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110 期 系務動態

土木工程概念設計課程工程參觀

劉曉梅

助教室

 

本學期「土木工程概念設計課程」工程參觀安排在12/10(六), 123位修課同學由詹瀅潔老師帶隊,隨車助教劉曉梅、楊晏瑜、鄭至伸並偕同潤弘工作人員林冠宇先生,搭上由潤弘安排的遊覽車前往「潤泰楊梅潤弘預鑄廠」及「群聯三期工地」參訪。

    廖精松副總經理一如既往熱情歡迎師生的到來,研發處副總吳子良技師更為學生詳細簡報「潤弘預鑄工法」創新研發的近況。之後實際參觀潤弘預鑄工廠的鋼筋加工區、材料試驗室及混凝土澆置養護區,親眼看到預鑄工法如何在工地實際吊裝,理論加上實務、配合工作人員細心的解說,讓同學們更深刻了解預鑄工法的精妙之處。

    潤弘工程自2000年起開始推行鋼筋自動化,至今已超過十年的時間,期間累積相關專利達數十項,多數專利已成功應用於實際案例中,且證實對工程節能減碳、提高施工品質等方面有明顯效益,其更秉持技術分享與回饋的精神,特別開放其所屬的柱、梁鋼筋自動化相關專利給社會大眾使用,潤弘工程以自身經驗說明,只要願意投入創新研發,即便是營建業,也是可以變得不一樣。本系歷年來工程參觀都選擇潤弘工程最大的原因,除了因雙方美好的友誼,更是盼望此進步的思維方式能讓剛萌芽的土木學子不設限自己的創造力及想像力。為衷心感謝潤弘工程每年對我們參訪團的重視,由詹瀅潔老師親手獻上感謝狀及特別製作刻有土木系館的手工香皂作為禮物。

 

 
 

 

而親身經歷過工地現場的學生們,這一次的工參帶給他們什麼樣的收穫?是否能更了解土木工程的實質內涵呢?以下節錄了同學部分的參訪心得!

< 龔宇彥 >

潤泰最自豪的應該就是他們的圓形窟筋,各種強大的避震功能以及強大的壓應力的耐受力!除了生產圓形窟筋,更有不少已經灌好水泥的梁柱甚至是連外觀裝飾都處理好的大型零件,預計是在工廠生產完後直接在送到工地進行組裝,這種預先做好梁柱再運送到公益拼裝的建造方式,是潤泰領先同業的一個做法。除了能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建築物的工期,更能維持簡潔清爽的工地現場。實際前往工地現場參觀後,更證實了上述的這些好處,地板非常乾淨,只有少量的塵土泥沙而已,真的是跟想像中的工地大不同!

 

  
 

< 吳心渝 >

這次工程參觀收穫很多,認識了很多建築的方法,像是各種樣貌的鋼筋,各種建材,印象比較深刻的大概是有個小石磚中間有許多細細的孔洞,好像跟甚麼光纖有關,透過特殊處理,光線就可以直接從一面穿透到另一面,覺得超級神奇的。然後去工地參觀的時候,覺得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好安靜!跟想像中的工地真的是不太一樣,以為會一直有惱人的噪音,但是結果就只像是走在馬路上一樣而已,甚至更安靜,沒想到現在已經發展到這麼厲害,連噪音都少了許多,而且也不會覺得很髒,跟小時候家裡買房子時去過的工地完全不同。這次的經驗真的很特別,也讓我對土木工程有新的認識。

< 張文馨 >

潤泰集團在科技技術的研發與人力成本的資源極簡化卻有重大的成功。不論是其於芬蘭引進的「預鑄」工法,或是至日本師法再研發取得的各項專利,透過各項專利的申請,掌握技術取得先機。更以精品住宅或電子廠房為發展基向,一方面能提升知名度,一方面則能以精緻或創新路線獲利。在實際參訪過程中,工作人員對於技術並不會吝於回答問題,且動線與流程皆可看出此集團對於「安全與品質」高標準及高嚴謹,連「漏水處理」的品管都十分精細,足見此集團對於建築設計上的用心。而在建築設計上的用心,也可以看出此集團對於制度方面的控管,不光是製作過程的制度,也體現在員工訓練的控管,細節上的小心翼翼與執行能力,將企業文化欲表達之精神完整體現,包含對品牌形象的經營用心。過程中,也有主管提及其為良心建設,例如潤泰雙子星大廈回收重建案,因為自行評估為海砂屋(意為鋼筋外露或水泥剝落等建築),而在安全疑慮方面,選擇免費重建,此例也足見其對外「安全至上」的企業形象。此次參訪對於潤泰集團的運作模式有深刻的瞭解,其對品牌經營、企業形象、流程控管、安全衛生和品質規格皆十分嚴謹,企業的用心可完整地展現在建築特色上。

