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土木基本實作期末展示

撰文.課程團隊 (黃尹男、陳柏華、朱致遠、游景雲、許聿廷、張書瑋)
攝影.土木三 江 元、吳炫霆、林至謙

今年大一土木基本實作的期末展示,6/19 (二) 在土研大樓的隔震層舉行,114位修課同學,共計28組隊伍展示他們辛苦一整學期的實作成果。當天除了授課老師之外,也特別邀請到臺科大營建系陳沛清老師、交大土木系楊子儀老師、副主任韓仁毓老師和本系的「石頭之父」、還留著鬍子的卡艾瑋老師擔任評審和頒獎嘉賓。

九位評分老師會依期末展示的成果分別評選出「最佳結構設計」、「最佳系統整合」和「最佳建築設計」三個獎項的前三名,而根據先前學期中的震動臺測試和小UAV操作成績已產生了「最佳耐震效益」和「最佳操作效率」兩個獎項,還有當晚同學們互相投票所選出的「人氣獎」。當晚三個主要的評選獎項是各別有一組評審團成員對同學們的作品進行評分,而各組評審之間並沒有互相討論、配獎,所以有幾組獲獎的作品同時囊括了多個獎項。但在各個獎項上要如何選出三間作品,評審們在評選的過程中其實都是幾番的天人交戰,心目中都有不少的遺珠之憾。

黃尹男老師的招牌黃色polo衫
陳沛清老師、陳柏華老師和許聿廷老師越看越覺有趣
黃尹男老師、楊子儀老師和游景雲老師專注聽取同學們的解說
土木系「石頭之父」卡艾瑋老師
副主任韓仁毓老師在頒獎典禮致詞
評審團和學生助教們

評選的結果固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整體而言,每位評審老師對於同學們一整個學期辛苦下來的成果都相當肯定,很多令人驚豔的做工和巧思,雖然同學們對於結構設計還不是那麼有概念、對於自動控制的程式設計還不是那麼純熟,卻從他們的模型中看到許多樸拙但又饒富創意的想法。不顧我們在設計過程中屢屢提醒「這樣到時鑽孔會很麻煩喔!」、「這施工上很有挑戰性」、「鋁條要抝也不是不可以啦!但很不好處理」……同學們固執地花上了很多課餘的時間在S-Lab (結構實驗室)、投入了很多的心血,最後也確實呈現出很好的成果。

完成評選後,頒獎典禮移師國震中心一樓的會議廳舉行。頒獎典禮的開場,身著招牌黃色polo衫 (每年的土實期末展都會穿這件) 的黃尹男老師先是細數這門課從發展之初走過這八年來,一屆一屆的土木系大一同學們在實作課中展現對土木工程的初心和熱情;一開始對什麼可能都不是那麼了解、擔心做不出來會不會被當掉……慢慢地,看到一件作品從自己手中從無到有,也許在過程中多了一些自信、一些不同的想法或是很幸運地找到了合拍的隊友,從而在之後,挑戰規模、尺度更大的keystone、capstone。


對於授課團隊同樣也是從一開始的摸索,慢慢到現在有一個比較成熟的架構,之中其實也經歷了很多不同的嘗試和調整 (譬如,今年的震動臺測試新加入了加速規來量測結構物的晃動程度),當然也都不免有些讓人感到挫折的時候。然而,更多的是,每年期末回顧時那些讓人感到懷念、會心一笑的片段,懷念那些共同參與、完成一件事情的過程、那些震動臺測試時很豪邁或是很緊張地加上載重塊的心情……

一學期的課程下來,除了同學們的參與之外,今年同樣有最堅強的學生助教陣容江元、炫霆、至謙、靖羽、雨林和淺地,從上學期的期末便開始協助課程的籌備,包含主題的設定、加速規測試,寒假期間更需先行試做,我們才得以在開學前確定模型的規格和材料需求。而開學後除了協助每個禮拜課程的進行之外,還要負責水刀機路徑圖的審核、鋁板裁切、材料器材盤點。在震動臺測試前的好幾個晚上,他們還自願留守S-Lab、開放讓同學們趕工,也給予同學們第一線最即時也最沒有距離感的協助!特別一提,江元和靖羽在兩年前的「可開頂式巨蛋結構」即以超繁複而精密的螺線屋頂開闔設計驚艷評審而在期末展示狂奪五項大獎,也希望兩年後,這屆大一的同學們也能再將他們修課的經驗和熱情一屆一屆地傳給後面的學弟妹們。

除了學生助教之外,我們的專任助教屏先、高宇和煥勝也是一整個學期下張羅各種大大小小的課程管理事項,給予我們最強大的支援!當然還有教導同學S-Lab各種機工具的使用和工法並總是不厭其煩、敦敦叮嚀同學們各種實驗室規則的黃技師和陳技士。

 

一學期下來最辛苦的學生助教們:(左起) 至謙、江元、淺地、雨林、靖羽和炫霆
學生助教們寒假在F-Lab趕工試做
兩年前,江元、靖羽和隊員仕鴻、亞芸所設計的「兲井窺」狂奪了五項大獎
最給力的專任助教們:(左起) 屏先、高宇、煥勝

土木基本實作是一門很辛苦課,一整學期下來,我們從同學的作品中看到的其實是遠超出對兩學分課程的熱情和心血投入。或許在期末展示的評選結果沒有得獎,又或許在震動臺的測試失敗了、UAV怎麼都停不上屋頂,但相信那些投入的過程中會在同學們的大一生活留下些什麼。很快地,學期結束、暑假之後,大二大三大四,或許很多同學還不那麼清楚為什麼進到了土木系、對於未來也還不是那麼確定,但希望透過這樣一個動手實作的過程,或許同學們能對於土木工程、對於自己有多一些的認識:認識自己的才華、自己的興趣、自己的潛力、自己在團隊中如何與人共事、相處、解決困難……然後帶著這些認識在未來的大學生涯裡面成長、遇見更多的友情、尋求更高的挑戰、找到自己的方向。

感謝這學期參與在這門課程中的每一個人。

在開始之前……