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
     

為防災再進一言
(*本文經原作者同意,轉載於此)

撰文‧李鴻源

防災應視同作戰,那麼,無疑地我們又吃了一次敗戰。莫拉克侵台,不只讓數萬人家園毀損、等待救援,更讓整個防災體系與政府效能面臨最殘酷且嚴肅的考驗!

總的來說,整個過程予人的感覺就是正規軍打游擊戰!歷經九二一等多次環災巨變的台灣,大家都知曉高風險應有高防備的道理,十多年來政府也耗費極大資源投注於此,表面看來我們似乎擁有完善的體系,每回災患一發生,就看見中央應變中心各單位排排坐,但卻仍由於部會間、中央與地方的『聯繫』斷層,導致效率不佳、救援失靈。

以此次莫拉克風災為例,當氣象局修正降雨量等相關數據時,該做的不只是提供數據給大家看,而是相關單位應依據氣象局的最新資料進行研判,涵括情境模擬、潛勢分析、預報示警,以及最重要的資源調度以為因應。例如:當降雨量爆增,水利署就應計算淹水深度與範圍、農委會亦應預測土石流可能發生機率與位置,內政部則進行災民預估、後續安置準備,消防署及國防部則將災區附近人力、裝備、機具等統計彙整上報給中央應變中心以為統一調度之用。如此即毋須地方首長透過媒體喊救命,中央就能給予地方需要的資源!更不會問題發生後,大打太極踢皮球。

而在災變嚴重現場更應立即成立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由政府副院長級官員擔任,負責現場相關人員的指揮及調度。而前進指揮所首重在於資訊的掌握-淹水面積、深度、災民數量與救援面積,同時須備妥災區動線圖與航照圖便利救災人員前進;而後根據資訊綜合研判訂定救災次序與步驟。整個防救災過程中,後勤支援部分亦是關鍵,涵括災民後送、安置,救災資源調度、匯整,最重要的就是必須保持通訊與資訊的暢通,讓外界與災區民眾不因接收不到正確訊息而慌張。

而後,除維生系統的立即建立、對外聯絡動線的修復,消毒與防疫更不可輕忽,以避免二次災害。當災民撤離後,此時總統與閣揆就應擔負起關懷災民、撫慰民心的工作。

事實上,上述這些動作與作業建議,自賀伯風災土石流、九二一地震重創台灣,以及近年來因氣候變遷導致的環境災害頻傳,我們不只一次提出應設立防災總署,在平時即針對減災、防災、救災進行研究、建立計畫並進行演練,自然就可在災難來臨時發揮作用。而不是像這樣排排坐、卻無應有的統合效率產生。

總統難過、閣揆生氣,地方首長也委屈,然這些對此時此刻仍待救援的災民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每回面對災變,我們總期待這次的受傷能帶來改變。但,時至今日面對南台灣汪洋一片,災後政府應拿出具體而實際的動作, 值政府組織法修訂之際,但盼能將防災總署納入組織再造,讓台灣未來能有堅實的防救災能量,面對天災,人民需要的除了老天的慈悲,還有政府的智慧與效能!天佑台灣。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