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年 ∙ 在臺灣

楊惠
原就讀學校:西安西北大學地質研究所
原指導教授: 謝婉麗教授
臺大指導教授: 楊國鑫教授
交換期間: 2018/09/14 – 2019/01/14

思忖良久,我決定還是落筆記錄我在臺灣大學訪問學習四個月的歷程,本是瑣事纏身,靈感忽隱忽現,導致我遲遲無法動筆,如今說來神奇,開始下筆時反倒還靈思泉湧。此文也算是對我在臺四個月的學習進行小小總結,滿意稱不上,作為日後回憶的素材還是相當不錯的。

初識臺灣

「我是去臺大學習的,當然如果有條件遊遍寶島的話,何樂而不為呢?「當我得知我有機會赴臺灣大學進行研修時,內心獨白如此。當我踏上飛機的瞬間,我幻想了無數個關於臺灣的可能性。老實說,之前我對臺灣的認知十分有限:「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是我第一次知道她,隨後我漸漸接觸到了《日月潭》,聽到過膾炙人口的「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哎……」,說來慚愧,這首歌我從未認真品味過,但獨獨對這兩句記憶深刻,也滋生了我極其想去臺灣看看阿里山和日月潭。從那之後,我想臺灣是座寶島,寶島上有阿里山和日月潭 (下圖即為我親眼所見的阿里山和日月潭,走到了小學課本中的地方,也算是不虛此行) 。

誰能想到,推動我再一次認識臺灣的是周杰倫,「秋刀魚的滋味,貓跟你都想瞭解……」,秋刀魚?身為從小在內陸長大的孩子,我沒吃過,我也確實挺想瞭解的。從此,我的世界裡多了一條秋刀魚,我想著有天我要瞭解一下它的滋味,也想偶遇一下周杰倫,走訪一下他的故鄉淡水。時間在流逝,大概是2003年左右吧,臺劇風靡大陸,從《再見阿郎》到《意難忘》,從《流星花園》到《王子變青蛙》,讓我記憶深刻的唯有《意難忘》了,到現在我也感歎於它的劇集長度,在CCTV-8黃金檔陪伴了我初中三年的晚飯時間,那會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寫作業,而是邊吃晚飯邊看《意難忘》,落下的劇情我的母親-王姓導演會一一向我們概述。之所以叫她導演,是因為不管什麼劇,她都能輕易地猜到下面的劇情,而且對各個人物的背景瞭若指掌。然後呢,我就又進一步瞭解了臺灣,知道了這座寶島上還有一座城市叫高雄,那裡發生了很多愛恨糾葛。

因此,為了不錯過臺灣的第一面,我未在飛機上小憩,果然當飛越臺灣海峽時,成功俯瞰了臺灣。下飛機之時,尚未有太大的陌生感,畢竟除了所有的文字轉換成繁體外其他與大陸相差無幾。終於是正式踏上了臺灣的土地,面對新奇的一切,我只有一個感受:熱!畢竟離開時西安秋雨綿綿,而此時的臺灣正值深夏,對於我這種極端怕熱體質真的是很不友好了,索性,得益于人體超強的適應能力,我的體感溫度也逐漸與周邊環境溫度平衡了,流了點汗後反倒清爽了不少。

在搭上前往臺灣大學的計程車之後,我才不緊不慢拿出手機先向家裡報了平安,隨即便目不轉睛地欣賞窗外陌生的一切,果然臺灣的空氣品質看起來比西安好很多,也是緣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終於抵達臺大了,有序地辦完入住手續,坐在新宿舍的椅子上,這才一一向周南山教授、吳淵洵教授報平安。
周南山教授為臺灣大學兼任教授,吳淵洵教授為中華大學兼任教授,與二位教授結緣得益于我的導師謝婉麗老師。我對二位教授的感激之情無以言表,一是在赴臺交流事宜上他們幫助我非常之多;二是在我四個月的臺大交流生活中,正是得益於他們的關照,不僅讓我在專業學習上有了很大進步,而且讓身處異鄉的我仍舊能感受到如親人一般的溫暖,甚為感動。借此短文機會,容許我 在此表達對兩位教授及周南山教授夫人-親切和藹的李秩明老師深深的敬意與謝意。人生中會遇到很多人,而真正對你有幫助的人少之又少,以上三位實屬我的貴人,可遇而不可求。
歇息片刻後我便去買上了所需的日用品,此時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臺大校園之大,從後門到正門走路需要20分鐘甚至更久,難怪當我漫步於校園中時,看到基本人手一輛自行車。再次回到宿舍洗漱完畢時已經是晚上十一點有餘了,顧不上濕熱的環境,迅速地進入了夢鄉,此刻在睡夢中的我,怎會想到第二天我就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臺風雨。

