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
     

僑生/外籍生甘苦談-李敏晶

採訪‧攝影‧撰稿 張國儀




來自澳門的李敏晶,是土木系大學部三年級的學生,也是現任的港澳同學會副會長。沈靜又略顯羞澀的敏晶,說起話來雖輕聲細語,卻有條不紊,做起事來更顯出其聰慧細心的性格。

 

為什麼來到臺大?
當初為什麼會從澳門來到臺大就讀土木系呢?李敏晶說,因為澳門當地的大學不多,而且大部分是以文科為主,理工科系的選擇較少,再加上臺灣大學在東南亞附近的國家中,是頗富盛名的一所,於是當時就參加了考試,並且以臺大土木系為第一志願。至於為什麼會以土木系為第一志願,李敏晶則說,一部份原因是高中時期的她對建築很感興趣。不過,她也提到,選擇土木系時,她並沒有誤以為土木和建築是同一回事,因為,有一位現在為土木系結構組研究生的學長曾回到澳門的學校裡向大家說明過,所以她知道土木與建築是不一樣的。

在實際唸了土木之後,李敏晶覺得自己接觸到了許多計算的部分,這是她感受比較深刻的;而她也認為,建築設計需要有很多的想法(idea),自己在這方似乎不是很專長,所以像土木這樣偏基礎工程的學科,其實是比較適合她的。

由澳門飛來台灣,臺大港澳會的幹事在機場接機,李敏晶說她很幸運剛好有一位澳門僑生跟她一起進入臺大土木,兩人一路上相伴,連宿舍都在同一間,也因此她並沒有嚐到太多孤單寂寞的滋味。「其實每年港澳到臺大來的學生大約有六十到八十個人,數量算是不少的。」李敏晶這麼說。而且這些僑生同學也都有同學會的幫助。提到這一點,李敏晶說:「僑輔組對我們都很照顧,轄下的幾個同學會常辦活動,也會關心我們的動向,臺大在這一點上做得不錯。」

臺大唸書二三事
說起話來還有廣東腔的李敏晶,其實國語表達能力算是很不錯的,但是她也提到,大一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如果老師沒有把一些專有名詞寫在黑板上,她根本就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因為一時之間還無法把國語轉換為粵語,只好趕緊把老師說話的音節記下來,等到下課再問同學這些音是哪些字。「那時候還蠻痛苦的。不過還好,差不多一個月之後就沒有什麼問題了。」她也提到,修共同科目課程時,比較常會碰到老師講台語,她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那個時候常常也聽不懂同學的笑話,因為不知道笑點在哪裡。」李敏晶回憶地微笑著說。講到語言問題,由於之前澳門的官方語言是葡萄牙語,而一般民眾大都是使用粵語,「所以我們英文也不好。」李敏晶好笑地說,「不是外國來的英文就會很好喔,臺灣同學都會誤會。」

談到功課,李敏晶在第一個學期修微積分的時候,第一個直覺是自己『死定了』。因為過去在澳門的高中時,老師教的東西比較少,程度也沒有那麼深。來了臺大,她覺得同學都好厲害,不但可以應付功課,同時還可以參加社團。「我大一大二的時候都忙著唸書,沒有時間參加什麼活動,更沒有參加什麼社團。」李敏晶說。然而,認真努力的她,總是把時間花在總圖,除了用心地拉近與同學在微積分程度上的差距之外,更是加倍用功地唸靜力學、動力學等科目。「其實這些科目只要願意花時間,都不是太困難的。」也是因為這樣的努力,李敏晶的成績一直很好,還拿到了書卷獎。雖然謙虛的她頻頻表示,是因為大一大二時很多成績更好的同學轉系轉走了,才顯得她很優秀;但其實她自己的努力,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從大一時對自己沒有什麼信心,到大三接下了港澳同學會副會長一職,李敏晶說:「這對自己是一種肯定,發現自己其實也可以做得到。」

