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寫的交換點滴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周維克

 

首先感謝同濟大學和臺灣大學的老師們給了我們同行五人交換生的資格,讓我們以陸生的視角去深度體驗臺灣大學和臺灣的生活。

 

繁體

面對相似的文化,和相同的外貌,來到臺灣幷沒有什麽culture shock,最大的不同之處便是文字 —— 中文繁體。繁體,貴在「繁」,來到臺灣之前,對繁體的印象就是,臺灣人念舊,念著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來到臺灣之後,我發現「繁體」,並不只是筆劃繁多和文化念舊。

 

禮節

臺灣人的禮節在表面上有習慣如口頭禪的「謝謝」、服務員的微笑招呼和捷運上預留的博愛座不會有人搶占等等。但我覺得,臺灣的禮節更多的是「細節」。禮貌很容易做到,因爲禮貌之于他人,更多是爲自己,爲自己在社會上生存,奠定生存之道和處事形象。但是細節,因爲容易被忽視,做的人容易忽視,做出來了又不是那麽「顯然」,更凸顯了臺灣的禮節。

最顯然的細節便是,垃圾分類吧,且不論垃圾分類和大街上幾乎沒有垃圾桶是不是影響體驗,但是這種對于資源的尊重,和分類的細節是很讓人尊敬的。圖書館保有殘障人士優先座位、隨處的自助飲水機、電梯的按鈕裝置在較低處方便殘障人士使用、甚至是便當盒子上面的橡皮筋,這些細節給我的感覺是臺灣人對于自尊的尊敬和自信,更能體現禮節,即「我爲人人,但不必被放大」。

 

人情味

都說臺灣人熱情好客,但是這種粗略的說法完全不能將臺灣人情味一概而論。剛到臺大,就接受到老師和兩位接待同學的悉心關照;宿舍輔導員,不厭其煩地給我們講解宿舍樓的布局構造和生活須知;在猫空樟樹步道游覽,買果凍的姐姐看見我的三脚架,給我們推薦的樟山寺日落;臺南安平老街的餐廳老闆娘和我們聊她眼中的「兩岸關係」;日月潭的老爺爺聽見或許是熟悉的大陸口音,會意味深長地問我們從哪兒來的;林淑靜老師刻意安排時間見我們最後一面,聽我們聊一聊這兩個月的經歷。其實,這一切的「人情味」,當你置身其中你會覺得很淡、很自然,因爲人的屬性便是社交,而社交的最本質就是交流,交流的本質就是交換信息、消除隔閡。而當我將要離開臺灣,在上海的人來人往穿梭的時候,又會覺得臺灣的人情味是那麽濃,就好像繁體字一樣,「繁」,但是充滿著熱情。

 

旅游

文化體驗當然少不了用脚步去丈量臺灣咯。日月潭因爲小學課文中有專門描寫,幾乎稱得上是童年之所嚮往。與臺中的炎熱氣溫形成鮮明對比,日月潭的「清、明「給了我最大的透徹感。不似海水海浪波涌、不似湖水平靜如鏡,日月潭仿佛褪去了它的像素排列,只留下了淡淡的淺藍色,這樣就剛剛好,剛剛好忘了人群,剛剛好記下了那點淺藍。

淡水,因爲最初的周杰倫和五月天記憶,幾乎成了雙北地區我最愛的地方,真理大學、淡江中學、漁人碼頭等等,Tamsui這個名字聽著就應該是像下圖那樣藍。

臺北101作爲臺灣地標,當然還有與土木專業有關的著名抗震球,也成爲了我多次去晃悠的地方。附上我和101比高的照片,這個像竹子一樣的建築,真的是很漂亮。

墾丁,這個大陸人對于臺灣最南端的印象,也承載了許多太平洋的記憶。環騎屏東半島,白沙灘的登陸(李安導演的《少年派之奇幻漂流》,拍攝地),風吹沙少有的不同于臺灣風景的溫柔,多了幾分壯美之意,臺灣最南點凝視巴士海峽和臺灣海峽。美麗的海岸綫和淳樸的人,「墾丁」這個好聽的名字,太平洋的海風,記憶中的藍色濃烈了一些。

 

臺南市是整個臺灣我最愛的地方,作爲日據時期臺灣的制糖地,臺南美食多、口味甜,對于好甜口的我來說簡直就是天堂。臺南的鳳梨撒上梅子粉,就是臺南的味道,雖然像蜜罐一樣,但是誰會抗拒甜食呢?據說晚上11點之後,在臺南街上不能發出脚步聲,每一夜的臺南都早早地進入夢鄉,臺南人對于吃的執念就是他們熱愛生活的最好體現。在這個,一切都掉到了蜜罐裏面,大家慢悠悠的生活,一如賣水果的奶奶,像個小姑娘一樣笑著說「芭樂比較Q」。



高美濕地的日落,游客也好,附近居民也好,來這裏散步,看小螃蟹,賞日落,讓我在炙熱陽光下也融入了水天一色的高美剪影。

在小琉球坐在嚼著檳榔的教練機車後面取浮潜,和海龜一起游泳,島上的居民歡迎大家來體驗他們的生活,讓我們感受他們最好的一面。這些旅行中的點滴,很淡的留在記憶裏,就像之前說的細節一樣,不用去刻意放大,也不會被忽視。

最後,希望若干年後聽到臺灣口音的「喔」,看見繁體字,能想起臺灣的海、能回憶起鳳梨的甜、能和臺大的老師朋友們寒暄幾句,那麽這兩個月的臺大交換就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