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35 期 焦點人物

我的人生歷程—由工程師到教授

游保杉

現職:國立成功大學特聘教授(2005~present)
國立成功大學工學院院長(2010.8~present)

學歷:英國伯明罕大學土木系博士(1989)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水利組碩士(1978)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系學士(1976)

 

 

 

首先感謝土木系邀請,給予我在杜風發表這篇文章的機會。但寫文章對我來說並不在行,另外這段時間也一直靜不下來,因此交稿時間一直在拖。系學會會長再三電話催促,希望我能在九月底前把文章交給系辦公室。趁著凡那比颱風登陸當天,外面風雨很大,反而有空讓我靜靜地待在家裡,匆促完成這段時間想完成的事。

我自民國六十五年畢業於成功大學水利系後,隨即考入台大土木系水利組就讀研究所,雖然當時水利組老師不多,但每一位老師對我往後生涯之影響卻非常深遠,尤其恩師顏清連老師嚴謹治學與處事態度,以及爾後在工作上的關心與提攜,由衷感謝。畢業後幾件重要之人生轉折,除豐富自己人生經驗外,也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

壹、台電五年,參與工程建設

畢業服完兵役後,先在水利局待了兩個多月後,隨即於民國六十九年底轉入台灣電力公司,在台灣電力公司長達近五年時間參與了明湖抽蓄發電廠與翡翠水庫的興建工作。「明湖抽蓄發電廠」,現命名為大觀二廠,於民國74年8月竣工,是國內第一座抽蓄發電廠。抽蓄發電廠的原理主要利用核能電廠及火力發電系統離峰時間(深夜)之剩餘電能,自下池(即明湖水庫)的水抽至上池(日月潭)蓄存,上池與下池的落差約380多公尺。尖峰用電時間(中午及傍晚)再由上池(日月潭)放水發電,發電後的水再存於下池,如此循環利用,將夜間低價值電力,轉變為尖峰高價值電力。

從參與「明湖抽蓄發電廠」的規劃、設計審核、現場施工中,體驗到一個水利工程的設計與興建,除了需要整合水文學、水力學外,更需要基礎工程、工程材料、力學分析、經濟分析…等重要課程。那時候才體會到原來學校每一個課程,就好像成功嶺軍事訓練裡的每一個分解動作,但實務工程是需要整合紮實不同課程,才能成為一個漂亮的連續動作。當時日本在抽蓄發電這一方面比我們有經驗,因此不管是設計或現場施工,台電都請了一些日本來的工程師擔任顧問。從日本顧問身上看到他們積極的工作態度,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敬業精神。深感慶幸畢業後的五年,能參與這兩個重要的土木工程建設,這是現在土木工程畢業學生少有的機會,也為我人生留下難得經驗。

貳、轉換跑道,從事學術研究

民國73年在「明湖抽蓄發電廠」土建工程快要結束前,公司要派遣我到美國墾務局受訓之時,我同時錄取了教育部公費留學英國。當時面臨人生的抉擇,一是接受公司的派遣,繼續留在台灣,擁有一個穩定工作;二是出國留學,但回國後可能會面對的,是一個不確定的未來。那時上班已經有段時間,覺得生活需要有點改變,最後決定出國讀書,除符合自己規劃外,也比較具有挑戰。英國教育是師徒制,博士班學生是不需要修課的。他們認為博士班學生應著重在獨立研究、無師自通能力的養成與建立,剛去時很不習慣這樣的學習方式,但慢慢地就習慣了。

民國79年從英國畢業回來,因緣際會我回到成功大學水利系擔任教職,從此開始我生涯的第二個跑道。就這樣已在成功大學待了20多年教書、研究生涯,這段時間我享受與學生相處、與研究生討論的日子。每週定期與學生討論之前,我希望他們養成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的習慣:一是明確了解自己的問題?二是有哪些解決問題方法?三是那一個方法比較可行?剛開始學生對第二、三個問題均很難提出自己看法,即使有也不成熟。但重點是希望學生能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習慣。慢慢地發現學生能有自己想法時,對學生的成長內心會有一種莫名欣慰。

 

游院長與學生合影

 

叁、愛上網球,享受揮汗樂趣

40多歲那年,偶然因為某種機緣下,我加入成大教職員網球社、進而愛上網球。每個星期二和五晚上,是屬於我的網球之夜,無論有會議在進行、或在台北出差,為了打網球,我也會拼全力在網球之夜開始前趕回家裡,簡單吃點東西,然後背上球袋,享受我的網球之夜。與球友的默契,在球場中變得更加契合,對每一球的專著,要求每一球的完美,都在每個夜晚揮灑汗水的同時,讓一天工作的勞累與壓力,在打球中被一一消弭,而且工作壓力愈大,我打球次數會愈頻繁。每當星期二和五的夜晚,我總期待踏上網球場享受揮汗樂趣。因此我建議年輕學子能培養一種自己喜歡的運動,對自己將受益無窮。

肆、結語

人生總是要面臨很多抉擇,回想當時考慮放棄台灣電力公司穩定的工作出國唸書,內心的確面臨很大的困惑。但很慶幸當時的決定,也感謝成功大學給予機會,讓自己進入學術生涯,20年來無怨無悔,享受學術教育工作。藉此鼓勵年輕學子不要太安於穩定,勇於接受挑戰,發揮自己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