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107 期 學生點滴

TSA 臺日韓三校交流活動心得(續)

吳軒竹、林芃妤、曾明儀、
姚至謙、林修逸

王泓智、邱文心、
陳柏劭、邱霈欣

土木四

土木三

 

 

土木四  吳軒竹

今年是我第三年參與TSA這個活動,第一年前往韓國時大開眼界,第二年擔任主辦國更讓自己深深愛上這個活動,而第三年來到了日本讓我對於自己所學所思有了更深的體悟。印象最深刻者莫非前往參觀東京臨海廣域防災公園,在那邊看到了日本人對於災前的教育以及事先推演災後復原的努力,與日本具有類似天然災害特性的臺灣卻十分缺乏這些訊息以及相關的實務經驗。當下便告訴自己未來應該竭力讓『災難產業』能夠在臺灣更被重視。而在TSA裡面除了專業上的交流之外,還有一項不可或缺的是三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很高興能夠與其他兩國的大學生及研究生一起相互砥礪成長,也對於其他國家的文化能夠有更深入的了解。

最後要感謝系上讓我們有這樣的機會能夠與其他兩國交流,也協助我們許多關於此趟TSA的雜務,還有總指導老師賴老師與水利組的兩位指導老師游老師與詹老師,以及一路上一起走過來的夥伴們。

三年了,接下來或許也沒機會再參加TSA了,但這些回憶與友誼將會長存在我心理。

 

 

土木四  林芃妤

去年我們以主辦國的身份參加TSA,因為有美好的經驗,所以今年舉辦在日本的TSA我也決定參加。出國跟在國內又有很大的不同,為了代表臺灣,所有一起參加的同學都為了準備表演、學術報告和紀念品等等,很努力且投入的準備,光是準備期就花掉了許多時間,但也因此跟同學變得更加熟悉,一起為做好一件事共同努力。

而真正抵達日本後,又跟在臺灣準備完全不同了。見到了來自東京大學和首爾大學的日韓朋友們,而兩國的同學都有很強烈的特色,一開始見到總覺得很緊張。在這段期間,我們要用英文一起合作還有交朋友;雖然說大家主要的共同語言是英語,但隨著相處時間越來越長,我們開始會互相學習日文跟韓文,而他們也會向我們學習中文。當他們用中文跟我們開玩笑或打招呼,都會感受到他們的善意和強烈的親切感。在這個三國交流的過程,雖然不會每個人都認識,語言及文化也都有差異,但總可以在聊天中認識不少可愛的朋友,一起分享最近的生活,努力的事情等等。往往可以在細節中向他們學習到很多東西。

雖然準備花了許多時間準備,而最終報告呈現、表演不是每一項都如預期的好,但最重要的是結交了這些日韓的朋友,也跟一起參加的臺灣人感情變得更好,我想我獲得的最重要的應該就是這個緣份吧!也希望未來的日子可以再跟這些朋友見到面!

土木四  曾明儀

第二次參加TSA,與去年參加經驗相比,有許多不同的感受,但仍舊同樣感動,仍舊會想將TSA大力推薦給學弟妹!不同的感受在於享受程度的不同與文化交流衝擊的不同。去年身為主辦國且身為總務,不管是活動前或是活動期間,時時刻刻都是謹慎甚至可以說是緊繃的,無法好好享受與外國朋友交流;今年到了日本,可以享受日本人為我們準備的行程安排,不必擔心身為主辦國會不會出差錯,只要把握時間與日韓朋友交流,相較之下愜意許多,也有更多機會可以認識三國之間文化與學術上的差異。且今年來到日本,可以親身體驗文化上、生活上、習慣上的差異,身為交通組,也很開心能夠觀察日本與臺灣在交通上的不同,可說是收穫滿滿。

非常喜歡TSA的氣氛,活動開始前的準備作業包含全體開會與各組小開會,以及表演練習等,便讓大家的感情凝聚,目標一致地努力且高效率進行,是我最喜歡TSA的部份。感謝大家願意每週開會討論,一次又一次地讓報告與活動準備越來越好,使活動得以順利圓滿;感謝我的組員們願意在忙碌中投注時間與心力,盡善盡美在短時間內完成一份報告;感謝半年多來,一起努力處理各種大小事,合作無間的召部組 — 碩羽與軒竹,有你們一起面對,再困難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透過這兩年的TSA,讓我成長許多,學會如何處理帳務、機票與保險等事務、學會如何做一份能使外國人輕鬆理解的簡報、學會辦一場活動該注意的大小細節。TSA是我在大學生涯中最充實的活動,不但增長視野、增進許多能力,也讓我更有自信與外國人交流、做簡報,明年或許已經沒有機會參加了,但我相信TSA已經在我生命中留下重要的紀錄,成為人生中重要的里程碑。