談到對臺灣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事,李敏晶說,剛來第一天買了腳踏車,鎖在宿舍樓下,結果第二天就不見了,讓她相當傻眼。另外,在臺大學會撐傘騎車,也讓她覺得相當有趣。至於最讓她感受到文化差異的,則是臺灣大學生很喜歡上BBS這件事。「我們在澳門都沒看過,剛來的時候就覺得好奇怪喔,BBS只有單色,而且只能操控上下左右,心裡想怎麼會那麼簡陋啊,這怎麼會好玩?」李敏晶笑著說。後來,她才發現BBS其實就是大學生的世界,裡面的資訊包羅萬象,吃喝玩樂不說,要聽得懂最流行的大學生術語和笑話,也一定不能少了BBS。「真的很好用!」李敏晶佩服地說。而臺灣人讓她最印象深刻的則是,「很有禮貌,買東西或是在餐廳吃飯,都會跟服務的人說『謝謝』。」

大二的時候,住在臺大歷史最悠久的女一宿舍裡,李敏晶覺得『很恐怖』,因為一間房要住六個人,而且聽說有老鼠出沒。「房間裡的家具都是木板的,書桌很小,放了電腦和工數課本之後,就完全沒有空間可以寫東西了。」離家來到臺大唸書,最讓李敏晶感覺不同的是,一個人獨立生活之後,能夠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雖然離鄉背井一定會遭遇到挫折和困苦,但每當這樣的時刻出現,李敏晶就會想,「出國唸書是自己選的,既然是自己確定要做的,那就要盡力、要能過自己那一關。」現在,宿舍也全部整修翻新過了,「我住得很愉快。」她笑笑地說。

聊到臺灣同學與澳門同學有何不同,李敏晶歪著頭想了想,她覺得臺灣的學生有很多活動,不像以前她在澳門,下課之後就算有活動,也可能是去補習數學之類的課業加強活動,而且學校方面也不是很鼓勵學生發展課業之外的才能,「在臺灣,功課好的學生也很會玩,像北一女的學生也會跳熱舞,在澳門就不是這樣的情況。」 此外,澳門的大學生與臺灣的大學生還有一個不同之處是,澳門的大學生絕大部分都有兼職的工作。李敏晶的同學大都有一份薪水不差的兼職,除了可以負擔自己的學費之外,還可以支付自己的零用。而他們大多從事觀光類的工作,像是導遊。「可能是因為澳門的課業壓力沒那麼大,同學們都比較有時間吧。他們都會去找工作來做。」

現在、未來
唸了土木系三年,再回頭看過去對建築的興趣,李敏晶覺得,現在對建築已經純粹只是保持欣賞的的心情而已了,「看看美麗的教堂之類就可以了。」她這麼形容。由於大一大二時修了很多課,身體和精神都疲於應付,現在的她則覺得,休息是比較重要的。「現在如果有時間,就會去跑跑步放鬆一下。」此外,由於大二的時候曾經前往潤弘工程擔任工讀生,李敏晶接觸到了工程比較軟性的一面。「那時候被安排在合約部,去了才發現,哇,怎麼跟工程完全沒有關係啊!」雖然工讀生都是做些辦公室的文書工作,像是影印之類的,但她也漸漸發現,合約這個部分是工程進行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要懂得如何與人洽談、訂立合約條文,工程才能順利進行,而萬一出了問題,也才可以有所依據。「這中間要是一個字錯了的話,後果就可能不堪設想,因為這些工程案通常都是以億為單位來計算的。」李敏晶睜大了眼睛說。這對她來說是很好的一個經驗,因為她看到了工程更全面的樣貌。再加上大三所修的課都比較實務,現在的李敏晶會開始去思考建築物不止是一棟建築物,它還得要符合人類使用的需求才行。「工程計算的部分只要花時間去做就可以做好,但是有關於人性化、實用性這個部分,則是要動更多腦筋、花更多心力去思考和設計。以前沒有特別這樣想過,現在覺得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還有待加強。」李敏晶這麼說。

關於未來,李敏晶仍在思索,是該回到景氣越見看好的澳門去工作呢,還是繼續留下來念研究所。「這比高中時決定是要在澳門還是來臺灣唸大學要困難很多啊!」她感嘆道。「更了解土木之後,才發覺自己其實還有很多東西不懂,好像在眼前出現了很多扇門,不知道要選哪一扇來開啟才好。」而這,也正顯現出土木工程的多元性。

未來,不論敏晶選擇走哪一條路,憑她認真努力、穩扎穩打的個性,一定都能有所發揮!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