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運輸系統工程 1030 三鶯線工地參訪心得

地理四 劉蔧嫻

這次可以參與三鶯線捷運工地參訪,真的十分幸運。當天早上,我們聽了兩個主題的簡報,這次的簡報讓我獲益良多。一個是『三鶯線捷運系統工程規劃設計及BIM應用』。講者解釋如何將BIM與施工整合,其中包括建模應用、數量統計、各種地下管線建設等等,以減少誤差。BIM使用模型輔助設計分析檢討,整合工程需求,提供工程所需的最佳方案和設計成果,並建立預警機制,提升管理成效、工程品質以及營運效益。

另一個則是『三鶯線捷運系統計劃施工工法及精進作為』。三鶯線全長14.29公里,總共有12個站點,未來可延伸至桃園八德區,與桃園綠線銜接轉乘,將可串聯桃園國際機場、高鐵及城際鐵路,促成重要公共運輸系統間的整合銜接。車站設計分成3種風格,綠色科技、水韻藍染以及生態陶遊。101年,行政院核定捷運三鶯線可行性研究。主體工程於105年7月開始,預計112年底完工。經費約502億,其中工程339億,經費還包含用地取得費用、可行性研究、各種機設以及技術等等。三鶯線完工通車後,目標促進新北土城、三峽、鶯歌等區域的發展,帶動地方經濟,並提升地區可及性,擴大大北桃都會生活圈範圍。未來完工通車後,預計三鶯地區到台北市通勤的時間可減少將近20分鐘。另外,讓我覺得非常特別的是,預鑄U型梁的施工方法。現場有提供我們施工時的影片,懸臂節塊會先在地面上完成,再吊運到預定位置組裝。由於街道狹窄,高架橋梁必須通過使用吊車的方式在夜間進行全跨吊裝。若地形施工條件允許,可直接使用起重機,不必設置工作車。

吃完午餐後,我們便前往第一個工地——跨越大漢溪懸臂橋樑工地。跨越大漢溪橋屬於複合式鋼拱橋,使用平衡懸臂工法。懸臂工法一般直接由橋墩上方柱頭開始,逐一節塊施築方式向橋墩兩側進行施工,以保持平衡。藉著完成節塊支撐下一節塊,節塊則藉著預力鋼鍵自持,完成節塊就成為了下一節塊的起始工作面。這工法一般使用預力混凝土箱形斷面,因為箱形斷面可以抵抗更大的扭力。混凝土強度不足,因此使用預力混凝土,增加鋼筋,用混凝土填滿空隙,隔絕空氣以防止氧化。這工法的優點很多,包括跨徑大,可減少墩柱和現場支撐數量、工作車模板可重複使用、施工品質佳、施工過程不易受天侯影響等等。最後,我們還有機會爬上施工中的橋參觀。


圖一:跨越大漢溪橋

圖二:工作車 (從下往上看)

圖三:近距離觀看工作車

第二個工地是鶯歌車站,現場的工程師向我們示範如何檢測工具。在檢測完畢後,機器會輸出一個合格簽,上面寫著檢測人員和日期,需將其貼在工具上,並在每三個月進行一次檢測。讓我覺得新奇的是,在該工地有穆斯林祈禱室。目前,在三鶯線捷運工程有約100多位的穆斯林工作人員,基於考量到他們的需求,該工地利用某部分的空間設置了一個簡易的祈禱室。

該工地使用圓盤系統支撐作業,立柱、橫桿及斜撐以輪盤、八腳盤或其他類似構件接成緊密系統構架。 上面鋪設了粗細兩種安全網,粗網主要防止人員墜落,而細網則是為了方式一些物件跌落,其可支撐將近200公斤。旁邊會有懸臂以防止墜落後迭出安全往外。


圖四:圓盤系統支撐

以上是我這次的工參心得,總結來說,我覺得一個工程的形成真的不容易,從最開始的環評到現在興建中,中間漫長過程每一個人員的參與都很重要。每一個工程的使用人數都非常多,如果有什麼錯失,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在施工過程中絕對不可以出任何的差錯。公共運輸工程之所以那麼重要,是因為其可以達到將一個人送達目的地的功能。日後,在使用三鶯線的時候,一定會十分感激所有規劃以及施工的人,感謝他們創造出了一個完善的運輸系統,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