 

 

土木四  姚至謙

仔細回想這個暑假,在瑣碎的忙碌和TSA之中就剩下不到半個月了。想參加TSA的初衷很簡單,「我想去日本」,而後才是和頂尖學生們交流所學,也許是個不及格的初衷,但這強烈的想法也支持了我整個暑假,把接踵而來的雜事排除、心放在TSA上。

今年水利組的題目「海嘯」聽起來酷炫,實際動手才知道說多難有多難,臺灣近年沒有大海嘯的紀錄,別說災後復原的案例,連災前預防的措施都只有少數幾種。於是我們轉了方向,把目標放在臺灣及周邊國家的預防措施上,幾經修改終於生出了一份完成品。

除了學術報告外,同時我也是近年快樂舞表演的負責人,很感謝總召Kyra碩羽的大力幫忙,還有玟慧跟芃妤兩個人願意花時間一起完成許多困難的部份。雖然是負責人,但其實跳舞的經驗幾乎是0,許多段落都是靠影片拼拼湊湊學起來的,這點下的苦心說不定比學術報告還多,哈哈。很謝謝大家在練習的時候會給我一些像是「這種舞根本是至謙的舞」、「至謙好會扭」這類類似鼓勵的話,對我而言,那應該就是樂在其中的證據吧!當然,也希望大家一起跳舞的時候是開心的。

TSA的六天中,最大的震撼是英文的威力,從問候到調侃對方,一切的溝通幾乎都得靠英文,而即便我自認已用盡了所學的英文,卻還是能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不足,回國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好好正視英文了吧!六天內,來自日本、韓國各式各樣的文化、價值觀衝擊也是其一,日本的前輩制度、喝酒文化、韓國的兵役制度、每位成員各自的故事以及對未來的想像,都讓TSA變得好有趣,每天每天都有新的認識。

TSA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能把一群如此陌生卻又熟悉的人們聚在一塊,儘管說著不同的語言、生活在不同片土地上,卻能透過土木、透過TSA而搭起彼此之間橋樑。TSA是一場美夢,也敦促著我「去了日本」並不是圓夢,而是真正實現夢想的開始。 

土木四 林修逸

出國對我最大的意義莫過於比較臺灣和國外的差異,為自己戲稱故鄉為鬼島找點理由,也要找出臺灣的優點,反思如何發揮讓臺灣變得更好。幾天下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國際化的差異,有關國際化的感受大致如下:

    1. 在臺灣很少聽到外國人(尤其是歐、美、非洲人)講中文,在日本看到的西洋面孔大部分都會說日文。可能是臺灣人英文太強不給別人說中文的機會吧!
    2. 儘管這幾年臺大外籍生越來越多,但是臺北看到在臺灣長期居住生活的外籍人士仍然比東京少很多。在東京可以看到非東亞臉孔(印度、白人、黑人)分佈在各種行業,餐飲、夜市和白領坐辦公室的都有,可能代表日本對外籍人士更具吸引力,也同時能包容外國人來工作、生活。
    3. 來日本對國力差異最強烈的感受莫過於和他們討論實習的機會,同學們暑假大多都去和系上長期合作的營造廠或顧問公司實習,但日本有跨國公司願意栽培學生出國到東南亞參與公共工程的計劃,是更難能可貴的機會。
    4. 對於文化交流的看法,我覺得不是吸引很多外國人讓自己能接觸不同文化就比較就好。如果能吸引外國人來之餘,讓對方也認同也加入自己的文化,這樣才算文化交流。

     

     

    土木三 王泓智

    第一次參加TSA、第一次見到日本與韓國的大學生、第一次用破破的英文與別人聊天,好多的第一次讓這次去日本不虛此行。還記得第一天晚上的second party大家開始聊開的時候,開始了解別人的世界,不論是跟學術有關的還是跟日常生活相關的,藉由不同語言與人溝通有種發現新大陸的感覺,也開啟了往後幾天的交流。我很喜歡觀察,觀察別人或是東京,常常偷聽別人在聊些什麼,或是靜靜的看著街上的景色。TSA的人們與東京是很好的教材,常常聽到別人分享自己國家有趣的事,或是在路上看到令人眼睛一亮的景色;像是第二天早上去防災博物館的路上,就看到等著開幕的豊洲市場(築地市場的新家)。進到防災博物館,更是能了解到日本在防災上所做的努力比臺灣多許多,來參觀的大多是小孩子,藉由科技的輔助,從小培養的防災意識,能將災害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這是台灣非常缺乏的一件事。另外,在第四天下午的出遊,我們從淺草搭船往下游走,一路上看到許多不同形式的橋梁,對我們來說是再好不過的教材了。對我來說,今年的TSA讓我看到許多跟台灣不一樣的東西,不管是看到不一樣的人還是不一樣的城市,對我來說都是一次很棒的體驗。

