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
   
友善列印

 

登高而知天下小—專訪高速鐵路工程局捷運工程處張文城處長【下】 (2/2)

採訪‧撰文 張國儀

雪隧十五年,水裡來,火裡去
在張文城的工程生涯中,時間最長,也最令他難忘的,當然就是舉世知名的雪山隧道工程。「雪山隧道就專業上給我很大的一個幫助,人家說曾經滄海難為水,我對雪山隧道工程的感受也是這句話。」張文城說,他參與雪隧工程前前後後一共十五年,其中十年是在工地渡過,不管是在技術層面或非技術層面上,他所經歷過的種種都可說是絕無僅有。「技術上就是困難的地質、湧水等等如何去克服,非技術層面的就是來自眾多長官的壓力,像是交通部、行政院等等,希望我們去符合一些『非技術性』的期待。雪隧的工地前後來了數不清的總統、部長和院長,這樣的壓力你就可想而知了。」張文城說,經歷過可稱之為水裡來火裡去的那一段,現在的他,每當去巡視機場捷運或參觀其他工地,碰到有人徵詢工程技術上的問題時,往往他一看,心裡總會暗自低語:「唉,這有什麼!」張文城說,現在的捷運工程處,當然也免不了會受到一些『非技術性』的壓力,總是有長官會有自己的想法,希望下屬能夠照辦。許多同仁都曾對張文城說:「哇,處長你怎麼有辦法承受這樣的壓力?」張文城笑笑地說:「為了能讓雪隧通車,當年的部長、院長幾乎可以說是拿槍抵著我們這樣幹的,那個時候都挺過來了,現在這不算什麼。」

談到雪隧的通車問題,其實也是一波三折。張文城說,原本預定民國89年元月通車,正好配合西元兩千年的到來,但卻因為工程實在太過艱困而不得不改期,「原本排程的時候覺得應該可以完成,但是中途碰到許多需要解決的困難狀況,那就只能調整時程來因應了,因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一定要有合理的時間才行啊。」當時從總統、院長到局長,所有人都強烈希望雪隧能在民國94年完工啟用,「那時候部長幾乎每個禮拜到工地來,每個禮拜喔!」張文城說。此外,他還經常會突然接到次長的電話:「處長啊,我來了。」張文城只能兵荒馬亂地匆匆跑去迎接,帶著次長在工地各處巡視,「那個時候真可以說是夙夜匪懈啊,晚上最晚搞到一、兩點,隔天一早七點就又要在工地了,就這樣搞了一年,你看多慘烈。」張文城口氣幽默地說,「我們那時後是半夜十二點、一點多還蹲在那邊看工人做工,其實不是很需要這樣做啦,但因為那時部長盯得很緊,亦步亦趨的,總不能說部長來了你這個處長什麼都不知道啊。」正是雪隧工程現場的這段經歷,讓張文城在日後不管面對什麼工程時,都有種「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感受。

參與雪隧工程的最大收穫
雪隧工程在專業技術上的困難度不乏各報章雜誌的報導,然而,對張文城個人來說,這項另全世界刮目相看的工程,卻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以前在雪隧工地時工作非常單純,我一開始只是一個工務所的主任,手下要管理的只有六、七個工程師,所以我經常有時間在工地四處走走看看,有時候就坐在那邊看人家打基樁,看他們怎麼做、用什麼設備、如何控制垂直度,有時候跟領班工人聊一聊,聽聽他們有什麼困難。那時我可以很盡情地花半天或一天的時間實際去了解狀況。」張文城無限懷念地追憶著,「我是個喜歡了解細節的人,所以現在做處長還是有點難以適應。」張文城說,現在的他,有時還是會一個人跑去工地,希望能夠像過去在雪隧工地一樣,了解工程的各項細節。但是,在場的人誰不認識處長呢,「大家都認識我,一去不到十分鐘,人就開始圍過來,越走人就越多,不到一小時就有十幾二十個人跟著了。我常常都跟他們說你們不要來,但他們都不好意思,所以現在我比較沒有機會去了解工程的細節了。」也因為如此,張文城格外感恩過去在雪隧工地的歲月,讓他可以全盤地去了解工程的各種技術,「這是非常難得的經驗。」他肯定地說。

