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64 期 特別報導

淺談大地地震工程—從921 地震說起

蔡祁欽

中興大學土木系助理教授

 

民國88年的凌晨,已在睡夢中的我先是聽到一聲巨響,發現家中突然斷電,接著開始感覺到輕微的晃動,緊接著是強烈的搖晃,且持續了好一陣子,遲遲無法停止下來。之後的整個晚上就好像在坐船一般的搖搖晃晃,讓我無法安心入眠。雖然當時精神狀態不是很好,但回想起來對這一連串的過程卻是記憶猶新。經過一夜的折騰到早上起床後,才發現不只家裡停電了,而是整個台北市甚至整個北部都斷電,原來台灣正經歷了百年一次地震的「震撼教育」。921地震造成了嚴重的傷亡,在台灣留下了一道有形和無形的傷疤;但同時也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如地表破裂、地震引起的山崩地滑、擋土牆、基礎破壞與土壤液化,讓台灣成為大地地震工程的活教材。

首先來談談地震的起因及震波的類型。地震的產生乃是由斷層錯動所釋放的能量造成,921地震便是綿延近百公里的車籠埔斷層錯動的結果。其所釋放的能量,以震波的方式經由不同的路徑(Path)傳遞到你我所在的位置(Site);如圖1所示。震波可分為主體波(Body Wave)和表面波(Surface wave)兩大類,而主體波又分為壓力波(Compression or P-wave)和剪力波(Shear or S-wave)(如圖2所示)。由於運動方式的差異,壓力波的波速最快,但所攜帶的能量較小;剪力波的波速較慢,但攜帶了大部分的地震能量。因此當地震來時,我們會常感到數秒鐘的小晃動之後才是劇烈的運動(如圖3所示),且距離越遠強烈晃動前的小規模震動越長,主要由於波速不同所造成。然而地震波的波速又遠低於光和電的速度,因此在921地震時於震央附近的高壓電塔倒塌而導致無法傳輸電力,幾乎零時差地立刻反映在台北地區的停電,但經過數秒後震波才傳到台北。這種由波速的差異所造成時間差的特性,我們已運用在預警系統的開發。經由判讀波速較快的壓力波,我們有黃金的數秒鐘去警告或停止系統(如核電廠或高鐵)的運轉。

 

圖1 震源、路徑與場址


圖2 壓力波和剪力波

 

為了描述震波的特性,我們通常以振幅(Amplitude)、延時(Duration)、和頻率(Frequency)來表示。振幅代表能量的大小,一般地震所量測到的歷時為加速度(如圖3所示),因此最大之振幅即為最大地表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簡稱PGA),可用於界定地震強度(簡稱震度Intensity)的大小。延時為量測地震歷時的長短,當一地震規模(Magnitude)越大,地震歷時會越長,反之則越小。像921地震(規模 = 7.3)地震歷時約兩分鐘,而日本331地震(規模 = 9.1)地震歷時可長達五分鐘。振幅越大、歷時越長,所造成的災害也會越大。頻率可簡單地由震波的疏密程度來判斷,當震波越密集則表示高頻含量越多,如圖3(b)之紀錄;而如圖3(a)之紀錄則有較多低頻含量。結構物本身也有振動頻率,一般而言高樓的頻率較短,矮房則有較高的頻率,一旦和震波顯著的頻率相似,便會產生共振而加大結構物的搖晃。所以並非高樓一定較危險,還須視震波的特性而定。

 

圖3 921地震台北地區地震歷時 (a) TAP012(土層地盤、盆地內)
(B) TAP035(岩層地盤、盆地周圍)


當震波經由路徑傳播到所在位置,會因介質(土壤或岩盤)的阻尼造成能量的消耗,因此振幅會逐漸縮小。圖4為921地震之震度分布圖,一般而言離震央越近震度(振幅)越大,反之越小,但台北似乎是一個特例。雖然離震央遠,但震度不減反增,主要是因為台北為一盆地,裡面覆蓋了深厚的軟弱土層,造成震波特性的改變,我們稱之為場址效應(Site effect)。場址效應可造成震波之振幅放大 (Amplification)、歷時延長、頻率改變如圖3所示。主要是因為土層像是一個濾波器,會依土層的厚度與軟硬程度來過濾地震波,對於低頻的波會放大,高頻的波則易濾除。所以在台北盆地所量測之震波,其振幅較鄰近區域大,但以低頻能量為主,這也是為什麼台北盆地雖離震央較遠,但也可感受到強烈震動,921地震時同樣也有嚴重的災情。類似的場址效應也發生在西元1985年的墨西哥地震,距震央300多公里的墨西哥城,理應倖免於地震災害,但因軟弱土層的放大效應,同樣也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害。為了預估場址效應所造成地震波的改變,我們可做地盤反應分析(Site response analysis),這就與大地地震工程的另一課題­­ - 土壤的動力性質有所關聯。

 

圖4 為921地震之震度分布圖(節錄自中央氣象局網頁)


921地震對所有的台灣人來說是個畢生難忘的經驗,在地震發生的當下,我只感受到了不同階段的晃動,而在修過台大陳正興老師的地震工程、伊利諾大學的大地地震工程,以及後來本身對這方面的研究,才對這短短的地震經驗有更深刻的體會,慢慢了解這些現象都是可以用理論來解釋,並可應用在工程實務上。雖然921地震造成了嚴重的傷亡,但所觀測到的現象以及所量測到的資料,為大地地震工程的發展提供最好的研究題材,而近幾年的研究成果也讓我們為下一次的大地震做了更充分的準備。

 

 

 

推到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