解讀臺灣

交通篇
最讓我感覺到方便的是臺北的公共交通,尤其是臺北車站,集火車站、高鐵站、機場捷運、市內捷運為一體,車站主體為地上6層、地下4層,其間遍佈大小店鋪,極其便利。由於其龐大而複雜的站體結構在臺灣非常少見,因此又被戲稱為「全臺最大迷宮」,臺鐵甚至為此研發導航APP,但我未曾用過。我個人覺得它是亂中有序了,雖然人流量巨大,但是跟著路標走就完全不會迷路。在此我不得不感歎一下人少真的可以省去很多煩惱,坐臺鐵、高鐵完全不需要早早去排隊,而且加上捷運可以直達車站,也不會有堵車的風險,只要不會心大到誤點,便可隨到隨進,方便至極,直達桃園機場的捷運線也為人們的出行省去很多煩惱。

臺灣的公車講究招手即停、下車摁鈴,起初我非常不適應這套體系,常常在低頭玩手機的時候錯過多輛班車,懊惱之餘每次坐車時都小心翼翼不敢貪玩手機,便多些時間欣賞窗外的風景,也不失為一種放鬆的方式。漸漸的明白了這種公交體系更節省時間,但恐怕是不適用於人口密集的大陸。關於公車還有一個值得爭議的話題,那就是博愛座,在公交及捷運上往往可以見到擁擠的車廂內空蕩蕩的博愛座,雖然大家心有靈犀都非常高素質地將其讓給需要的人,但是我個人見解即是,博愛座並非特殊座,人人可座,只是需及時讓座給需要的人而已,畢竟每個人多少都會有疲憊、難受的時候。再者值得一提的是臺中的公車,十公里內免費,我本來就比較喜歡臺中這座城市,加上此項福利,對它的愛又多了一分。聽聞很多人談到臺中公車班次少的問題,不知是幸運還是怎樣,我反倒沒有這種感受,每次等個五、六分鐘車就到了,也可能是乘的少的原因。
臺灣的共用單車即為Ubike了,不同於大陸現在五花八門但壽命短的共用單車,Ubike服務大眾有些年頭了,在此我不是市場經濟學家,便不討論他們存歿的原因,我只感謝Ubike駝我,讓我少走了很多冤枉路。以上所有交通工具都適用于悠遊卡,可謂是悠遊卡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對臺灣交通的綜合評分絕對能夠達到九星,扣一顆星在它的費用上,相比于西安公交1元、5角,地鐵2元起跳的價格來說,臺灣的費用確實不低,不過在臺灣較高的生活水準下這點也不足為過。

