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
     

八八水災 從傷痛中再站起來
(*本文經原作者同意,轉載於此)

撰文‧李鴻源


莫拉克颱風之後的西南氣流,所帶來的超乎想像、前所未見的雨量,其所造成的災難和傷痛震撼了人心,也似乎動搖了國本和人民對政府的信心。人們不禁要問,要到何時這塊土地與人民的苦難才能結束?我們到底又從災難中,學得什麼?

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提出之後,全球暖化、極端氣候和永續發展的概念不時為有識之士提起,這場八八水災終於讓我們見識到台灣版的「明天過後」,而在這場災難當中的死難者可以說是國內第一批的氣候難民,但我們知道他們絕對不是最後一批,如果全國上下再不亟思因應之道,亡羊補牢,那麼你我都可能是下一批受難者。畢竟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極端氣候所造成的災難是不分黨派、地域、男女老少、城市鄉村和族群的。

往者已矣,來者可追,與其在那邊交相指責,政治追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如果災民的淚與恨,換來的只有官僚下臺,其對避免更多災民出現毫無助益;殘破的國土,換來的若只是更堅固的工程與人定勝天的謬思,勢必,還會面臨大自然更無情的反撲!因此,即便是老生常談,此關鍵時刻,筆者提出以下五點建言,希冀對正要展開的復建或重建工作和步驟,有所助益。

一、當務之急,緊急現勘清查災區崩塌區,以避免二次災害
眼前要務自然是搶險、安置,藉由週延撫恤、輔慰,讓災民生活能予維持。但後續重建,萬不能因壓力而急就章,要通過特別條例、拿出千億,或許不難,但若不能將錢花在刀口上,或不經檢討就搶快做出不當決策或計畫,那就不啻為飲酖止渴,恐將後患無窮!

筆者依據衛星航照圖初判,僅高屏溪流域:約有1490個崩塌地,崩塌面積約6000公頃、整體崩塌量為2億8000萬立方米,相當一座石門水庫的容量。這些崩塌區有的位在村落上方、有的在河岸旁,莫拉克不會是今年的最後一場颱風,無人知曉若近期又有暴雨或颱風侵襲,會造成多大的二次災損。歷經八八災患,全台崩塌區狀況到底有多嚴重,媒體鏡頭之外還有多少窮山惡水,短期之內若無法儘速完成現勘清查、研判,要如何拿出有效方案因應?這些工作都是緊急且必要的,也影響到後續遷村基地選定、公共工程是否復建,在下個颱風來之前應有所準備,因此這些工作必需在二至三週內進行完成。而台灣現有地質、水利、土木界專家的數量要應付這麼大範圍的災區,根本捉襟見肘。需不需要向外求援,是當局必須立即思考的問題。

二、以總合治水方案為原則,從事災後重建
眼前地盤下陷區積水、淤泥現仍未清理完成,西南沿海此次損失慘重,如果所謂重建只是把堤防修好,未來仍無法讓住民安居樂業。兩年前,筆者與研究團隊完成嘉義沿海地區的總合治水方案,涵括治洪、區域產業計畫和土地環境生態復育,只可惜由於跨足多部會協調不易,因此遲未執行。類似方案,能否複製到屏東沿海與其他地盤下陷區?亦可在災後重建中一併思考。這些工作都是晚一天做,便讓區域住民多承擔一天風險。

三、重建預算與使用需從長計議,切忌病急亂投醫
災後重建要做的工作很多,要掌握節奏、效率和步驟,正確進行,才能標本兼治。規劃完備且真正必要的復建工程並進行經費估算。而要以什麼機制推動重建工作,更不妨先檢視九二一重建會效能與復建過程中面臨之問題,以為殷鑑。在此社會、政治氛圍下,立法院或將全力配合行政院立即通過重建特別條例與預算,但八年1460億治水預算執行迄今的成果為何?大筆預算通過,多半下放給地方政府執行,其成效何在?亦即,當下不妨救急部分先由政院與相關部會災害準備金支應,重建經費的規模與執行,則透過完善討論後再予定案。

四、遷村並非放生,需以上位國土規劃為指導原則,以利人民正確抉擇
此次災患,亦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到國土規劃的重要,也體會到現有政府組織實不足以因應環境變遷下的極端氣候。事實上過往與環境相關的研究、資料彙整,多如牛毛,惜並未被有效利用,例如雖有土石流潛勢圖、淹水潛勢圖等,但這些卻未與都計開發配套思考。上位計畫付之闕如,相關法規又未競合,自然區域利用亂了套,而即便有環境敏感、保護區的使用管制,但未落實執行,開發無章法,加上歷經多次環災已然脆弱的環境,以及越趨明顯的氣候異常,自然使得災變程度加劇。
當然,國土規劃除劃定開發區域位置、範圍,亦涵括未來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的設計,此亦為之前各界議論行政區劃時,筆者提出必先確立國土規劃架構。同理,目前大家對於就地復建或遷村多有討論,遷村當然難,但若有完善的產業扶植配套,同時確實清楚告知民眾所處環境的風險度與使用管制,自然能讓人民在掌握完整資訊後做出正確選擇。

五、建制部會級專業防災與救災總署,以有效因應極端氣候和環境變遷之需求

災變對民眾之威脅愈來愈嚴重,部會級專業防救災組織的建制,可說是勢在必行。所謂「救災如作戰」,一支臨時編組的雜牌軍,既無令人信服有效指揮的指揮官,又無戰略戰術策略為指導,再加上平時缺乏演練,其戰力可想而知,尤其在面對大自然氣候這種變幻莫測的敵人,非有一支訓練有術的精銳部隊和能幹且鎮定的領導統禦,不足以言與其對抗。因此,為有效因應極端氣候和環境變遷之需求,儘速成立一級部會的防災與救災總署,不言可喻。同時,如何對現有的防災體系做一個總檢討,以因應今年的汛期,亦是當務之急。

時代在變,環境也在變。不管是政治組織、法令,甚或人民的生活習慣與思維,也應該跟著改變,過去一百年不曾發生的事,並不表示未來不會發生。可悲的是,我們經常以過往的認知和經驗來處理和反應未來所遭遇的事件,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如果我們再不改變思維和作法,必將無法因應大環境的災變。面對自然的無情,在個人必須學習謙卑和改變生活方式;在主政者更要有魄力創新政府角色、革新政府組織及公部門思維,以因應變遷與挑戰!政府不該只是因循舊制,不能為選舉讓政治凌駕專業,政府應該是有遠見的公共規範制定者,而唯有扮演對的角色,政府才能提出有效治理-不但提供持續成長的環境、還能引導城市公民新的認同與價值。如此,國家整體方能永續發展!

八八水災傷亡人數還在累積中,美麗的山河短時間之內難以恢復。這一次,請讓我們抓緊機會,徹底的改變,從傷痛中再站起來,不要再讓流逝的人命只是遺憾……。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