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交換/訪問心得

CAE組碩一 簡維廷
CAE組碩三 魏嘉盈

可以說是非常慶幸有這個機會來到珀斯,在研究所畢業前以學術交流的身份,打開一次屬於南半球的地圖。涉獵還未深,卻希望能多少分享一些見聞。

生活環境

因於地理環境和人口,西澳就是一個地廣人稀適合養老的地方。除了市區之外,臺大總圖搬過來大概就是最高的建築了,能說是不遮住一片雲彩。但想當然對於土木人來說就少了一些樂趣,不是廣袤原野,就是低矮平房,加上發生有感地震的機率微乎其微,有些郊區住宅甚至直接請一些工人,就開始建了起來。相較於臺灣為了往上或往下蓋,來增加某些價值,這裡的建築工程多數都相對規模小、工時短,居住品質就見仁見智了。

工作體驗

來這邊交換至營建管理研究所下當研究助理,其實不難發現西澳BIM這塊也做得不少,但針對建築這面向的案例遠遠少於臺灣,反倒大多都延伸至油廠、水泥廠這種廠房管理類。無論是重新裝修或是新建,廠房公司對於BIM反倒是保持著非常正向的態度,並積極的和學術單位合作。曾經去過一家水泥提煉廠參觀,專案經理直接從廠房的最頂層,上而下帶我門走過並介紹所有細節,無論是鏽蝕問題或是管理問題,現場沒討論完就回工廠辦公室接續著交流,字裡行間就能夠體會出他們公司對於合作的期待,甚至服務到家,帶我們去吃飯的地方和旅社,隔天一早再來接送,一種出差當旅遊的感覺。感受到這邊業界對於學生的尊重,且很客氣的承諾我們要參觀或是需要學術數據都隨時歡迎,營建業產學合作部分在澳洲算是非常普遍,至少這個研究室是如此。

位於 Dongara 的水泥廠

辦公地點就位於建築系的系館,建築語彙環繞的生活中,拿著模型跑來跑去的學生早已不是件稀奇事,約莫一兩個禮拜就會有一次評圖,範圍從鞋子到房子。就我所見澳洲是還滿注重設計的,從Curtin大學自己的網站、校內張貼的海報,到學校的建築裝飾,都讓人感受到這是有經過特殊設計,風格一致卻不乏新巧思,富有活力且具有非常鮮明的識別性。當然在建築系館也少不了一些數位設計的身影,Revit、SketchUp、Photoshop 等等的課程頻繁開設,儘管建築和土木還是有著學習目標的差異,但卻讓人不禁聯想到卡老師開設與實踐建築合作的那門聯合課程,在這裡,每個禮拜都有不同的設計可以欣賞,走廊一字排開都是學生們的血淚,但卻缺少了一種像卡老師課程那種實際把作品做出來的行動力。與建築系的學生討論過,似乎只有與Urban Planning的學生合作過,海報模型就是他們的課程呈現,非常細膩只可惜缺少一些體驗性,無法親身感受到設計所帶來那種人與環境的融合,也許可以說是臺灣建築系享有更大揮灑的空間,看看實踐建築的畢業展都把作品從一樓做到二樓,多麽自由的舞臺。

此外,建築系的學生似乎更需要一個實習的機會,或多或少是為了以後工作的便利性或是單純的想精進自己,這裡建築系的學生,甚至到master都沒有太多這樣的機會,然而我不清楚臺灣建築系是否有同樣情況,但至少身為土木系學生就很慶幸沒有這個問題。

研究室的結構在這裡和在臺灣也不盡相同,通常身為謝老師的學生,就是每週都有Group Meeting做一個進度匯報,老師也會盡可能的一對一指導學生,但在這邊研究室就類似於一家公司,教授就是老闆,平時大多都在國外奔波,下面就有幾個博士後研究再帶著跑專案,基本上一切進度也都交由那幾位研究員來掌控,比較像是扁平化上對下的架構,兩種模式互有優劣,但當然還是比較適應臺灣那種。

澳洲人很重視自己的生活品質,工作就歸工作,大約五點後學校就人煙稀少了,六點整時如果你還在搭公車,很大的機率會被司機直接請下車,下班時間到了,他們連一分鐘也不會給你。上班時也都是一種很輕鬆的氛圍,累了只要走出研究室到外圍草皮上,隨便拿一張沙發椅就能席地而坐,享受沐浴在陽光與輕風的時光,在Curtin大學裡,到處都是室外休憩的地點,在臺大可能因為下雨機率高或其他因素,室外讓人坐下交談或是單純靜ㄧ靜的地方並不是非常多,但其實個人認為自然環境提升工作效率的效果滿顯著得,就環境來說這學校算是滿舒適。