此外,張文城也說,在過程中,對於那些『非技術性』層面的事情,無論壓力也好,干擾也好,他都點滴在心頭,「很多內幕,不足為外人道啊。」身為雪山隧道工程處最後一任處長的張文城,身負履行與廠商間合約的職責,「這是一個很微妙的職位啊,也因為這樣,有時難免感慨。」張文城說,雪山隧道這麼重要的一個國家工程,受到全世界的矚目,投入了鉅額的金錢和時間,但是,竣工那一天,換到的竟然是一片罵聲。張文城搖頭說:「本應該是一片掌聲,結果到了最後,卻是媒體報紙每日一罵,罵交通部、罵行政院、罵我們踐踏專業、罵安全不符標準。我們都覺得很沮喪,大家日操夜操,好不容易通車了,結果卻是不斷挨罵,這就是『非技術層面』的問題。」提起當時的心情,張文城只淡淡地一句作結:「不過這些都已經過去了。」

看未來的土木工程
談到未來土木工程的發展,張文城說,越文明的國家越容易把土木當成是夕陽產業,因為越進步的國家,要大規模興建的房屋、橋梁、水壩、公路等工程就會越少;然而,他認為,土木工程永遠不會是夕陽產業,因為人類的食衣住行與土木工程有絕對無法切割的關聯,其中「維護」這一部分,就是非常大的項目,「只是維護是大家看不到的,比方說鋪柏油,每年都要重鋪好幾次,常常我們睡個覺起來隔天早上看到的就是新的柏油馬路了,沒什麼感覺,但這也是土木工程。」此外,若一旦遭遇了風災水災等災害,也需要土木工程的重建。張文城也說,很多人看土木工程都只看到新興的建設工程,以臺灣為例,一高、二高建設完成後,大家就認為土木工程已經沒有工作可做,「其實這是有點短視的看法,因為馬路是永遠蓋不完的,而且現在不蓋,你怎麼知道十年後不會蓋呢?」張文城說,土木工程這一行不會讓人一夜致富,但也絕不會讓人餓死,更重要的是,土木工程師是越陳越香。「像我,現在如果到民間企業去,一定很多人希望聘請我,因為我過去在雪隧的經驗很豐富,而且很有價值。這一點就和其他許多工程行業不同。」張文城很肯定地說,土木工程是基礎工程,永遠都不怕沒有需求。

至於談到臺灣土木工程業界的困境,張文城則說,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政府無法給予產業任何願景。「像是日本或歐洲先進國家,通常都有完整的工程計畫、有願景,而且非專業人是也不會來干擾,反觀我們,每換一次領導人,政策就來一次大轉彎,高速公路蓋或不蓋,全都要看現在誰主事。這樣的作法會讓產業界和學界捉摸不到未來的方向,更無法看好前景,你想想,沒有願景,企業要如何投資?」張文城說,企業的投資最主要是人和設備,但是在沒有願景的情況下,企業完全無法作出規劃,「他們要拿什麼來養這些人員和設備呢?」張文城感嘆地說:「只能說政府領導者沒有足夠的眼光,這是關鍵。」

給學子與後輩的鼓勵
對年輕人,張文城開朗地說:「土木工程是基礎工程,是越陳越香的行業,不需要去憂慮未來會一片慘澹,一定不會;雖然除了當奸商之外,不太可能會大富大貴,但這個行業絕對是穩當的。」此外,張文城也希望年輕後輩能牢記,不管在任何行業,一個人最重要的還是自身的專業能力,有了紮實的專業知識,只要機會出現,就可以站上自己所期望的高點。「這是我切切實實親身體驗到的感受。」張文城說,當年在公家機關,其實大部分人不太在意所謂的專業或創意,「因為就算你沒有什麼新鮮想法也無所謂,反正薪水也不會少拿。」,可是張文城不同,他對工程上的專業問題依舊保持著高度的熱誠與興趣,有任何問題,一定會花時間去找出解答,「所以有一次開會,歐晉德針對一個工程問題詢問在場的大家,結果沒人講得出來,剛好他問到我,我就用一套很有專業邏輯的方式來說明,這就讓歐晉德感覺『這個張博士還蠻專業的喔』。」張文城笑著說。

所以,張文城諄諄叮囑年輕後輩,把握時間充實自己的專業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培養專業就像打棒球一樣,你要不斷苦練自己的球技,或許你坐了三年冷板凳都沒機會上場,但是沒關係,你還是要好好練,哪天輪到你上場,如果你能一揮棒就全壘打,那就一鳴驚人,過去的努力也就不枉了。但是千萬不要機會來了,你卻沒有東西可以表現,一上場就被三振出局,那想要出人頭地可就難了。」這,就是張文城給所有年輕人的勸勉。

1 / 2

 

 

 

 

 

 

 

 

 

 

 

 

<連絡我們>
Copyrightc 2009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02)3366-4342 傳真:(02)2739-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