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實務與實習 – 臺灣世曦,桃園機場第三航廈

土木四 葉凱智

參與工程介紹: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工程
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計畫(以下簡稱T3計畫),是政府推動航空城發展核心項目之一,其建設規模與投入資金為國內自十大建設以後,單一最大規模計畫。目前第三航廈的先期工程「WC滑行道遷建及雙向化工程」已經於2016年7月1日啟動,主體工程也於2017年5月26日陸續動工,並預計於2021年完工啟用。第三航廈的年服務容量4,500萬人次,樓地板面積則達640,000平方公尺。第三航廈的設計透過國際競圖的方式選拔而出。104年11月30日,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設計及監造技術服務正式決標,由以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為首的設計團隊,接下第三航站區設計監造的重責大任;團隊成員包括設計英國倫敦希斯洛機場第五航廈,及西班牙馬德里第四航廈的英國RSHP建築師事務所、國內知名的宗邁建築師事務所,以及英國ARUP工程顧問公司香港分公司。由於這項工程相當龐大,因此將全部分為十四標,有WC滑行道、T3主體結構、空側、陸側、T2擴建、能源中心及共同管道等…,分頭進行,有些工程早已開始進行,有些卻仍在設計階段,而後來因為追加又為了及時完工,額外增加至十六標,而這些工程又分派給世曦的各個部門主辦或協辦設計,而我主要則是負責第七標陸側工程及些許第十六標的共同管道工程。

臺灣世曦CECI內湖大樓

參與部分:第七標-陸側工程
這兩個月以來我大概四分之三的工作時間都在處理這項工程的工作,而我主要負責的部分是將第一結構部所設計的橋墩、擋土牆、車行箱涵以及橋面板結構3D化,並與其他如排水、陸工、建築等部分整合後,提供給業主參考,我主要利用AutoCad Civil 3D建出3D的BIM模型,並從中找出衝突點,可能是高程或是位置等,在平面圖上不容易發現的問題,發現後提報給工程師,再另外進行修改。除此之外,我也修改其平面圖,到了最後,我也負責幫忙更改擋土牆的設計,將來若是去到桃園機場,就可以跟我的兒子說:這面擋土牆是我設計的。但參與的過程中,也發現負責的工程師們都同時負責許多案子,時常都在設計稿繳交以前才回頭趕工該案,而人手又相對不足,幾乎都無法及時完成,時常必須將與業主協調,將截止日期向後延,或是繳交的稿件仍有錯誤,只能等下次退件之後再另行修改,感覺有些效率不彰。

實習心得:
一結部,你好~
左後方傳來的電話鈴聲只響了兩秒,便毫不猶豫地被秘書小姐給停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一結部,你好」,秘書小姐總是用著相同的語氣回答,有些嚴肅,但上揚的音調又給人來電的人一些親切感,這似乎是我開始實習的五周以來的背景音樂,每天總要聽個好幾次,我實習的地點是–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第一結構部。

計畫工程師–賴桑
記得第一天實習,結束了上午的教育訓練,來到八樓的辦公室,與協理會面後,椅子仍未坐熱,電腦也還沒設定完成,帶著眼鏡瘦瘦的賴桑便走了過來,親切地笑著問我可不可以開工了,這位便是帶我實習的賴震川計畫工程師,大家都稱呼他賴桑,他的語氣總是帶著一些著急,臉上卻總是帶著笑容,但看似急性子的他,最讓我佩服的卻是他的細心,必須同時負責二到三件案子的他,在交代工作給我時,總是在確實又快速地找出許多細碎的問題,讓我修正,舉例來說:由於目前在設計的「桃園機場聯外道路工程」,從開始以來進行了好幾次的修改,許多平面圖都必須不斷修正,我負責的工作便是修改這些平面圖,他可以快速地在紙上找出鋼樑尺寸、結構體高程等問題,再交給我更改電子檔,對整起工程的熟悉度及細心程度相當讓我佩服,也深深的體會到工程師在設計時,細心的重要性,若是這些問題在開始施工後,才在施工現場發現這些問題,可是會相當的頭大。

而且他總是耐心地回答我提出的疑問,甚至主動教導我。有一次我送資料到營建署,那次是賴桑負責的台61線橋墩補強工程的審查會議,我在最後一刻剛好將資料送到會場,並且旁聽了會議,由於這項工程位處河口濕地,屬於生態敏感區,必須避開鰻苗的收穫季節,甚至必須監控附近是否有白海豚出現,會議上他詳細的向相關的公務人員解釋該工程的施工方法、影響範圍、解決辦法,讓整起案子可以順利通過。會議結束後,在回程的路上也向我解釋了這類公共工程會遇到的問題,他們必須與許多其他部門一起合作,甚至找尋外部的專業生態顧問公司,並且規劃了整整一年,才能夠順利通過。我也看到了工程師並不能只精通自己的專業,也必須利用自己的專業與其他不同領域的人溝通,才能夠完成任務。

指導工程師賴桑與我

會用Auto CAD嗎?
這是剛開始賴桑問我的前幾個問題,當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了大一工程圖學上課時,稍微用過了幾次,只能心虛地回答:以前在學校有稍微學過。接著又問我會不會用CAD 3D,我完全搞不清楚CAD 3D又跟一般的Auto CAD有何差別,只能硬著頭皮回答:我等等試著操作看看。結果接下來的一個月,每到公司就是打開CAD 3D,對這項工具的操作也愈來愈熟悉。