美食篇

在臺灣度過了不長不短的四個月,我能想到的美食也從來之前的珍珠奶茶延伸到了蛋餅、鹽酥雞、胡椒餅、臭豆腐……我也從一個不愛喝奶茶的人變成了月半的我,沒有偶遇周杰倫但追隨了他變胖的步伐,十分有趣了。拜他的歌詞「當我開始學會做蛋餅,才發現你不吃早餐」所賜,蛋餅成為了支撐我早起的動力,宿舍樓下小小餐廳的蛋餅做的是真不錯,每次吃完都意猶未盡。
其實我在寫這一部分的時候內心是抗拒的,因為臺灣好吃的小吃實在是數不勝數,要我認認真真寫呢怕是要寫夠一萬字,但輕描淡寫似乎對它們太不尊重了些,那我就重點強調一下深得我心的吧。第一當之無愧是奶茶,讓我愛恨交織的食物;其次就是臺灣的冰和芋圓,排首位當屬隨班級參訪吃到的綿綿冰,再者是阿爸的芋圓-蔗片冰,尤其他家的招牌,食材豐富多樣,溫暖的芋泥加上沙沙的冰,和冰火湯圓一樣,讓味蕾體會到冰火兩重天的感覺;最後必須要誇讚臺灣的牛肉麵了,無論品牌大小,至此我在臺灣吃到的牛肉麵沒有一個讓我覺得失望的,借用我一個可愛朋友的原話:「這根本就是牛排吧!」。最讓我魂牽夢繞的就是去太魯閣遊玩時吃的太魯閣牛肉麵,加上他家特製的牛油,竟吃的出火鍋的味道,好吃到加麵。像這種帶給我小驚喜的食物還有很多,比如臺大食堂的鴨寶鍋、排骨飯、自助餐……夜市上的胡椒餅、雞排、臭薯條……隱沒於鬧市中的冰店、芋圓、麻辣燙……每一個都深深打動了我的味蕾,與此同時還帶給了我3公斤體重。

臺灣的海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陜西人,身處大陸腹地,從小到大山倒是見過不少也爬過不少,偏偏卻缺了水,雖說陜西也有河有湖,但是我仍舊對大海有著極大的嚮往。拋開「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來說,單純因為見得少所以更渴望吧,因此在臺灣可真是滿足了我喜歡海、想看海的願望了。
臺灣四面環海,被臺灣海峽、巴士海峽和太平洋包圍,看起來相似卻大有不同。那我就沿著全島大概講述一下:西北部淡水碼頭水域是個人文風情非常濃厚的碼頭海港,天氣好時日落之際,餘暉與情人橋、漁船交相輝映,自然也吸引了不少攝影師在此駐足拍攝,偶爾還聽得到悠揚的街頭歌聲,好不愜意!此時在夕陽的包裹里、海風的吹拂下,悠悠然漫步于淡水河畔,腦海中不自然地就響起「走在淡水河畔,聽著她的最愛,把溫暖放回口袋……」。從淡水出發再向北走,就可以到臺灣的最北燈塔:富貴角燈塔。雖然當日抵達之時天氣突變,冷風呼嘯,卻也為燈塔增加了幾分孤傲,尤其是從步道蜿蜒直上,燈塔驀然顯現在我視線中那一份恍然的感覺。

往臺中走,有個叫高美濕地的地方,同樣著名的是高美濕地的日落,此時我想不出什麼詞匯形容它,只記得看著太陽一點點跳到風車后、跳到游人頭頂、跳到小螃蟹身上,最后緩緩落入地平線,緊隨的淡淡粉紫色雲彩彷彿在表達它對這片土地的留戀。一切好像過了很久,但又彷彿發生在一剎那,前一秒還感受到太陽的餘溫,而后一秒它就悄悄跑走了。此時要加緊返程的步伐,不然可就趕不上最后一班車了。令我記憶深刻的是去程時有愛的公車司機專門提醒車上乘客在哪裏下車合適、末班車什麼時候,再美好不過了。

繼續南下,走過高雄,看過西子灣,就來到國境之南——墾丁,有來自太平洋肆虐的風,有碧藍醉人的海,有小清新陽光的明媚,也有最南端的燈塔——鵝鑾鼻燈塔。驅車從高雄一路向南到墾丁,沖破淺淺的霾 (在我看來高雄還真稱不上是霾……) ,左手高山右手流水,令人心曠神怡的藍色,美好得好不真實。最俏皮的還是兩邊此起彼伏的樓房,一會兒藍色,一會兒黃色……都在訴說著海邊生活的愜意。不得不說墾丁是愛海的我的天堂,車回路轉總能看到不一樣的海景,也難怪李安選擇這里的白沙灣拍攝《少年Pi》。

