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您歸於榮耀和喜悅

黃燦輝

 

我和葉老師的師生關係非常深久,碩士班兩年、博士班三年半,後留在臺大任教,先在應力所(與土木系合聘)三年,再回到土木系,一直到四年前退休,算算日子,已逾四十年!碩博士班期間,可近距離向老師學習,在當老師之後,雖然在不同組,但還是有很多相處機會,每次碰面,總會和葉老師聊天談地。而在人生道路的每一轉捩點,都有葉老師的引導、鼓勵與栽培,銘感肺腑。

當初會唸博士班是受到葉老師的鼓勵與影響,碩士畢業後先在中興顧問社(中興社)工作,那時候中興社在興建翡翠水庫工程,亟需各類專業人員,我還沒畢業,中興社就要我過去上班。當時系內許多老師也在中興社當顧問,包含葉老師、洪如江老師、顏清連老師、林聰悟老師、高健章老師等人,幾乎每一兩個禮拜就會遇見葉老師,其間常常鼓勵我唸博士班。那時候唸博士班的人很少,我根本沒有想到會去唸博士班。結果大概時運到了,在中興顧問社工作三年多之後,就毅然回台大唸博士班。畢業後有幾所學校希望我去擔任教職,但葉老師不太贊同,他說「應力所要成立了,你要跑去哪!」,後來很幸運的到了應力所任職。

我從應力所回到土木系大地組也是接受葉老師的建議。葉老師和大地組的淵源很深,大地領域原本包括在力學組內,因應力所已成立,才將力學組停招而新成立大地組 (葉老師和洪老師原本同在力學組且辦公室也在一起)。 又由於翡翠水庫建設中常向洪老師請教地質、岩力方面的專業,博士班期間也參與了洪老師主持的隧道工程計畫,就這樣結了進入大地組任教的緣份,直至退休。

葉老師治學非常嚴謹,對於很多問題都是長期思索,在腦中不斷地反芻,不達窮理致知,不會罷休!想到深入之處,常常廢寢忘食!葉老師經常熬夜,好像不用睡覺似的。葉老師的研究道路能走這麼遠,是他心中一直有一貫堅定的理想而不是跟隨一時的熱潮。他的研究都具有遠見,如在我碩士班時(民國64-66年) ,葉老師就嘗試探討臺灣土壤液化潛勢分布圖,因當時欠缺基本資料而作罷,但這個議題到目前還是臺灣一項重要問題。

又如地震工程方面的課題,大約是民國60初期在臺灣開始興起,土木系也開始有較多的投入,並引領著相關研究的發展。葉老師透過彈性波動理論探討臺北盆地的自然頻率、分析不同的斷層滑動引致的地震波,後來也應用磁彈學探求斷層滑動引致地球磁場的微變量。

葉老師是美國康乃爾的力學博士,他涉獵不只是土木領域而是廣及物理、數學等。我在博士班時,除了本科外,還要求我們到水利組、電機系、物理系修課或旁聽,他認為基礎不好怎能作出好的研究?也許現在的學問越來越多元,很難再回到那個時代了。

同時葉老師也是相當愛護學生。葉老師永遠可以給學生犯錯的機會,他總是耐心觀察錯在哪裡?再找時間跟我們提點。記得葉老師很喜歡和我們 meeting,他要求公式得從頭開始推導,徹底地把相關的理論搞懂、搞清楚。我記得那時有一位同學的表達能力不是很好,但葉老師說「沒關係,再來一次」讓他反覆地練習,然後教他怎麼講,後來那位同學工作時,是代表公司對外簡報、拿案子的頭號戰將!所以葉老師是可以容許學生一次再一次嘗試,相對而言,他其實不是那麼看重成績,只要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能有所進步那就好了。另外葉老師非常重視學生品德,如果行為上有不誠不信不義之舉或是對人心存不良,那一定會被他痛罵,趕出去的!對葉老師來說,「做人第一,學問第二」而他自己其實就是最好的身教。

