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交換學生計畫

結構組碩三 陳力維

前言

首先感謝臺大國際事務處給我這個機會,能夠到這個夢寐以求的國度進行為期八個月的交換計劃。當初會選擇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以下簡稱UBC)主要是對溫哥華(Vancouver)的特別情感。15年前小學畢業的時候我曾經到溫哥華旅行。當時就感覺溫哥華是一座美麗的花園城市,城市的郊區有許多自然景觀與親山步道。溫哥華雖然是加拿大西岸的第一大城(全國第三大城),但其實人口也只不過兩百多萬人。有條有序的都市規劃讓高樓林立的市中心也不至於有壓迫感。最棒的是,緊鄰著市中心是總面積與市中心相當的自然保留地-史丹利公園(Stanley Park)。距離市中心僅十分鐘車程,就能被巨大的原生針葉林環抱。對於溫哥華人事物的美好印象,構成了選擇UBC 交換的主因。

Stanley Park, Vancouver

UBC小檔案

UBC 位在溫哥華半島的尖端,三面臨海。面積約為臺大的兩倍。學校環境非常優美,甚至擁有自己的植物園、大型博物館和海灘。學校是用「大學城」的概念作規劃,校地中有住宅區、商店區、銀行、電信業者還有區域型商場。生活機能非常完善,基本上若沒有特別需求(例如出去玩或逛街),不太需要離開校園。UBC擁有數量龐大的亞洲學生,大部分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和印度,走在校園中幾乎一半都是亞洲面孔,在路上聽到中文交談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在大學聲望上面,UBC是加拿大的頂尖大學,目前在任的加拿大總理還有藝人彭于晏、阿ken都是校友(彭于晏似乎常常出現在UBC,常聽到其他人討論彭于晏現在在學校的哪裡,要去看他……)。UBC也是一所非常有活力的大學,學生活動相當興盛,常常會有學生團體揪團野外踏青之類的活動,這是我在臺大比較沒看到的(好吧也許我在臺大比較宅……)。


UBC與溫哥華市中心的相對位置

UBC Wreck Beach

UBC Nitobe Memorial Garden

交通

溫哥華的大眾交通跟臺北一樣,十分方便,擁有超級密集的公車路網(見圖)。捷運(Skytrain)的部分雖然只有三條線,但都位在交通要道上。此外還有公車捷運,公車捷運是指用雙節公車營運的超密集班距路線(大概3-5分鐘就有一班)。例如圖中的99-B Line就連結了捷運藍線(博覽線)、捷運青線(加拿大線)和UBC。UBC是許多條公車路線的起終點,所以從UBC出發可以很方便地在一個小時內到達大溫地區的主要景點。總而言之,溫哥華交通的便利性跟臺北十分相似,除非要去非常偏遠的地方,要不然在大溫地區移動大眾運輸即可勝任。

公車方面在收費方式上跟臺北十分不同,溫哥華的收費方式是坐一次公車2.8加元(約臺幣70元),並且在接下來的1.5小時內可以無限轉乘(不含捷運)。只要是UBC的學生,就會自動參加UPass計畫,也就是車資包含在學雜費中,可以無限搭乘大溫地區的大眾交通。這對交換生來說是十分便利划算的。


大溫地區密集的公車路網

大溫地區捷運系統(Skytrain)

生活

住宿方面,在辦理註冊手續的時候(確認交換資格之後)可以選擇申請學校宿舍。交換生一般都會安排在Walter Gage Residence 與 Fairview Residence (相對位置見圖)。Walter Gage Residence 是公寓式的大樓(像是臺大的BOT)。Fairview Residence則是小木屋。以生活機能來說,Walter Gage Residence距離學校中心、公車總站以及游泳池、健身房都很近。Fairview Residence距離上述設施都較遠(走路15分鐘),但旁邊有小型賣場與餐廳。宿舍租金相對臺灣的物價而言是非常貴的。Fairview Residence四人套房一個月大約兩萬二臺幣,Walter Gage Residence的單人套房一個月大約兩萬八臺幣。