上班的第二天一早,另一位帶我的年輕工程師-昱翔哥,拿了一疊橋台及擋土的牆平面圖給我,告訴我這是目前正在進行設計的桃機第三航廈道路的設計圖,要我利用CAD 3D把平面圖轉換為立體的模型,但當時的我連簡單的橋台平面圖都有些看不懂,甚至還有複雜的路工平面圖,幸好昱翔哥清楚地向我解釋這些結構體的形式以及道路的走向,好不容易在腦海中建立出模型的樣子,軟體技術上卻遇到了問題,一開始我連CAD最基本UCS作圖平面的概念都沒有;不懂得利用圖層的功能,導致事倍功半;接著利用Extrude功能,卻不斷的碰壁,無法順利擠出實體,我不斷的請教工程師學長們,甚至在回家後,上網搜尋Auto CAD的教學影片,慢慢地摸索學習,也逐漸可以利用”斷面混成工具”,畫出沿著道路邊緣的擋土牆,甚至是包含縱坡的涵洞,速度也愈來愈快。雖然建立模型時,常常遇到當機,或嘗試了幾個小時,卻沒辦法畫出漂亮的3D實體,讓人相當挫折,但整個過程中我是相當開心的,必須不斷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成功解決問題之後,讓人更加有成就感。

CAD 3D擋土牆模型

每天到公司之後,便是與這些模型及平面圖奮鬥,到了第三周,已經大致構築出了橋墩、橋台、擋土牆跟涵洞的部分,隨著完成度愈來愈高,我便不斷期待著各部門整合BIM模型的檢討會議,當天早上,卻開始有點緊張。進到九樓的會議室之後,見到了許多不同部們的工程師,投影幕上放著整個桃機第三航廈工程的BIM模型。會議開始後,開始感受到嚴肅的氣氛,不同部門的工程之間的衝突在BIM模型裡一目瞭然,而且負責人認為整體模型完成度不足,相當有壓力,彼此討論著該如何修正並解決問題,但這時我所畫的模型卻無法順利匯入,一開始我相當緊張,擔心因此延誤會議進行,我辛苦做了兩個禮拜的模型也因此功虧一簣,無法順利派上用場,但我跟BIM部門的工程師討論了之後,也了解到問題的源頭,立刻下樓修改模型,並及時拿回會議上重新匯入,在匯入我們所負責的部分後,大家認為整體的完成度提高很多,覺得相當振奮,其他工程師知道我是實習生的時候,也對我另眼相看,讓我相當有成就感。這場檢討會找出這件工程許多需要解決的部分,然而過程中我感受到:公司中不同部門之間的溝通似乎不那麼直接,感覺得出有些阻礙,導致開會時有些問題產生,但也許這也是之什麼需要這場跨部門的會議,我也從中學到了跨部門會議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彼此該如何溝通。

負責之BIM模型部分圖(含橋面板、擋土牆、橋墩)

做中學,學中做
在那場會議之後,賴桑又交付了我新的工作,我也主動提出我可能可以解決之前留下來的問題,這時的我也對整個案子的架構更有概念,也更了解公司的文化。公司雖然有特別為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專立的部門,但仍有像賴桑這樣,其他部門負責協辦的主任工程師,而這些主任工程師又會分派不同的工作給部門內的其他工程師,一層一層的交付任務,並在最後彙整,共同完成一件大的工程案。

這兩個月,我在作業中學到了許多,從一開始連橋台平面圖都不會看,漸漸的我必須更改橋梁鋼梁的平面圖,必須看懂更複雜的圖,甚至可以找出上面的錯誤,主動提出,並解決問題。我也主動爭取了之前無法解決的橋面板3D模型,我認為我可以畫出橋面板,過程中也不斷學會新的工具,這幾天也順利畫出包含路面超高、漸變等複雜的橋面板,讓整體模型的完成度變得更好。過程中,學長們也教導我一些實務上設計的方法,像是橋梁的Fix或是Roller;橋墩、擋土牆基礎如何設計;遇到衝突時該如何解決,都是我在學校還未學到的。雖說目前接觸的的實務工作,並沒有運用到許多學校學習的分析等等的能力,不過許多概念性的基礎知識,我認為是相當有幫助的,像是運輸工程的路面超高、漸變、豎曲線的概念,都必須運用在繪圖當中。在畫圖、讀工程圖的過程中,也更清楚知道實際上的設計是如何應用。

整個實習的過程中的確是「做中學,學中做」,我認為目前雖然只過了五個禮拜,但收穫真的非常多,不論是軟體的應用、實務上的設計、部門間的溝通、公司內部的文化,以前都不曾那麼深入瞭解,甚至不曾接觸過,經過實習之後,才有更清楚的認識。

未來是否選擇這條路
其實最初想要實習,就是想要知道實際上未來可能的出路及工作環境,這段時間裡,也有跟剛進入公司不久的學長討論過,並問看看他們的想法,也大致上得知實際的薪資報酬、工作內容、工作環境,也發現大家的加班情況相當常見,我六點要離開公司時,許多人仍然留在位置上工作,也聽到學長們說,有時候甚至加班到10點多,而薪資雖然算是顧問公司中最高的幾間,但加薪的速度並不太快,也許十年二十年都會保持這個薪資水準,這些都是影響意願的因素,未來是否要走向這條路,仍然需要經過更多考慮。


一結協理、工程師與眾實習生合照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桃園機場第三航廈

2. 桃園機場官方網站–第三航廈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