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
   
友善列印

 

天人合一,土木工程師的最高境界—專訪臺大土木系顏清連名譽教授(5/5)

採訪‧撰文 張國儀

台灣的水問題—一切都在於管理
談到臺灣的水問題,顏清連說,其實大家都很清楚問題在哪裡,簡單地說來,問題可以分成三類:水太少、水太多、水太髒。「說水太少,就是水不夠用,現在的問題其實在於如何去調配運用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他說,他可以理解環保團體反對新建水庫的想法,而他也認為,土木這一行的專家們,應該回過頭來想想,每當我們需要水的時候,是不是非得蓋水庫或另闢新水源不可?「其實這裡面農業、工業、生活用水互相之間是可以調配的,但是這個調配就牽涉到利益的衝突,也就是一個營運管理的問題,要解決不外乎剛才所講的人事物的協調。」他說,如果是農業用水,那就牽涉到農民,有人喜歡用既得利益者來形容農民,對於這一點顏清連有點無奈地說:「事實上這麼說也沒錯啦,現在農業用水還是佔了全部用水的三分之二,但是這個部分要調出來並不是那麼容易,因為還要考慮到社會面、經濟面的問題。」此外,他還認為,水的運用調配還要考慮到其他面向是否完備,「比方說自來水漏水的問題,據現在的資料來看,我們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水是漏掉的,現在講的漏水通常是指自來水漏水,但是其實農業用水也有很多管理不良,造成水的浪費的。」談到這一點,他說,從他回臺灣任教開始,三十多年來,他一直倡議水費的調漲,「這裡的關鍵就是水價,調漲水費一定會有幫助,你想想看,以我家裡來講,一個月用電平均要到兩千多塊,但是水費卻只要一百多塊錢,如果調漲一倍,受不了的人就會開始注意用水。」顏清連說,不久前報紙才報導過,臺灣的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是全世界第二,也顯示出我們不夠珍惜水資源。「所以關鍵不是在於蓋更多的水庫,而是要如何去管理、調配,並且對水價做一個合理的安排,同時解決漏水的問題。」顏清連說。

第二個問題是水太多,「老天爺要在短時間內下多少雨,我們是沒有辦法控制的。「雨水要走的路被堵住了,可能是因為你不該使用那塊土地但你卻去開發,那就會造成水災,特別是在那裡居住,如果只是種田,田淹掉也就算了。」顏清連說,這個問題牽涉到土地的利用,也就是如何讓土地開發保持在平衡的狀態,「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你要避開那些老天爺留給水去走的路。」這個概念說來簡單,但卻牽涉到跨領域的國土規劃,和水費的調整一樣,不但牽涉到社會、經濟各個不同的層面,更要考慮到生態與環境等因素。他認為,在專業領域上,大家應該要將問題坦白地攤在陽光下,讓所有人知道問題的關鍵何在,應該如何解決。

而至於水太髒的問題,顏清連認為,目前正在進行的污水下水道工程將會有所幫助,比起過去三十年前,臺灣工廠排污的問題已經有了不少改善,雖然還沒有達到國際的標準,但還是可以看見進展。此外,泥沙太多造成水庫及河道淤積的問題,更需要我們認真去面對,「臺灣天然的條件就是雨量大、坡度陡、地質鬆軟,本來就已經很不利了,再加上過度開發、居住在不應該住的地方,這些都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問題。」顏清連說,「歸納起來,水利和水害的問題,也是管理的問題。」

未來的土木工程
對顏清連來說,土木工程的目標是永遠不變的,那就是,要滿足人類與環境生態的需求。「土木工程是民生工程,包含了衣食住行育樂,這是人類一定要有的東西,但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是,由於科技技術的進步而帶來了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所以土木工程師需要調整作法,除了考慮人的需求之外,也要考慮到環境的需求。」未來土木工程要著重的一個概念就是永續發展,「我們有一句老話叫做『天人合一』,未來工程師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裡的『天』說的是大自然,這是我們要掌握的。」

談到永續發展的概念,顏清連非常強調基礎設施的延壽。「就像過去人的平均壽命是五十歲,現在已經延長到八十歲一樣,我們三十年前蓋這個結構物的時候技術是那樣,但是三十年之後,技術進步了,我們可以對這個結構物再進行調整或補強,讓它延壽三十年,等到下一個三十年,技術又更進步了,那就可以再繼續延續它的使用壽命,這就是永續的概念。」顏清連說,教學方面也是一樣,教授們也應該要回頭看看,自己的教學是不是還是和二十年前一樣?

此外,顏清連也提到,要做到永續,除了注意結構物本身的延壽之外,也要重視設施運轉的監測,「比如說一個水庫或是它的集水區發生哪些變化、有多少崩塌地或是長了什麼植物,都需要能隨時監測,並且即時把資訊回傳供分析之用,然後再利用這些分析的結果來做出決策。」他說,過去六十年間,電腦、人造衛星、資通訊、網際網路的發展,提供了完善的技術,而要做到永續發展、天人合一,我們必須充分運用這些技術。

給學子的建議
針對在校的同學們,顏清連第一個建議是:培養綜合的能力。「我們上了很多課,每一門課裡都有很多新的知識,這些知識你個別一門一門看都是獨立的,但是把它們綜合起來應用才是最重要的。」對此,他建議系上多提供同學們一些設計的課程,讓他們能夠將所學的各種基本能力結合起來。

第二個建議是:要有溝通的能力。顏清連鼓勵同學們在學校時就盡量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不只口頭,還要包括書面的溝通,以及其他方式的溝通。」為什麼溝通能力如此重要呢?他說,即便不做行政的工作,一位工程師要對社會大眾或頂頭上司說明工程計畫時,也需要好的溝通能力來讓人能夠了解、支持,「工程師不是只會做計算、設計就好。」不過他也強調,溝通要呈現的是事實而不是口號文宣,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三個建議是:跨領域的學習。顏清連希望同學們在校時,能夠多學習跨領域的課程,包括社會、經濟、法律、生物、文化、甚至於倫理,「因為我們做土木的跟做電子的尺度是不一樣的,土木工程牽涉到很多人而且時間很長,裡面包含了環境的問題、文化的問題,這些都是必須考慮的。」他說,過去學工程很強調物理、化學和數學,這些基本學科當然還是很重要,不能放棄,只不過他強烈建議同學們應該也要去修習社會學、經濟學以及生物學等領域的課程,「因為這些將來在我們做工程計畫的時候都會派上用場。」

第四個建議是:培養領導的能力。顏清連說,現在的工程計畫規模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複雜,特別是國家的基礎建設工程,都要靠團隊的力量才能進行,「領導人如果能夠帶領得好,那麼一個團隊的力量就會有很大的發揮,臺大的同學們應該自我期許,除了技術要領先之外,領導的能力也要特別培養,將來是很有機會可以發揮的。」他說。

第五個建議是:以永續概念來打造未來的工程。除了對既有設施進行延壽的處理之外,顏清連強調,工程計畫在規劃、設計、施工、營運等不同的階段中,都要有永續的概念,「不要等到蓋好了再來想。」

最後,顏清連說:「每一個人都應該要對自我有所要求。」過去他對研究生的要求非常嚴格,甚至可以說很嚴苛,但是他認為,自我要求應該更嚴格,「如果你要求別人做到六分,那麼你自己就要做到九分。我希望我們的同學要對自己比對別人更嚴格。」

1 / 2 / 3 / 4 / 5

 

 

 

 

 

 

 

 

 

 

 

 

<連絡我們>
Copyrightc 2009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02)3366-4342 傳真:(02)2739-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