< 沈厚寬 >

實際的預鑄場參觀,發現人力的使用其實沒有想像的多,且透過機械化的流程,將鋼筋自動彎成所需的形狀。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混凝土的種類,看到可透光的混凝土讓採光變得更好,還有特殊圖案的混凝土,運用塗料,並侵蝕、沖刷,製造出特殊效果的圖案。發現工地不像以往我們所想的髒亂而是非常的整潔,實際看到大型重機具組裝鋼樑的過程更驗證了所學到的理論。經過了這次工程參觀,我們學到在工程裡面是需要不斷的創新,若只是一直拘泥於現在的情況,總是稱不了多久,就如同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所說:「我的目的就是推翻昨天的我,我今天發明的東西,明天我就可以把它推翻,推新的出來,因為我沒有人可以推翻,所以我推翻我自己。」

< 蔡孟霖 >

第一次實際進到預鑄場參觀鋼筋柱的製作,在聽完講解後覺得建築工程都可以增加在工廠預鑄的步驟。因為預鑄比傳統的手法更能節省工時、保持工地整潔、鋼筋更加穩固及減少人力的使用。而透過機器製造出不同形狀的鋼筋捆更能使鋼筋更能承受剪力或地震對建築物的傷害。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工地參觀時,吊車吊起一根粗重的樑柱放到預留的地方,這個橫樑與跟其垂直的樑柱只有大約3cm的重疊,竟然可以堅固的撐起整棟房子!這次工參讓我對土木工程方面的知識更有興趣,希望能在未來幾年能學到更多相關常識,讓我能學以致用,在未來的專業領域上有一些貢獻。

< 施欣承 >

在台灣這個有地震又有颱風的多自然災害地區,預鑄工訪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震所帶來的災害,有別於以往的傳統工地現場人工箍筋,預鑄工法採全自動式的利用機械來進行彎折鋼筋。在台灣921大地震發生後,各地多處的樓房倒塌都再次讓我們注意到鋼筋綁紮及定位準確的重要性,在傳統營造工地最容易發生的就是鋼筋定位不確實而且耐震箍筋沒有依照法規規定採用135度彎鉤,而且鋼筋綁紮即是整個工程最費人工,也是最容易因為人為的偷懶疏失導致施工結果與設計不相同的情況,也是造成災害來臨時多走多條人命的禍因。參訪中看到許多高科技融入在營建工程之中,像是實驗室中的光纖混泥土,可以透視到水泥塊另一側,還有可漂浮於水面上的混泥土塊等,更令我驚豔的是可以在水泥塊做出各式圖案,各種美特奈先進泥作建材都可以在建築上有更多應用,造就出未來建築更多的可塑性和功能性。而工地現場的整潔和有效率的管理,都和以往看到沒秩序的又髒亂的傳統工地現場天差地遠,整體的工地環境對現場工作人員來說是一個大幅度的進步。在環保的觀點上,預鑄工法也是完勝傳統工法,鋼筋地使用量因為避免了人工失誤而可以大大的減少浪費,減少了許多二氧化碳排放,也減省了很多能源,是能夠符合現代潮流的工法。

< 黃楚雲 >

潤泰集團不斷研發、不斷嘗試新作法,至今已經有許多突破性的工程技術,製程無法說出有哪個環節是有問題的。但可惜因時間因素無法全部介紹到,故索取了簡報之後再細看。 整體而言讓我對營造業算是開了眼界,讓我知道原來台灣還是有人在研發的,不是像外界所說只會賺一些眼前的獲利而忽略了創新,最後淪落到淘汰的地步。

