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工程的「橋柱」— 臺大土木系傑出校友宋裕祺(D89)專訪

2021/12/10採訪 筆者:土木四 王昇弦

畢業於台北工專土木科、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研究所,宋裕祺老師在業界打拼十餘年後,才又重返校園就讀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的博士。D89屆的宋老師,不僅開發了在業界首屈一指的結構耐震能力評估軟體SERCB,還曾接任國家地震中心組長、北科大工程學院院長、土木水利工程學會理事長等職。這次老師榮獲「臺大土木系傑出校友獎」,是什麼樣的契機使當時已經是中華顧問工程司正工程師的宋老師重返校園進修博士呢?又是怎樣的理念使老師能在業界、學術界締造各式佳績呢?今天我們邀請宋裕祺老師進行訪談,和我們分享這一路上的經歷與想法。

學業的修讀與業界經驗的累積

 宋裕祺老師就讀的是台北工專,體制是「五專」,也就是國中畢業後修讀五年培養實務經驗的體制。當時,大部分的同學是因為家境不富裕,想快點就業才來就讀五專。國中畢業的宋老師之所以就讀土木,也只是因為聯考分數達到了土木與化工科系的標準,就挑了個比較有興趣的來讀。

五專畢業後,考取公務人員高考、土木技師執照的老師,在公路局工作一年後,有點半跟風的考進了清大的動力機械研究所。然而兩年的學業雖然能學到知識,但其實並不容易培養完整的專業素養以完全踏入機械領域。因緣際會之下,老師被介紹到中華顧問工程司擔任基層工程師,從事橋梁工程設計。「基層工作很繁瑣啊!剛開始都要瞪大眼睛盯著前輩的設計圖,數有幾根鋼筋什麼的…」老師說:「不懂的東西也沒有人會特別去教你,只能像跟屁蟲一樣追著師傅追問。」回想起過去,老師表現得雲淡風輕,背後是無數的努力與堅持。

在公司認識了蔡益超與楊永斌兩位教授顧問,在他們指導下學到很多工程理論,後來接手了像高屏溪斜張橋與貓羅溪斜張橋等大型工程後,工程技術學習到了另一個更開闊的位階。在楊教授的大力鼓勵下,宋老師才踏出了攻讀博班的第一步。

修讀博士班的契機與收穫

 約莫是在進入中華顧問的第5年,被派予負責斜張橋的設計專案主管工作,那時臺灣的技術還相當有限,公司特別購買了國外的斜張橋結構分析軟體來提供協助。「那個軟體一打開,我頭都暈了…」老師語帶無奈:「光輸入參數就多到眼花,再說,我們也沒辦法知道裡面的計算過程。」幾經思考後,決定自己動手開發程式,當時到處翻閱中、英、日論文,自行推導方程式,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還曾半夜睡到一半起床振筆疾書,結果清晨衝到公司跑半夜寫出來的程式,結果發現是錯的,經過無數次的修正最後終於完成任務,這段過程可以說是充滿挫折與挑戰。

有了這樣的經驗後,老師深感自己專業能力不足,遂想到楊教授的建議。然而,對當時已成家立業的宋老師來說,放下事業與收入跑去讀博士其實是相當重大的抉擇。在深思熟慮了三年後,覺得情況允許,才在家人的鼓勵下,留職停薪,攻讀臺大土木博班。

來到臺大,其實就是一種訓練。訓練研究能力、訓練專業知識、訓練程式設計的能力。在蔡益超教授研究室念博士,原本預計是要進行橋梁工程相關的論文研究。某天,在看了教授給他的ATC-40(美國應用科技委員會頒布的《混凝土建築耐震性能評估及補強》後,覺得他們的方法有改善的空間,便將研究重點修正為結構物耐震能力評估理論與方法之研究。

當時的結構耐震能力評估只能從線性分析出發,再以位移放大係數或力折減係數等手段去推估非線性行為,隨者電腦分析技術的提升,後來非線性分析已蔚為主流,老師便從這些方面出發,在蔡老師的指導下開發了現在稱為SERCB(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詳細評估軟體)的雛形。

SERCB的開發與改進

SERCB作為近年結構技師、土木技師與建築師進行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的熱門工具,於民國97年經內政部營建署認證通過,至今仍不斷追加新功能。這套系統一開始只適用於RC建築物的pushover分析,後來也開發出適用於特殊形狀建築物的動力歷時分析,並新增了鋼構版本與阻尼器的應用等,甚至發展全自動化作業程序,大幅增進工作效率等。宋老師說:「這一系列的作為也許沒辦法能完全符合業界的所有的需求,但我們就是盡可能地持續精進。」由於程式都是研究室內部開發出來的,有什麼新的需求或問題也能立刻修改。

在北科大教書的理念與堅持

 除了業界的傑出成就外,宋老師在北科大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教學理念。為了讓全班同學都能有效吸收知識,老師會使用中英語教學,放慢教學速度,並且增加上課堂數來補足進度。「我把教書當成興趣,才不會疲乏,上課時講到精采內容處還會不自覺眉開眼笑,同學們有時會覺得我好奇怪」老師對學生的認真與用心是北科大有目共睹的,教學評鑑也是數一數二的好。同時,也會不時調整課程內容,來讓課程能夠與時俱進,而不是讓學生學到過時的技術。

給學弟妹們的勉勵

臺大土木系的資源遠比他學校土木系的好很多,師長們都是一時之選,建議學弟妹們要好好享受這些資源!時時刻刻謹記,有多少人想進臺大的大門而不可得,有幸進門一定要好好珍惜,不浪費國家的資源、不辜負老師的心血。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現在這幾年的努力,會決定未來五、六十年的人生型態,希望各位學弟妹們珍惜現有的優勢,位開創美好的未來努力加油吧!

宋裕祺老師  簡介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2000~2003)

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研究所碩士 (1987~1989)

國立台北工專土木工程科畢業 (1979~1984)

 

經歷: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 院長 (2018/08~)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特聘教授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理事長 (2020~)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委員 (2009~2012、2018~)

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 理事長 (2011~2013)

中國工程師學會 理事 (2009~)

中華民國地震工程學會 常務理事 (2013~)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組長 (2009~2019)

中華顧問工程司第一結構部   正工程師 (1989~2000)

台灣省交通處公路局   高員級工務員  (1986~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