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
     

專欄邀稿緣起—記小編訪虞校長

撰文 張國儀
攝影 簡碧惠專員

杜風週年,小編非常榮幸能夠藉此機會前往拜訪土木界超重量級的傳奇人物—虞兆中校長。93歲高齡的虞校長,雖因聽力不佳而婉拒了杜風的採訪,卻親自挑選了兩篇文章「我要做什麼樣的土木人」,以及「土木工程師的文化和社會責任」供杜風刊登。

在向虞校長提出專訪要求時,老校長親切卻又稍顯不好意思地說:「我這麼大年紀了,老實講,真的是無話可說了!」而在親自挑選了上述的兩篇文章之後,老校長更是客氣地詢問小編的意見,並說:「這裡面有些東西可能過時了,我也不知道合不合用,妳看看吧,能用就用,不能用也沒關係。」然而,展讀虞校長的文章,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滿了對人的情感,讀他的文字,彷彿可以親見他的身影,以及他溫暖真摯的笑容。

虞校長親切地向小編解釋文章內容
虞校長妙語如珠

閱讀虞校長的文章,是非常美好且動人的經驗。校長的敘事方式生動淺顯,總有一個接一個的故事,吸引人一行又一行地看下去,即使是與硬梆梆的科學、工程技術相關的內容,依然絲毫不令人覺得煩悶。透過虞校長的文字,反而能激發起更深入探究的求知慾望。虞校長說工程,就像在說歷史故事。而為什麼這些故事能夠說得如此動人?因為,虞校長以人文的角度來看工程;因為,虞校長篤信,工程師的存在,只是要為大家開發更便利、舒適、安全的生活;更因為,虞校長心中,以「人」為最大關懷。

校長文中常提到許多歷史中著名的工程與人物。乍看之下可能會覺得:「哇,這也太久遠了吧!」但是,繼續再往下讀,心中卻會慢慢感到羞愧:「為什麼我們對古老的事物如此不屑一顧?這些,真的都是好東西啊!」比如都江堰,李冰在他的治水三字經中明確寫出:「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必須認真執行,不可荒怠。」反觀此次辛樂克颱風過境臺灣,斷橋四處,其中年久失修的危橋不知凡幾…現代科技雖進步,卻連古老的養護原則都做不到,我們哪裡能夠說老東西沒有價值!又比如興建京張鐵路的詹天佑(真的是老歷史了啊),他不但堅持鐵路自辦,並且懂得掌握工程進度、節省經費,創下每公里最低造價的紀錄。再看看現在臺灣的工程,是不是真的該好好反省?

讀虞校長的文章,總能令人熱血沸騰。價值,沒有新舊,真理,不會過時。如果我們都能如虞校長一般,事事以「人」為本,那麼,我們就能看見,自己的一舉一動,是如何地牽動著其他人,我們也就真的能懂得,何謂「鑒往知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