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76 期 焦點人物

擇善固執 全力以赴

陳舜田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名譽教授

 

 

 
2011.3 遊花博留影

 

大約一年前,杜風電子報向我邀稿,因為從未寫過介紹自己的文章,真不知如何下筆,所以一直拖欠下來。本以為久了已經忘記,正在慶幸,沒想到杜風又來信催稿,真有點不好意思,只得勉強提筆。以下就分幾段個人經歷過程,記下一些經驗與感想。

我的志願

小學時候,作文「我的志願」是長大成為書畫家,到了初中,我的志願改變為工程師。書畫家始終未能圓夢,只有於擔任臺科大校長時,在學校所舉辦的「二OO四年名家作品邀請展」上,展出幾幅書法及攝影作品來安慰自己。至於工程師,倒是因民國五十三年特考及格而被分發至台電公司,如願當了三年工程師。自小我從未夢想成為一位大學教授,因為小時候不曉得什麼是教授,等稍長知道的時候,又自覺不是這塊料。但因一件工作上的不愉快,改變了我後來的生涯發展。

 

 
2004.3黃榮村部長、周燦德司長參加台科大校慶並參觀所舉辦「2004名家作品邀請展」留影

臺大土木所進修

在台電服務的時候,有一次,為了一件設計案與頂頭上司起了爭執,原本只是一樁小事,沒想到他竟惱怒向上一級主管告我的不是。我一氣之下請調其他單位工作,但上級主管認為我做得不錯,沒同意我調職。因為不想在這樣的氣氛下繼續待下去,所以就想到報考研究所,以唸書來迴避。

我大學讀的是中原,當時有土木所的只有臺大與成大。我在臺北工作,當然選擇臺大。考臺大雖然不容易,但也只好努力一試,遂花了幾個月時間積極準備。很幸運地,我竟然以榜首之榮成為臺大土木所結構組五位新生之一。由於在研究所修習的都是力學方面的專業課程,很適合我的興趣,加上臺大寬闊美麗的校園、自由的學風,讓我沐浴其中,享受兩年豐富、愉快的研究生生活。

任土木系教職

我是以留職停薪的身份來讀研究所,民國五十八年,碩士學業完成後隨即返台電復職。二個月後得到消息,知道土木系有講師缺,乃試著申請,又幸運地被錄用了。就這樣我捨工程而加入了學術界。

有一天,我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虞兆中老師找我,告訴我總務長請他推薦人選擔任學校工務組(後來改為營繕組)主任,他想推薦我,問問我的意願。回家考慮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我向虞老師報告,表示願意接受這個任務。就這樣我過著上午工務組下午土木系的一年多忙碌日子。有一次,學校體育館東側以竹籬環圍的水池出了意外事件,閻振興校長吩咐我,要我負責把一大兩小的水池及其周邊環境整修、美化一下。我請工務組同仁潘先生幫忙設計,然後以新臺幣六十餘萬元工程費發包整建。當時這個水池並無名稱,但聽說後來是由學生會將之命名為「醉月湖」。

既然決定要在學術界發展,我瞭解必須更進一步充實自己。因此在國科會資助下,於民國六十一年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四年完成學位後,立即返回土木系服務。

轉任工業技術學院

民國六十八年,「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後改名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徵求營建系主任,毛高文校長請虞兆中老師幫忙推薦。虞老師再次詢問我的意願。經再三考慮,認為臺大人才濟濟,多我不多,少我不少,也許反而在一個新的學校能出點力、幫點忙,因此決定試試看。

接任系主任,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重新檢討課程。我邀集系內教師花了十幾個小時,從早上十點到晚上十點,吃了兩個便當,終於把課程確定下來。我們將課程分為結構、大地、材料與管理四種專業技術類別,大學部學生必須修習所規劃四專業中的必修課,研究所則正式分四組招生。這樣的規劃延用至今,只是在研究所部分後來增加了一組資訊組。我要做的第二件事情是積極增聘優質師資。當時系裡連我在內只有七位教師,其中五位是講師。努力之下,在我系主任兩年半任內,延聘了五位教師,兩位MIT博士、兩位華盛頓大學博士,以及一位北卡羅奈那博士。後來繼任的幾位系主任也非常努力,目前營建系擁有卅幾位優秀的博士學位教師。