Curtin 大學校內休憩地點

英語課程

在這邊最幸運的事應該就是登記到免費的英文課程。在澳洲雖然日常生活,像是買東西等等,必須使用英文來交談,但因為研究室裡大部分成員的母語都是中文,使用英文溝通的機會其實並不多。偶然在Curtin大學英文學習機構的粉絲專頁中看到免費的英文課程,二話不說馬上報名。這門課因為不限制報名者的身份,所以來報名的同學都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年齡層,整個教室就像是小型的地球村。每次上課大家都會分享彼此的生活經驗,例如在澳洲打電話會遇到的問題、或是英文溝通不良時發生的糗事等等。當然很多事情都是身處異鄉常會遇到的,再加上語言不習慣,很多芝麻小事都會處理很久。加入這堂英文課,受益最多的就是英文聽力了。過去在臺灣學習的英文都是以美國腔居多,在澳洲卻有另一種獨特的腔調。再加上班上同學又來自各種不同國家,每個人口音都不盡相同,得經過幾堂課的洗禮,才能慢慢適應整個課程的步調。

生活體驗

一到澳洲,第一個會感受到的就是交通上的禮貌,路權永遠行人最大,國民禮儀水準之高,最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可能就是袋鼠了。也許會顛覆大家的印象,一般來說最常見到袋鼠的地方,除了在動物園活蹦亂跳的那些,大概就是在城鎮間聯絡公路的屍體了,夜間高速行駛下,袋鼠的出沒基本上就是意外的來源,而這裡的人應該都有幫自己的車保全險,撞到一次袋鼠大概就可以拿保險額準備換臺車了,所上同事就有類似的經驗。


Wildlife Park 的溫馴帶鼠

雖然不見七八年前背包客巔峰時的光景,但多少還是能發現這裡很多亞洲人都是為了拿PR(permanent resident) 而來的,而且方式各異,有的先來working holiday一簽二簽,兩年後再去唸個語言學校,多留個幾年想辦法通過英文檢定和拿到擔保,抑或像有些學生直接申請入學學士或碩士,有了工作簽在想辦法拿到一定的積分來移民,各個辦法,只有一個目標。

澳洲的文化多元應該不是新聞,各種輪廓的臉龐,多樣的體型高矮胖瘦。食物部分也有相當多的選擇,與在臺大一樣,通常想 “要吃什麼” 這個問題,就能卡在路口好段時間。而在來之前有聽聞說澳洲人滿排華的,但自己真正身處在這樣的環境中,發現並沒有想像的這麼嚴重,對於各種種族,這裡都保持著某種程度上的尊重,甚至也給了自己的原住民一面屬於自己旗子,儘管可能是事後表面功夫但至少都有做到。男女平權也成了基本共識,像Curtin大學的校長就是一位傑出的女性。再者,這裡同性婚姻是合法的,人民也都滿贊同彩虹文化,帶來的是一種完全沒有束縛的職場和生活型態。

出遊

西澳最多的消遣活動就是跟大自然互動。剛好到達澳洲時是柿子的季節,研究室的同事們就相約一起去柿子園看柿子。這邊的柿子園非常漂亮,柿子也都飽滿豐碩,可惜的是進了柿子園不能採柿子,只能到農場的倉庫買採好的柿子。不過這些柿子倒也挺爭氣的,完全用他的美味征服了眾人,即便沒採到柿子也不會覺得遺憾。另一次是去海邊釣烏賊,當時是接近傍晚的時候去的,海邊的夕陽把天空照成兩片顏色,非常好看。當然我們沒有被這美麗的景色所迷惑,拿起釣竿就開始認真的學習如何釣烏賊。但是初心者能力還是有限,連兩次放跑烏賊之後就沒有下文了。所幸釣客朋友釣到幾條超大隻的烏賊,讓當天的晚餐增添了不少色彩。


紅遍柿子園

夕陽時分的釣魚地點

釣客捕獲

沙灘對普遍澳洲人來說是絕佳的舒壓地點,水與陽光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相較臺灣,這裡沙灘可以說是唾手可得。躺著小歇或是翻翻書,愜意地漫步岸上讓微風輕拂,這邊人的下班後或是假日生活,就是如此簡單隨興。國外的月亮沒有比較圓,但水比較冷是真的,洋流的關係讓這裡下水之前都要先做好被冷襲的準備,有些區域甚至還要注意有無鯊魚警報,響起之後就是全面撤離,但至少你能知道這裡的保護措施還滿完善的。

其實澳洲能玩的地方還有很多,英式的古蹟、鐘乳石洞、世界之窗、粉紅湖等等還有滿多地點等著我們去參觀,但鑒於我們的身份是研究助理,沒有寒暑假平時也都在上班,只能更好好把握剩下的時間,無論是在學習上,或是出遊體驗上。


Fremantle 海灘

結語

來到一個全然不同的環境,嘗試就變成收獲的前提,這次很幸運的擁有這個機會來探索種種,意在累積知識與故事的行囊,於過程中反思,於返程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