[

從墾丁沿東海岸北上,經過臺東,沿途走過伯朗大道、池上抵達花蓮——在臺四個月中最喜歡的地方,可是我真的是覺得她命運多舛,一會兒地震、一會兒颱風,美景與險峻並存。最讓我動容的是清水斷崖,之前看過很多照片,而再多照片都比不上親眼所見一邊懸崖一邊深海的震撼,海水顏色隨深度從乳白色過渡到淡藍色最后是飽和度很高的寶藍色,神奇的深淺過渡加上可遠觀不可觸碰的神秘感,只留下我感嘆大自然之鬼斧神工。此處蜿蜒曲折、驚險壯麗的蘇花公路也讓我嘆為觀止,同時油然而生的是對地質工程師的敬佩之情。

繼而北上,就看到了宜蘭的海,宜蘭外澳是沖浪和飛行傘聖地,站在沙灘上,腳下是軟糯的沙灘,眼前是若隱若現的龜山島和伴隨浪花飛馳的沖浪者,抬頭就是徜徉在高空的飛行傘體驗者。此時,最適合的就是聽著浪花的聲音,在合適的時機按下快門,捕捉不經意的小美好,然后找一處歇息的地方感受著海風和熱情洋溢的青春。生活在海邊總給人一種自由的感覺,仿若下一秒我就伴隨一朵浪花漂流入海。同樣值得一提的還有海水和海風的魔力,塑造了千奇百怪、姿態不一的海蝕地貌,從女王頭到象鼻巖再到貓鼻頭……都是大自然饋贈的禮物。

碎碎念-發現臺灣的小美好

令我感觸很深的是臺灣YouTube的廣告,用過的人都知道經常會彈出很多廣告,但是百分之八十的廣告都十分溫情,我就看過一則廣告在講女兒忙於工作忽視了母親的感受,在深夜加班時才通過母親白天送來的外套感覺到母親的失落,突然幡然醒悟覺得自己平時太疏忽母親的感受,如此觸動人心的劇情僅僅是一個洗衣液的廣告而已,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我看來他們的廣告分分鐘比得上偶像劇了。
臺灣,一個公共洗手間永遠有紙,甚至有衛生棉的地方。像這種暖心的小細節還有很多。臺鐵設置有夜間婦女等候區,基本隨處可見的穆斯林禱告室,此刻的我坐在臺北車站,吃著剛剛買的90NT-10只的壽司,喝著大名鼎鼎的珍珠奶茶,兩邊是呼嘯而過的列車,我戴著耳機,隔音效果十分好,唯一可以聽到的是播報小姐清脆的聲音,看著身邊流動的人流,我的內心居然在這如此嘈雜的環境中有一絲平靜。

先生活,再學習
正如開頭所述,我是本著一顆熱愛學習的心赴臺的,事實證明,我最初的決心沒有錯。第一次見到我在臺灣大學的指導教授–楊國鑫老師時,不得不說我是驚慌失措的,隨後楊老師的和藹友善算是讓我平靜下來了,不過與大家的第一頓飯我還是非常緊張,尤其懊惱自己沒有好好學習英文,在此插嘴一句,實名誇讚英文小公主——Caitlin,也是我在臺灣見到的第一位同學,英文超贊,是我的idol沒錯了。

隨後,和楊老師進行第一次正式討論後,我開始了漫長的英文文獻閱讀之路,痛快又痛苦,對我從小到大只接觸中文教育的人來說,面對英文專業術語真是一時讓我摸不清頭腦。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過來的,只知道那段瘋狂看文獻的日子每天起床手機多少電,睡覺還是多少電,最終多少是有些長進了,但這只是開始而已,學海無涯。慢慢跟楊老師熟絡起來後,反倒每次和他討論時都怕怕的,畢竟有時候做的成果自己都不滿意,幸好楊老師對我很是包容,讓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整個研究,而他也是將我正式引入非飽和土研究領域的貴人了,從此我的世界裡多了Fredlund、Van Genuchten、Rahardj、Lu N. 等人。
與楊老師的相處僅有短短四個月,但我已被他的敬業與一絲不苟的科研精神所打動,稱得上是我的標榜了,他的指導重新點燃了我的學習熱情,果然有些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我原來也從不知道自己可以這麼好學。最讓我感到溫暖的還是楊老師偶爾還會給我帶點臺灣的特色糕點讓我嘗嘗,也帶我們研究室同學一起出去聚聚餐、聊聊天,聖誕節前夕還特地組織交換禮物party,十分熱鬧。