也許因為我在台電有三年規劃、設計、監造的相關經驗,認為要把一件工程做好,工程管理很重要,所以就加強營建系這方面的課程,開授營建管理、財務管理等好幾門課,有的開在大學部,有的開在研究所。研究所正式設管理組,在臺灣是首創,營建管理遂成為學校的一大特色。大約十年後,中央大學、臺灣大學也陸續設立管理組。目前營建管理或工程管理課程已在各大學、技職校院普遍開授。

我來學校不久,毛高文校長交代我一個任務,希望學校能設立「營建研究中心」。當時營建系師資人力與設備並不充足,我認為需要與其他單位合作方能成功。臺灣大學就在鄰近,又是我熟悉的學校,自然是邀請合作的不二選擇,正好榮工處總工程師齊寶錚先生在營建系兼課,因此我即邀請臺大土木系顏清連主任與齊寶錚先生共商此事,並立即獲得贊同。三人分別向服務單位長官報告,也都獲得支持。

於是「臺灣營建研究中心」(中心現已改名「臺灣營建研究院」)

很快地在民國七十年五月成立。

 

2004.1 陪同前臺大虞兆中校長訪問中原大學,與熊慎幹校長及同仁合影

借調教育部科技顧問室

在七十一年年初,有一天接到教育部余傳韜次長電話,找我去談談。他告訴有人推薦我到部裏負責主持科技顧問室。我感到非常意外,心裏完全沒有準備,因此要求考慮幾天再回應。沒想到,第二天次長又來電話,告訴我朱匯森部長已經批示要我接任該職,並且要我二月一日立即上任,好準備將在四月份舉行的第四次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就這樣,我從學校借調到教育部開始另一種不同性質的工作。

行政院以下共有教育、交通、國防、衛生四個部署,設有任務編組的科技顧問室。顧問室重要任務之一是針對如何提升國內科技人才培育的質與量,研擬可行之方案、策略,提送以國外專家顧問團隊為主力的「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中討論,通過後再交回各部署顧問室負責推動執行,然後將執行成效在半年後的期中會議中檢討。對我而言,這是一份極富挑戰的嶄新任務。那時候,顧問室人力非常有限,主要工作如擬計畫、簽公文常需自己來,下午六點多下班,經常帶一大包公文回家處理。

民國七十二年,行政院擬訂一個非常重要的「加強培育及延攬高級科技人才方案」,由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召集人李國鼎政務委員領導相關部會主管,共同研擬有效措施,來提升我高級科技人才培育之質與量。有關教育部部分責由科技顧問室負責。我們研擬了多項措施,其中有二項特別值得一提:

其中一項是,由李政務委員邀請相關部會首長共同出面向企業界籌募約新臺幣三億元經費,將其中部分經費用來獎勵100位在教學、研究上有傑出表現之大學教授。受獎者在其薪俸之外,每月另贈予兩萬元獎勵金(當時約與其薪俸相當)。這項獎勵案由教育部科技顧問室負責執行。兩年後方改由國科會編列預算繼續推動,成為國科會之「傑出研究獎」。

另一項,是研頒「國立大學研究所教師員額及設備經費依研究生人數比例計算標準」。當時國立大學研究所員額與經費是以「所」為單位編列。一個研究所不論大小規模,一律編列五名教師及150萬元設備費,有博士班者另增一名教師。那時,臺大電機所研究生近200名,而有些學校研究所學生只有十來位,編列相同之員額與經費明顯不合理。該標準規定教師員額以30名研究生編列5名為基準,每增加6名學生則另增一名教師。設備經費也仿此原則編列,但都訂有上限,以免學校無限擴充研究所的規模。依此,臺大電機所每年設備費可自150萬增加為1,000萬左右。這兩項措施對後來大學研究所師資陣容及教學研究品質之提升起了很大的影響。

任職顧問室,每天白天上班及回家加班,工作常超過十小時,雖然忙碌辛苦,但看到推動的工作,對當下教育確能產生一些正面的幫助,就感到相當安慰。特別在李政務委員國鼎先生的指導下,得到學習成長的機會,更是受益非淺。李先生前瞻的視野、無私的胸懷,以及積極的態度實在讓人景仰不已。