在教學方面,葉老師非常重視基礎課程。多年來他在大學部開授材力,全年三個班都是他在教,三個學分上四堂課;在研究所則開授彈性力學。葉老師的教學有一個特色,就是重視邏輯推演,筆記中的公式都是自己從頭導到尾,上課時詳細說明這一步到下一步的理論基礎,清楚說明這些公式到底是在哪些條件下才適用。且葉老師記憶力非常好,碰到畢業教過的學生,他都還記得,是民國幾年畢業?名字都叫得出來,以前土木系一班人數很多,班上的學生他幾乎都叫得出名字,可見他花了多少心思在學生身上。

應力所的郭茂坤老師和機械系周元昉老師都是葉老師的碩士班學生,有好幾年,我們都選在教師節前後或中秋節左右,跟葉老師約好去他家拜訪;我們帶些點心,師母泡茶,就開始天南地北地聊,可以聊到隔天凌晨一兩點,也沒回家,就跑回辦公室過夜。葉老師很願意花時間和學生相處、聊天,感覺他和學生聊天時特別開心,現在想起來,那真的是很難得的緣分。

跟葉老師談話,覺得他其實就像隔壁歐吉桑那樣,沒有半點架子,對人也很寬厚。對於我們不小心犯錯時,他通常會在私下不留痕跡地點醒我們、給我們適時建議和引導,那是他對人的愛護和栽培。葉老師是臺南人,總給我一種鄉土的親切感,常和我們聊臺南什麼東西好吃!有一次我們和葉老師、洪老師一起到太魯閣野外調查,傍晚回到花蓮吃晚餐,葉老師看到路邊攤便嚷著說「這家看起來很好,我們來吃這家吧!」但洪老師是比較小心的人,不太敢吃路邊攤。我們在旁邊覺得好笑,但都不敢講什麼,最後到了一家便當店,各挑菜色,就地裹腹了!葉老師就是這樣率真的人,跟他聊天、吃東西特別愉快,連看棒球都很有他的一套哲理,每聊到也是滔滔不絕。

葉老師的學術成就其實不用我再贅述了。他是我們土木系目前唯一一位獲得教育部國家講座的教授,並籌辦了許多的研究單位,像是工學院的地震中心、臺灣營建研究中心 (臺灣營建研究院前身)、應力所 以及國家地震工程中心,而葉老師也是第一任的主任。這些都是極其不容易的事,但葉老師從不自己誇耀,什麼單位是他創辦的、什麼研究是他第一個做的。

葉老師對於人物事的觀察,一直很細膩,哪個人有哪些特點、專長,心裡都很淸楚。他籌辦這些研究單位,是需要很強的行政組織、管理能力。平時看葉老師總是笑笑的,但他心裡其實在思考很多事情。  如籌辦臺灣營建研究中心是希望讓學術研究與實務問題有更密切的連結,協助學術界解決真實世界發生的問題,而當時找葉老師來執行實際的規劃、籌措,就是信得過葉老師識人、用人的能耐。他不是一個善於包裝、做表面工夫、把自己講得多偉大的人,但他確實具備領導和決斷的能力,所以這些單位都能很成功地創立,並一直到今天持續、穩健地營運下去。這也顯示葉老師在這些單位的起草規劃之初便已看得很遠,並想好要怎麼來做,而這些同樣也反映在他做學問、做研究的方法和態度之中。

作為一名教授、學者,能做到像葉老師這樣,我想那已經是最高的成就了。葉老師總是無時無刻、全心全力地投入在這份工作,實為我們這些後輩學生所仰望的。在葉老師的學術生涯中籌辦了這麼多的研究機構,為國家培養了這麼多的人才,我想他心裡應該是充滿榮耀和喜悅!最後,願葉老師帶著這份榮耀和喜悅,無憂無慮、瀟瀟灑灑地成仙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