< 陳諺霖 >

從小就在許多歷史故事中聽過一夜築城的故事,都是在真正施工前就把零件做好,而大幅縮短在工地建造的時間的好例子。原來其實現代也有公司用這種工法建築房屋。預鑄工法真正實施起來需要長時間的研發與經驗的累積,所以理所當然的需要龐大的資金投資,因此實施的公司並不多。但使用預鑄法能節省龐大的人資費用、減短施工期、保持工地環境的整潔;而在上層樓還在做結構上的施工之時,樓下結構已建成的樓層已經能夠進行下一階段的工程,例如水電、裝潢等。結合這三種優勢,節省成本和時間,增加營業的收入。從公司的介紹中,不難發現土木工程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畢竟建築物的安全性直接影響到使用者的安全,對於細節的重視更是不可少,也就是俗話說的「魔鬼藏在細節裡」。但是雖然複雜,因發展已久,許多技術都早已趨近成熟。加上機器人的發展,許多原本需要人力的工作都會被取代或是淘汰。我想,這個現象不只發生在土木領域上,其他許許多多的傳統產業,也面臨著類似的危機。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在我們參觀工地的時候,講者會說土木工程是夕陽產業。但如果能夠洞燭先機,還是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像是即將到來的是自動化的時代,發展建築/土木工程自動化必定也是未來的趨勢。假設我們能夠結合土木、機械和資訊,建造出能夠自動將建築設計建成實體房屋的系統,並且持續研發能夠更快速建成更安全的房屋之方式,在未來必定還是會有許多發展的可能。

< 曾柏硯 >

關於預鑄工法,我在學測準備推甄的時候就有了解過了,但實際到現場去看過,有專家說明過,跟在家盯著螢幕看,還是差很多。在預鑄場我們看到了那些零件是如何被產出。每個零件的規格都有經過縝密的研究測試,從傳統的箍筋,到工廠統一生產的一筆箍,不僅可以保證品質,而且也可以將現場的簡化,降低出錯率。混凝土也是,不斷的研發創新,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增加強度,如何多一些創意,說真的,加入光纖的半透明混凝土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更讓我們的腦中埋下一個種子,希望在未來的時候,這些種子可以給我們一些點子,讓我們有更多的經驗來當作思考的材料,希望在未來,這天的經驗可以幫助我解決一些問題。

< 陳季璘 >

潤泰集團的工程師向我們介紹預鑄工法的好處和一些鋼筋的箍法對結構的影響,對於他們研發出的年年發感到神奇,居然換了一種箍鋼筋的方式,可以在地震時那麼顯著的減緩震盪對結構的損壞。而預鑄工法的製程,也體會到工人們的辛苦和一棟安全的房子是多麼得來不易。實驗室裡有很多不同新興的材料和混凝土等等讓我們看,相隔著一條路,一個是勞力工作、一個是研發工作,真是讓人感嘆知識的重要性。在工廠看完了預鑄工法鑄造出來的柱子,轉眼間真的到工地看到柱子變成了一層一層的房子。實際到工地裡面發現真的整理得很乾淨!唯一比較可惜的就是工程師講的東西很多都沒有學過,所以他們在講的時候會比較沒有共鳴覺得:這個東西我學過!的那種學以致用感。但是到了工地參觀也看到了以後可能的工作環境,真的不錯!可以給自己一個未來要將所學跟業界連結的目標。

< 鮑弘仁 >

近距離觀察預鑄過程及方法和設施,其中印象最深的設施是把兩根鋼筋快速旋轉摩擦,利用摩擦生熱將兩根鋼筋結合在一起。更發現營建工程在也不單單只是死板的技術,看見了高科技和營建工程的結合,以及藝術和營建工程的融合。像是光纖混泥土,完全勾引起我的好奇心想弄清楚到底是什麼光學原理,能使水泥縱使不挖洞也能讓光線穿過達到透視的效果。而各種美特奈混泥土建材也充分表達了現代人不單單指要求「做到」還要求「做好」,在水泥塊做出各式圖案使其呈現藝術美感亦或是之後在建築上能有更多應用。工地現場可以感受到預鑄工法比起傳統建築工法的優點,就是現場的整潔和有效率的管理,雖然預鑄工法成本比較高,但我仍覺得預鑄工法真的是個很厲害的發明,不僅充分減少了人力和時間的花費,產品也相對的比較有保障,不論是建材有沒有偷工減料,或是鋼筋彎折程度有沒有超過標準造成建築危險之類的,都能確確實實的掌握在公司手上。台灣剛好又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頻繁,夏天又時常有颱風,可以說是建築物很受自然災害考驗的國家,透過預鑄工法,可能可以有效地降低因為自然災害所帶來的災害。