食的方面,如果是到超市採購自己煮的話,價錢其實跟臺灣差不多。加拿大連鎖超市 No Frills就像是臺灣的全聯,除價錢優惠外也常有特價活動。離學校最近的一家No Frills大約10分鐘車程。此外加拿大連鎖量販 Superstores也可以買到非常便宜的東西。亞洲連鎖超市大統華T&T可以買到許多臺灣的東西(看到臺灣的東西,真的會非常想念),但價格偏貴;如果是在外用餐的話就比較貴了,UBC校園內開了許多餐廳,也有兩三部餐車。以吃飽為前提,選擇比較便宜的餐車的話,每餐至少也要8塊加幣(約192臺幣)。超市內賣的盒沙拉也要7塊加幣左右。因此為了省錢大多是自己煮。

銀行方面幾乎都有中文服務(不過都到外國了還是好好練練英文吧)因此真的遇到問題也不用擔心語言不通講不清楚。而加拿大已經是全面使用卡片做支付,小至餐車、寄明信片都可以使用卡片消費,省掉找零錢的麻煩。
電信方面,加拿大的電信方案真的是奇貴無比,我使用的是Fido提供每月2G的方案就要45加幣(約1260臺幣)。雖然有聽過更便宜的方案,但相較之下還是比臺灣貴上不少。

UBC 校園地圖

教學

在UBC的選課還是以本業土木為主。總結來說,UBC土木系的上課方式跟臺灣非常像,不過學生們蠻踴躍發問。然而在上過UBC的課之後我並不認為UBC教師的授課內容有比臺大精彩,臺大土木系教師授課的精彩度與專業度甚至遠勝UBC的某一些課;當然UBC也有老師上課非常認真,讓我聽課非常滿足。所以不管在哪裡永遠都有頂尖的教師與不是那麼頂尖的教師。我在上學期的時候修了一門capstone的設計課,這門課宗旨在於給學生一個設計案,並且要真實面對業主,從發想到細部設計寫出一份設計報告書並簡報給業主。這個設計案是位於加拿大中西部亞伯達省自然公園的人行便橋設計案,由於舊有的橋被洪水沖走,學生們必須考量水文情況、施工可行性、設備後勤與建造成本等,設計出工法與橋樑。跟臺大土木系不同的地方是,像是這樣高要求與大份量的設計課在臺大為選修,在UBC卻是大四的畢業設計。

老師跟學生們非常重視報告的專業性,無論是內文或整份報告的格式都力求看起來專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跟我同組的組員們,我的組員們都是亞洲的學生,來自於菲律賓、印尼、中國與臺灣。每一位同學都非常了解自己的長處並且要如何在團隊中發揮,最重要的是對於細節的要求與責任感。與他們共事讓我有一種拚了老命也要交出最好的東西的感覺,是暨自豪又痛苦(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像他們那麼認真,也有同梯跟我交換過去的同學遇到令人很崩潰的組員)。自豪的點是我認為在跟一群最頂尖的學生一同工作、一起完成一件大事。痛苦的是他們對每件事情都極為要求,以期末書面報告來說,每個人在完成自己的部分之後必須額外給另外兩個人審核,而且審核的結果都是滿滿的建議。對於非英文母語的我來說許多用字都不夠精確恰當,組員們也都很有耐心地幫我修改,除了感動與感謝外,我也學到了許多。同時對我來說,這門課壓力最大的地方在於互相討論的時候;我是到小組討論的時候才了解自身英文能力的不足。

在臺大小組討論的時候可以不用思考就精確地拋出自己的意見,但換成英文就是另一件事了;會發現到自己好像被關在盒子裡面,雖然腦中滿滿的想法,但礙於英文口說的能力與流暢度,一件簡單的事情可能要溝通很久,甚至造成誤會。很感謝我的組員們都很有耐心的願意跟我討論。也很榮幸我提出的方案被選為我們小組要執行的方案。對我而言,這是一段特別、感到自豪與受益良多的歷程。


設計小組最後採納並執行設計的方案

結語

當初交換的目的是學習英文(溫哥華真的很不適合練英文,因為一半的人都在講中文XD),英文能力或許有進步、或許還好,但我永遠會對我用破英文做小組交談,成功說服組員採納我的方案而感到自豪。這八個月的交換生活真是一晃眼就過去了,從剛到的緊張與不安,到慢慢摸索認識新環境,最後則是真心喜愛這個地方。這樣的心境轉變是像我這樣從來沒有離開家、離開臺北的人沒有體會過的。一直到現在,在寫這篇心得的此時此刻,我還在想念UBC的生活、溫哥華的市景還有加拿大的山水。

筆者在交換的最後一天與UBC合影

Vancouver & UBC隨手拍

Rocky Mountains 隨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