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道路鋪面概況

土木四 吳東縉

日常生活中校園內的道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提供學生騎腳踏車或步行使用外,還有校內教職員、校外訪客、校車及送貨的小貨車等。在課間的尖峰時間或中午用餐時段,常常會看到在椰林大道上有大量的自行車潮、在文學院前搭乘校車的排隊人潮,亦有一些自用小客車行經,故校園內的路線規劃與鋪面的設計顯得非常重要。

台大總務處營繕組會定期檢視並更新校園內鋪面,但礙於平日校內師生的使用權益與便利,較大型的修繕工程會選擇於假期施工,例如在今年7月底剛完成的垂葉榕道路面改善工程,在暑假期間施工,全面封閉該路段有效提升施工的效率。平時僅有自行車以及些許自用小客車,無工程用重車等行經,鋪設至今將近半年,鋪面狀況仍然平整良好,為校園內道路狀況相當良好的例子之一。

垂葉榕道鋪面狀況

校內進行中的工程會有重車進出校園,影響到校園道路的使用品質,如位於小椰林道上的教學大樓二期新建工程,工程重車行經造成鋪面狀況極差,重度龜裂、補綻等嚴重影響到自行車或其他用路人的使用品質。學生會也多次向總務處反應,在「花火」學生報2017年12月16日的報導中更是指出台大校園內鋪面的狀況,此次特別訪問台大土木工程學系的周家蓓教授針對校園道路鋪面的部分提出老師專業的看法:

Q1:請問老師對於小椰林道鋪面目前損害的程度,認為是否有立即整修的必要?若應整修,是否該將未來志鴻館施工造成的影響考量進去?

A:小椰林道的鋪面的確有整修的必要,但由於工綜二館開始施工及完工日期的不確定性,若僅作簡易的刨除及進行重鋪,以暫時解決現在師生使用小椰林道的需求是治標不治本的;等到工程開始後,重車行經仍然會損壞鋪面。但若等到該館工程完工才針對鋪面進行重新鋪設,並沒有辦法解決目前鋪面不佳的問題,故小椰林道應該採取「階段性的整修」。依小椰林道現在的狀況,應立即進行第一階段整修,計算工綜二館施工過程中所有行經的重車並納入鋪面設計,比較剛性及柔性鋪面的經濟性,使得工程完工後,小椰林道的鋪面依然能維持一定的服務水平。等到工程結束後,再依照當時鋪面的情況進行第二階段整修。

小椰林道鋪面狀況

Q2:請問老師認為現在椰林大道的道路品質是否需要進行改善?

A:幾年前我曾經指導學生進行椰林大道的鋪面狀況檢測(Pavement Condition Index, PCI),但因為近年沒有再做現場檢測,故沒有辦法斷定椰林大道目前的鋪面狀況。但就觀感而言,儘管目前沒有安全性的問題,但作為國立台灣大學的門面,椰林大道的平坦性、舒適性是有改進的空間,可以看到柔性鋪面路面有龜裂現象,甚至還有坑洞產生。但若要針對椰林大道的狀況進行改善之前,還是需要先進行一些數據性的評估。

Q3:請問老師認為是否有必要對於校車、資源回收車停等處(如蒲葵道)或貨車上、下貨之處(如小福全家前的)鋪設剛性路面?

A:校車停等、貨車上、下貨之處會對鋪面造成較多損害,如全家便利商店小福分店前的鋪面已經產生大片的龜裂,對於自行車或行人會造成使用上的不便,而且龜裂就是坑洞之前身,對後續鋪面破壞的影響甚大,故是需要進行整修的。至於採用剛性或柔性鋪面的選擇,則是不一定的。只要能針對特定的路段進行「結構性」的整修,而非「表面」的修改,考量較符合經濟性的選擇即可。

Q4:請問老師認為對於校內師生而言,照明比鋪面狀況更為重要?

A:以椰林大道為例,我也曾經請同學進行小範圍的照度量測,小椰林則是全線都量測了,兩者的夜間照度皆不足,也比校園照度要求為低,再由個人平常使用來觀察,目前椰林大道的夜間照明的確是不夠的;如果僅以車燈的近光燈照射,往往前方行走的自行車都無法辨識,更不要提是下雨的夜晚,情況更糟。目前校園內的照明有「台灣大學戶外燈具照度規範」,在符合規範的狀況下,或許可以在特定時段加強夜間照明,例如天黑後至晚上12點,在那之後人車均十分稀少,可以減弱照明;如此不但可以滿足照明之需求以改善情況,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參考資料來源:
https://sparks.ntustudents.org/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