歸建學校

人在教育部服務卻仍一直想念學校的教研工作。於是向新任李煥部長提出歸建的請求,經過兩次提出辭呈,終獲同意。我回到技術學院接長教務,並繼續教學與研究工作。

教務長任內有一天,學校接獲教育部通知,告知毛高文部長要到學校視察。石延平校長要我準備資料,向部長簡報學校近況,以及未來發展的規劃。那時候,學校只有「工程」與「管理」兩大專業領域,我向部長報告學校擬另發展「設計」專業。後來學校改名為「臺灣科技大學」時即設立了國內第一個設計學院,下設「建築設計系」及「工商設計系」。近年來,臺科大在國際頂尖的德國IF以及Red-dot設計獎中有極優異的表現。IF將世界大學進行排名,臺科大己連續幾年名列世界第一;紅點則將大學分為「亞太區」及「歐美區」,臺科大亦獲亞太區榜首。

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我獲聘為臺灣科技大學校長。任內重要校務工作,除爭取經費興建「國際大樓」、修建溫水游泳池、規劃竹北產學研究園區、開始推動國際化外,亦獲教育部補助九所大學研究所專案經費補助(媒體稱此九所學校為研究型大學)。

在任內還發生兩件大事。九十二年SARS風暴,將學校帶入高度緊張狀態。校門的體溫量測、校園的消毒工作、發燒同學的送醫與安置,每一件工作都如履薄冰。我請學務長在下午四點半左右向我報告當日校園狀況,並以郵件告知全校師生、員工,讓大家安心。緊張了好幾個月,運氣不錯,總算沒有發生不可收拾的情況。

另一件大事是推動與臺師大的併校。我們認為臺科大的工程、管理、設計領域有很強的陣容,但缺少理科、文科與藝術方面的領域,如能與臺師大合併,正可互補長短,創造一個新局面。正好兩校許多教師都有相同的想法,而且此議得到教育部的鼓勵與支持,因此就開始規劃整併計畫。經過兩校熱心教授的努力,合併構想分別通過兩校校務會議,只待研擬詳細併校計畫書報部。此時我校幾位教授前往教育部表達反對併校的意見,教育部回應認為既有不同意見宜再作討論。這個回應卻苦了學校,報紙上隨而接連出現寸大標題的文章,指責我出賣學校,校內也出現贊成與反對者之間的爭執。但我認為既然是有利學校長期發展的事,必須堅持,並宣示:正式併校的那一天就是我解下校長職務的一天,而且也不會接受新任務。在我表達堅定立場,以及許多支持併校同仁協助下,所擬「併校計畫書」終於以超過三分之二票數在校務會議中通過。可惜的是,在臺師大那邊,計畫案卻遭校務會議否決,以致功敗垂成。不過自此之後,我校校務推動反較前更為順暢,許多提案均能在行政會議或校務會議中獲得高票支持。事後幾次遇到臺師大校長、教授,談及此事,他們都向我表達惋惜之意。

除了併校案未能如願之外,還有兩件意外事件讓我耿耿於懷,一是有位企管系女同學上游泳課時不慎受傷而失去行動能力;另外一件是有位機械所女同學在實驗室傷了眼睛而失去視力。這些是我任職校長期間最大的憾事。

 

 
2005.2  台科大同仁歡送卸任校長

後語

我有些固執,對於認為對的事情相當堅持,且努力以赴,雖然不一定成功,就如推動與臺師大併校一事,雖然沒有結果,但因為曾經盡力,所以不會有遺憾。

前後在臺大、臺科大任教近四十年,期間雖也擔任一些行政工作,但我一直把教學當作最重要任務。我對學生要求甚嚴,不論大學部或研究所課程,固定每週給作業、計成績,因為我自己的學習經驗告訴我作業是最紮實的學習方法。我每學期給三、四次考試,始終親自監考、批改試卷,當的學生也較多。雖有陳大刀的外號,但仍被學生選為優良教師,並獲教育部優良教師獎,讓我感到些許安慰。

我於九十四年二月任滿,同時獲准退休。這幾年我仍協助教育部、國科會處理一些專案計畫審查以及大學校院評鑑工作。今後只要身體許可,我仍願繼續擔任一位盡責的義工。

 

 
2005.5 退休後遊日本,於MIHO美術館前留影

 

 
2007.1 三代同遊「桃源仙境」

 

 
閒暇攝影自娛1

 

 
閒暇攝影自娛2

 

陳舜田簡歷

現任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名譽教授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土木工程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碩士
中原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學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副教授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營建系教授、系主任、教務長
教育部科技顧問室主持人
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教育文化獎章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中央廉政會報委員
國科會土木工程學門召集人
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理事長
中國工程師學會詹氏論文獎章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工程獎章
中原大學傑出校友
國立臺灣大學傑出土木校友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校長

 

 

 

 

推到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