣大學,進行短期的交流,認識大師級的教授,結識優秀的學生,感受自由的學術氛圍,更是一件特別難得的機會。從最初因非保研生被學校拒絕,到中途的極力申請以及導師的推薦,費盡千辛萬苦終於如願以償,得到了這次寶貴的機會,來到了台灣。

 

 

初見

飛機登陸,緊張而興奮,終於踏上了這片土地,這是我午夜夢迴、縈繞心頭的土地。中午便在團長的帶領下來到台灣大學,公園般美麗的大學映入眼簾,馬上就刻進了心裡;更加受寵若驚的是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熱情的老師和同學,不用說等候在捷運站接待我們的大三可愛的學弟學妹們,也不用說黃世建導師為我的到來特地安排學姐指導和開會團隊介紹,單單是台大土木系張嘉玲小姐對我們初次到來招待我們的那碗牛肉麵,就讓我們無可救藥地喜歡上台灣大學。

相識

與台灣的相識,應當從台灣大學說起。

三位台大同學帶著我們一起辦理住宿手續,詳細講解了台灣和台大的 一些事情,解答我們的各種疑問,等待我們雖然辛苦,但一直微笑地跟我們交流,真的感謝三位小夥伴的幫助。

張小姐幫著我們辦理網路、圖書館證件、開導師見面會等等,讓我們在台灣的生活很快地步入了正軌。

我們兩個月都是住在國青宿舍,雙人間,樓下就有自助餐、7-11(在台期間,著實感覺到7-11的強大)、健身房等基礎設施,覺得很方便。

黃世建老師幫我安排了教研室的位置和指導我的Erwine博士,運算強大的電腦和教學相長的813研究室成員,陪伴我度過美好的研究時光。

相知

每周一次的meeting:在台灣期間,每周參與課題組討論研究,並製作簡報報告畢業設計的進度情況。參與了有關抗震設計的混凝土補強相關報告兩次,並發問及進行小組討論。除了參與結構補強的設計等課題,並且就相關地震評估和房屋進行了公式探究。

每周的結構試驗:在國家地震中心參與台灣大學研究生結構試驗,包括試體設計、製作及後續試驗。主要製作的鋼筋混凝土試體,包括高強混凝土柱受高軸壓之性能研究、coupling-beam研究等課題。

黃教授課題討論的講解

 

每周兩次的finite element method 課程:在學習Abaqus軟體應用時,我也旁聽了台大土木由陳俊杉教授開設有限元素課程,讓自己更了解Abaqus程式應用的原理及相關基礎課題,並一起完成了作業和上機操作等任務。這個課程其實是在交流學習範圍之外,我是發自內心想多學習而參與旁聽。陳老師是開發有限元素軟體和撰寫有限元素應用核心的頂尖人才,除了全英文授課外,也錄製了影片,讓同學能在課後更全面學習。

 

黃教授課題討論的講解
黃教授課題討論的講解

 

與老師交流情況:在台灣期間,除了每周一次與黃老師的開會討論外,我也時常和周老師進行郵件聯繫和網路信息傳輸和問答,讓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和修正。在台灣大學最大最先進的電腦研究室進行Abaqus建模,並將建立的模型傳輸至dropbox,與同濟大學師生進行討論。在建模期間,台灣大學的蔡教授也親自指導了研究細節,最後順利了完成了36個模型的製作和參數分析。

大禮堂的舞台演出現場

相戀

與兩岸交流協會主席合影

兩岸文化交流:在台灣大學裡,不限於學術,還有文 化上的融入和交流。在台灣大學學習的兩個月時間裡,除了參觀博物館等歷史建築,也參與了台灣大學的文化交流活動,並作為大陸學生的文化交流的橋梁,參加了台灣大學世界嘉年華活動,與台灣大學的大陸學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文化交流中,宣傳了大陸的美食文化和歷史文化,得到了很好的迴響。

 

除此之外,我還參加了文化交流中的服裝展示和舞台走秀活動,身著唐代服飾,在台灣大學的大禮堂進行了三分鐘的文藝演出,宣揚了民族特色,並和其他民族交流文化,也體會到台灣自由民主開放的氣息。

待續…

感謝台灣大學和同濟大學給我這次機會,不僅讓自己在學術上得到提升,文化上也得到了解交流。感謝周教授和黃教授的論文指導,讓自己畢業論文順利完成。這一段在台灣大學學習的寶貴經驗,開拓了我的視野,從深度和廣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專業能力。

我告訴自己,我還會再來。 

 

 

 

 

推到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