臺灣大學的學習氛圍非常之好,基本我每次去圖書館都是座無虛席,安靜肅穆的氛圍很容易使浮躁的心得以平靜,常常在圖書館一坐就是一個下午,晚飯之餘坐在總圖前面的臺階上等待日落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遠遠望向臺大的椰林大道,看著同學騎著腳踏車穿梭而過,舒適愜意。臺大的教學體系偏西式些,這也與教授大多為留美歸來有關。研究之餘,我有幸旁聽鄭富書老師的大地材料組成律模式、卿建業老師的中等土壤力學、臺灣科技大學歐章煜老師的深開挖工程等課程,雖說內容與大陸所授相差無幾,但研究所所開課老師均為英文授課,這可苦了我了,中文術語有時聽起來還欠點火候,這還要一下蹦到英文去,導致課后花的功夫比課堂上多多了。最后又由于時間原因索性放棄了其餘課程,全程跟著歐章煜老師聽完了深開挖工程,還體驗了一把課外實地教學,不得不說臺灣的同學們求知欲非常強,至少我個人感覺是這樣,真是受益匪淺。所以我也建議同學在有條件、有能力進行交換求學時,臺灣大學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也很適合后期繼續想留美的同學,是一個不錯的過渡機會!

正如本節小標題「先生活,再學習」所說,臺大學生的課余活動也是非常豐富多彩,之前同認識的陸生聊天時她就提到:「這邊的學生都是先享受,再學習,非常輕鬆呢。「我再認同不過了。就臺大的社團數量之多,類別之雜,就使得我瞠目結舌,還記得社團納新時足足擺了整整一椰林大道,還延伸至各個支路,從麻雀社到街舞社再到各種慈善組織社團,足足有上百社團了,使得我都想再讀一次大學,這次,我肯定會把更多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吧。
四個月下來,在臺大土木系大地組的學習氛圍還是很對我的胃口,在一片輕鬆祥和中收穫還更多,這才是我想像中的研究生生活,做研究本來就是一個很枯燥的事情,身邊要是再沒有這麼多有趣的同學陪伴我怕是現在要抑鬱了,他們每個人真的都是寶藏男孩和女孩了,玩的好學的更好。最後,我必須要鄭重感謝一下我在臺大的指導教授–楊國鑫老師,感謝他對我的包容與支持,我也從一開始跟不上他的步伐到現在完全適應,在我遇到瓶頸的時候沒有責怪而是耐心的指引我,所以,我引用當時教師節寫給楊老師的賀詞「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再向楊老師表達感激之情,所謂師恩,則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特別的班級情
在臺求學期間,我有幸得以選修周南山教授所開課程 (永續營建與生態工程)。我人生中經歷的第一次颱風也是在這堂課的第一天,與其說是颱風,不如說是颱風雨,颱風山竹過境的連帶作用,那天應該也是我在臺灣求學的四個月中見到的最大的雨了。我只記得我撐的傘毫無用處,豆大的雨劈裡啪啦地打在傘上、地上、車上……而即便是如此惡劣的天氣,路上騎機車-也就是摩托車和自行車的人也不見減少,屬實讓我欽佩。到教室的時候褲子鞋子都濕透了,這也奠定了我帶來臺灣為數不多的三雙鞋子之一的報廢之路。

為什麼說這堂課特別呢?這也得從第一節課說起,當時我在外面百無聊賴地等上課,發現坐的地方剛好可以遠眺到101大樓,便拍了幾張照,不一會兒,周教授到了,帶領我進了教室,此時,陸陸續續有同學入座,待我悄悄環顧了四周後心想:臺灣的研究生怎麼看起來年齡都不小?這個謎團在周老師的幫助下解開了,原來這堂課是在職專班,供在職碩士研究生研修,我也在內心為自己的魯莽猜測道了一歉,也希望他們知道了不要嗔怪我,算是一個有意思的小插曲。
當聽完同學們的自我介紹後我便心生敬佩,原來我們這個班級裡有律師、建築師、工程師……而他們每個人選修這門課的目標都非常明確,他們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麼,需要學習什麼,各自均有各自獨到的見解,日後的課堂討論和演講更是印證了我當時這一想法。人,最難的不是向前走,而是弄清楚自己向哪裡走,怎麼走,更難的是明白自己到底是個怎樣的人,而我,一個極度選擇困難症者,此生也就以獨立自主面對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為目標。