< 張峰齊 >

潤泰集團為我們簡單介紹了集團的運作及一些創新工法的開發,雖然並未完全聽懂所有工法的內容與原理,但有幾項令我印象較為深刻的部分,如一筆箍以及自動化生產的部分,可減少人為因素導致建物耐震強度不足的影響。在安全帽的保護下走訪了營造廠區,參觀了箍筋彎折、鋼筋接合、混凝土澆置等區域,廠區範圍內比我原先想像的整潔許多,通道上頗為乾淨,未有工具散落一地、四處堆滿沙塵的情形。材料實驗室內,我最喜歡的是一種密度很小,可漂浮於水面上的輕量水泥,說是可於隔間使用而不因重量過重導致建物結構問題,顛覆了一般對於水泥笨重不靈巧的印象。而最令我感到有趣的,是位於廠房旁的一座預鑄完成品,其本身幾乎就是一個房間,待將來運送到工地直接組裝。好些年前我有類似的想法,沒想到已付諸實現。同仁說明潤泰的房子會有防止雨水流經外牆造成水痕的引流裝置,仔細一看,原來是窗台的下方有內凹的設計,或是將彎折的鐵片附於窗台外,會使雨水直接落下,個人十分喜歡這類巧妙而不至於極度費工的設計。

< 陳玥慈 >

第一次到工地參觀就是這次了吧!聽了很多結構、建材、技術的解說,最突破以前的想法的就是預鑄工法,包括燈具、裝飾都能先組裝好,再運到現場,一片片拼上,以前都以為一定是從一樓一樓蓋上去,架好所有鋼架,才是水泥等等,雖然蠻懷疑一片片拼上的強韌度,很難想像黏上去能有多穩固。
記得在桃園廠,解說的員工有像我們介紹他們引以為傲的發明「年年發」,更方便於建築上使用,省時也方便,還有參觀「一筆箍」的兩種製作過程,理解機器代替人力的效率。這次的工程參觀,除了對於工廠、建造過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外,更啟發我深思未來的我,是否也要朝這個方向走呢?讓我更提早思考未來了。

< 許巧臻 >

這天早該來了。我花在工圖上去理解的時間,早多於今天參觀的幾個小時,成效卻是少得可憐,遠不及看見實體時,瞬間的頓悟與深刻的印象。理論一直都比實際來得要難得多,不過仔細想來,沒有理論,對那些做慣了傳統產業與技術的老師傅們來說,想要讓現有的技術有重大的突破,也是一大樁難事。預鑄的技術在日本,似乎早是市場上成熟的技術,臺灣不是沒有人才,但沒來由的,很多方面都慢了許多國家一步。或許很多人認為預鑄會大大增加運費,反而會與其他方面省下來的利益、人力和時間有抵銷的情形,可是我覺得水泥失重率本來就很小,但偏偏市場上又都選擇水泥預拌的方式到現場進行施工,跟預鑄的總重量相比,並沒有比較輕,而且也延長了預拌到真正使用的時間;而在工廠裡的預鑄,則能使用新鮮的水泥,讓水泥能達到最佳的狀態。客觀來說,預鑄其實只是把戶外的施工程序都移到了室內,只是移到室內後,可以大大機械化,進而省下很多人力,也方便做許多即時的修正;室外要考量的公安意外,同時也有大幅的下修。種種面向來看,預鑄工法似乎是工程界的一大福音。

< 陳俊廷 >

在這次的工程參觀,不僅讓我們親身進入大型工地,讓我們看到地表上每棟建物的最原始樣貌,潤弘機密工程更讓我們看到更進步、更符合現代化的新型工地,利用目前屈指可數的預鑄工程,本應花費數日的大型梁、柱、牆,縮短製造時間,預鑄技術更降低人力的使用,僅需要10人就可以完成數百根的梁、柱的製作,除了成本的壓低,更因為預鑄是在非工地的地方製作,因此傳統工地煙霧瀰漫、滿地垃圾的舊印象因此改善,放眼望去,是井然有序的施工現場,更是讓人驚訝。除了製作流程的創新,在鋼筋的設計更是發明了比傳統鋼筋擁有抗震更強,能承受更加搖晃的環境的年年發,這項創新的鋼筋結構,不是最令我吃驚的部分,而是潤弘公開這項發明的製作方式,讓更安全、更節省成本的方式散布開來,這乃是現代社會人人互相幫助,讓社會進步的最佳寫照。經歷一日的預鑄場和工地的參觀,我認為未來工程的思維應該會大大改變,過去工程是缺乏工程師,而現今社會則是沒有勞工,再者,社會環境的惡化也是未來我們這個世代需要面對的一大難題,我極力推廣潤弘的預鑄工程,不僅減少人力的需求,能夠應對未來少子化的社會, 更能減少不必要的廢物出現,降低成本,更降低資源的使用,也能做出品質好,安全性更高的建物,這可能將會是未來工程的方向。

 



 

 



 

 

推到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