    土木三 邱文心

    第二次參加TSA,去東京對我來說倒是第一次。東京一直都是我很嚮往、想去住一次的城市,因此從知道獲選本次的TSA成員便相當期待。

    雖說出發前幾乎都在為了學術報告準備資料,但到了異鄉的所見所聞才真的是精彩豐富的「學術交流」。土木工程本身便是生活中無所不在,東京又是一個具有複雜鐵路路線的都市。身為交通組的一員我怎能不每天都非常期待通勤的時間呢?在TSA期間體驗了許多東京人習以為常的JR山手線,還搭乘了單軌電車 — 羽田機場的東京單軌、江之島的湘南單軌(是懸掛式單軌!),還有使用膠輪的百合海鷗線等。課堂上放映過的各種鐵路系統在眼前在腳下的感覺,是令人興奮不已的。不過也發現東京的轉乘相對臺北來講不是很輕鬆,因為路線太複雜了,同一個站名可能有不同的車站,連日本人都有可能會迷路呢。

     

    (↑百合海鷗線是自動行駛,第一節車廂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前方。)

     

    另一件一直都讓我感到難以相信的是日本人可以接受的每天單趟通勤時間大約在100分鐘上下,在臺灣,這樣的時間已經可以從台北到台中甚至高雄了!

    而和東京大學、首爾大學的朋友們聊天,一窺不同國家的人的生活一直都是TSA最開心的事。這次也交到了不同國家的朋友們,希望以後還有機會遇到他們!

    土木三 陳柏劭

    首先我要說這真的是一趟很棒的交流之旅,TSA讓大二的暑假過得更充實豐富。今年TSA的主題是關於Resilience,而身為結構組的組員,大二的我實在是太菜了,好險有賴於兩位厲害的學姊胡蘿蔔與衛斯理,讓我只需要學習其中一部分 — 橋梁設計地震力。這次的交流讓我了解日韓兩國在震後回復性以及地震前的預防是如何規劃與執行的,而我們也分享台灣集鹿大橋的震後復原工作,日韓也對於這座在興建中遭受921強震影響的案例相當感興趣。在官方行程中我們透過實地觀察東京都內幾座橋梁與日本方面報告的抗震工法相結合,徹底了解一座橋梁的內外,這是相當有趣的方式。

     

     

    如果明年有緣再參與2017 TSA交流將會是我莫大的榮幸,因為我在活動中獲得的不只是知識上的進展,更重要的是結識了日本韓國的好朋友,期待在韓國再一次的相逢。

    另外感謝我們的指導教授-黃尹男,雖然在忙依舊願意撥空出來校正我們的內容,給我們更正確的報告方向,還有國家地震中心的劉光晏教授對於921震後橋梁的資料分析提供了很多的幫助。

     

     

    土木三 邱霈欣

    這是第一次參加學術的交流活動,相較於其他活動,TSA的準備期學到很多東西,譬如power point的運用、英文簡報還有論文的閱讀以及整理,這些是實用但平常在課堂上卻不常有機會練習的技能,雖然準備期是辛苦的,但卻很充實。

     

     

     

    對第一次出國的我來說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一切都是神奇的。」

    從搭乘東京單軌開始,一直到走進東大校園,每一個瞬間都充滿感動,特別是與來自日本和韓國的朋友們聊天時,完全是一個全新的體驗;不管是在學術交流時的英文報告,抑或是等著洗衣服時的閒聊,全英文的環境並沒有阻礙我們之間的交流,我很感謝日方在這次交流的行程安排,特別是我所屬的disaster prevention group,從skytree、淺草寺到上野動物園、明治神宮、原宿,再從迴轉壽司吃到鰻魚飯,所有我想在東京逛的點幾乎都被包了進去,讓我可以無憾地前往京都進行下一個禮拜的旅程。

     

     

    交流期間最不能忘記的是大家之間的情誼。Ai Ka特別照顧身為unofficial day唯一的台灣人的我;Kuro醬很仔細的為我講解颱風天前往機場的交通,一起拍少女大頭貼的Vincent、Chase、Irene、Luna、Esther、Julia、Ai Ka;還有每個晚上一起過著宿舍生活的台灣女孩們,雖然這個活動是為了學術交流,但我認為獲益最大的部分是我認識了這麼一群好朋友。

     

     

     


     

     

     

    推到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