這門課最有趣的當屬校外參訪了,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覺得用到這裡也恰恰好,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固然有用,但是我們往往對親眼看到、親身體驗的事物記憶更加深刻。還記得我們第一次集體出行是迎新活動-金瓜石之旅,這可是完完全全的旅行,讓熱愛旅行的我頗為激動,聽說還能騎車,更是欣喜。事實證明,果然沒讓我失望,此行認識到了更多有趣的學長姐和老師,更有幸得到有全臺最會跑女律師之稱的邱靖貽贈書:《沒有不可能的人生》,講述了她從素人跑到臺灣女子馬拉松百傑的經歷,令人鼓舞。我最喜歡的環節除了騎行就是用餐了,當天品嘗到了很多獨具臺灣風味的美食,也愛上了芋頭。
翹首以待的北部參訪隨即到來,整個班級在周老師的帶領下參訪了臺北科技大學綠色校園。整個校園處在全開放環境中,無一處圍牆,只見水渠繞著校園外圍走,塑造 了生態校園,在鬧市中這種設計是獨一無二的,實屬難得;徒步雞南山后又到禮門汐止社區,該社區採用JW生態工法,建造「會呼吸的道路」,從而降低熱島效應,起到海綿城市的作用;隨後在周教授的牽線之下有幸參訪JW生態工法創始人– 陳瑞文先生的公司,實地瞭解了JW工法的施工原理及應用,受益頗豐。JW生態工法在臺應用範圍甚廣,陳瑞文先生致力於將其引進大陸,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耶誕節前夕的中南部參訪更是精彩,先後在周老師的帶領下參訪了盟鑫綠色教育園區、埔里暨南大學邊坡工程。盟鑫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臺中市,成立于1996年3月,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地工合成材料公司,主要服務項目包含:綠色地工合成材料研究生產及綠色工程相關整合應用。隨著溫室效應全球變暖,綠色永續必定成為工程建設的主導方向,盟鑫致力于永續綠色工程相關事務整合及材料研發工作。在此發展理念上,為了推廣永續綠色工程,盟鑫公司于2012年創建了永續綠色工程教育園區,以「防災、生態、景觀、低碳、綠能、水資源」為主題,我們此行旨在參訪此教育園區。

綠色教育園區劃分為6部分:加筋擋土墻工程、河川及海事工程、邊坡掛網植生工程、景觀工程、水資源工程及綜合應用區。加筋擋土墻工程分為回包式、鋼柵式、石籠面版式、景觀石式、預鑄面版式、場鑄面版式加筋擋土墻,各具優點且適用于不同區域,涵蓋面完善;河川及海事工程旨在邊坡、河岸及海岸堤防等防護,除了可以保證工程的安全性外還具有維持生態環境的作用;邊坡掛網植生工程常與加筋擋土墻進行結合,一方面提高邊坡穩定性,另一方面可起到植生綠化的效果,一舉兩得;景觀工程包含鋪面工程與景觀設施,上文提到的透水鋪面也包含于此,而景觀設施則與園林設計掛鉤;水資源工程包括生態池和雨水回收系統,旨在營造出「人工濕地」的環境,同時做到資源回收利用;以上五方面相結合則構成綜合應用,針對不同需求進行針對性設計,涵蓋面非常之廣。通過此行,我更加深入地明白日后發展地質工程必定要走綠色永續之道路,而我們也要從自身做起,學習更多相關知識,將理論付諸實踐,為永續綠色工程盡一份綿薄之力。 (在臺灣大都談論「永續」,實際上就等同于「可持續發展」。)
最令我佩服的是:以上介紹的綠色教育園區,竟然是由一家私人公司為環境教育而獨資成立,而且免費供各界參觀並提供解說員。

隨后在周教授的帶領下參訪了由他親身指導設計的暨南大學邊坡整治工程,先前在課堂上便有所了解,到現場之后更為震驚:從外表完全看不出有任何工程的痕跡,走近才隱約看得到土工格柵的蹤影,排水溝也是隱蔽在植被之下,十分巧妙。當晚更是享用了上海菜,加入了臺灣改良風味,也算是當地特色了。晚餐畢後的下一站是非常浪漫的柳川水岸步道,整個步道在聖誕裝飾的氛圍下好不熱鬧,隨後我們一行浩浩蕩蕩結伴去大名鼎鼎的宮原眼科吃臺中特有的冰,再舒服不過了。

經過一夜的休整,次日即刻出發去往臺南成功大學參訪綠色魔法學院 (綠建築的經典作品),隨後由我們班級的成功大學校友帶領我們參觀了成大建築系和土木系,周南山教授也是成大土木系出身,還被評為傑出系友,再一次讓我們全體同學深深敬佩。成功大學占地面積也十分之大,校區眾多,最具特色的就是校園內的榕園了,一棵棵茂密的大榕樹再伴隨和煦的陽光讓人流連忘返。享用完午餐後,開始下一段參訪,奈何天公不作美,中途突然下起了雨,不得已周老師將餘下的火炎山土石流參訪行程取消,按照他的話說是「擔心土石流當場發生。」於是乎,我們便早早結束了兩天一夜的行程,返回臺北,有遺憾但無妨,人生,不就是由一個個遺憾組成的嗎?

不得不說,此門課程、此個班級都讓我在臺求學期間受益頗多,不僅通過周老師生動的講解讓我懂得如何將工程理論基礎與實際建設相結合,看到了日後的建設發展必定要走永續、綠色之路,也就是可持續發展道路,也讓我對從事岩土邊坡專業工作產生了較大的興趣;而且我也通過各位在職前輩的討論、簡報討論學到了其他課堂無法企及的知識。12位前輩,各有所長,各有見解,我向他們學到的除了專業的工作知識,還有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從第一次集體春遊-金瓜石之旅,到北部參訪,再到中南部參訪,我們的班級可以說是全程走綠色永續之道路、和諧發展之道路,而我也非常感謝班級裡各位前輩及同學的關照,他們的友善熱情為我在臺交換學習的過程中乃至整個人生中都繪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跟他們比起來,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次更要感謝周南山教授給予我旁聽這門課的機會。

從開始到結束,一切都是那麼井然有序地進行著。

臺灣再會
不緊不慢的四個月即將結束了,而我也將背上返鄉的行囊踏上歸程了,離別,是為了下一次更好地相聚。正如徐志摩在《再別康橋》中說道:「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四個月的時間剛剛好,從一開始的來日方長到現在的後會有期,從陌生到熟悉,我在臺灣留下了我的足跡,臺灣也將她的熱絡轉化成我的肥肉讓我帶走。
這四個月內我收穫的不僅僅是心智上的成熟,還有眼界的開闊,也逼著自己走出了舒適圈,面對了自己的短板,從我接受變成了我需要,完成了被動階段到主動階段的轉變,而經過一次次攻克研究上的難關,我也終於知道做研究有多麼辛苦了,對人生的目標也重新進行定義,努力到自己無能為力為止,剩下的就看天意了。
我是喜歡臺灣的,但是你讓我說具體喜歡什麼,我也說不大出來,就兩個字:感覺,喜歡臺灣帶給我輕鬆愉悅的感覺,喜歡在臺灣學習高效的感覺,喜歡在臺灣看著藍天白雲的感覺,喜歡在臺灣吹著海風的感覺,喜歡在臺灣吃冰的感覺,喜歡在臺灣聽同學們高談闊論的感覺,喜歡在臺灣被人溫柔以待的感覺,喜歡嚼著珍珠QQ的感覺,喜歡享受午後陽光慵懶的感覺……
別了,臺灣!
再會,臺灣!
楊惠
2019年1月10日初稿于臺大, 2月12日修訂於西安
PS:關于臺灣能寫的實在太多,而每個人從文字中感受的大不相同,所以我的建議是:在你有經濟、精神條件時抽時間來寶島臺灣親自感受一下,接收一下文化之間的撞擊,必定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